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氢能科技 沙蓬绿色种养产业模式 联源科技 超联科技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蚌埠高新区:深化信访制度改革 提升社会治理效能

   2023-10-10 蚌埠新闻网
49
核心提示:近年来,蚌埠高新区深化信访制度改革,以“矛盾不上交、服务不缺位”为宗旨,以“信访超市”建设为抓手,通

近年来,蚌埠高新区深化信访制度改革,以“矛盾不上交、服务不缺位”为宗旨,以“信访超市”建设为抓手,通过党建引领凝聚化解合力,促进“自治法治德治”相融合,提高依法化解信访事项效能,努力实现“信访最多访一地”。改革实施以来,蚌埠高新区信访总量持续下降、信访秩序持续好转。今年以来,成功化解中央、安徽省、蚌埠市交办历史积案40余件,群众满意度持续提升。

高质量建设信访超市 打造政府和群众的联系纽带

注重把舵定向,高位推动统筹布局。蚌埠高新区把信访超市建设作为年度平安建设重要工作来抓,加强对乡镇信访超市建设的指导力度,统一制作台账、制度、标牌、背景墙等软硬件设施,设置综治、信访、调解等窗口。蚌埠高新区党工委、管委会每月一次调度信访超市运行情况,对建设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协调乡镇、公安、司法等部门单位合力解决,全力保障信访超市有效运转。

加强资源整合,服务能力优化升级。借助与司法所集中办公优势,蚌埠高新区将司法所和乡镇综治中心两处调解室合并一处,集约了办公场地。整合人民调解、婚姻家庭、劳动人事争议、警民联调等4个专业性调解组织和调解品牌,统一调配全区10名专职人民调解员,每个信访超市至少1名专职调解员驻点办公。吸纳6名村居法律顾问和2名心理专家入驻信访超市,提供法律咨询、心理咨询、政策解读等服务,累计服务群众120余人次。

强化责任落实,精准发力提升质效。信访超市每半月召开一次工作例会,分析研判运行情况,对存在的重大复杂矛盾纠纷,及时协调乡镇、公安、司法等部门单位合力解决;本级解决不了的,及时向区有关部门报告,累计化解信访积案19件。坚持线上线下相结合,督促督导公安、司法等单位及时将调处的矛盾纠纷事项录入“综治9+X”平台,信访超市工作人员及时将信息统一汇总至“综治中心受理事项登记本”,做到线上线下一致、办理事项一目了然。

信访超市运行以来,共调处各类矛盾纠纷510余起,救助信访困难户5人次,有效预防了民转刑案件的发生。同时,通过村广播、微信群等方式积极宣传信访超市功能和作用,引导辖区群众通过信访超市解决矛盾纠纷和各类诉求,有力规范了信访秩序,全力维护了社会稳定。

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 凝聚多元纠纷化解合力

党建引领“重民意”。蚌埠高新区充分发挥党组织党建引领凝聚作用,激活基层党建“红细胞”,落实“党建+信访”工作机制,将信访工作作为重要考核事项,组织党员签订不信访承诺书,把党的领导作用、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党员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群众参与的主体作用充分融入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各个环节。

走访调查“知民心”。党员干部进村(社区)入户,村(居)民促膝谈心,听期待、看困难、问需求,掌握家庭成员之间、左邻右舍之间、群众与干部之间、群众的期盼与现实之间的矛盾和差距,引导纾解群众“胸中之气”,确保信访工作可控、可管、可治。

真情服务“解民忧”。充分发挥当地德高望重的乡贤、劳模、老党员作用,通过拉家常、谈心谈话、讲政策、讲法律和扶弱济困、提供就业指导、法律援助、劳动力技能培训等方式,用心、用情、用力引导群众理性维权。对秦集镇一信访积案问题,通过镇村干部细致调查梳理“研访”、远赴信访人工作地“探访”,党代表、村民代表、群众逐一“论访”等方式,将该信访事项“抽丝剥茧”,还原信访事项发生、发展过程。最终,信访人签订息诉罢访承诺书,相关问题得到妥善处理,促成该起信访积案的“事心双解”。

促进“三治”融合 完善多元参与治理模式

深入开展“自治”治理。着眼“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蚌埠高新区各村居建立村规民约,促使村民自治有规可依、有章可循。鼓励引导基层因地制宜成立道德评议会、村民议事会、红白理事会等自治组织,建立健全居民决策听证、民主评议等制度,充分利用民情恳谈室、社区警务室、妇女之家等平台,开展灵活多样的自治活动,最大限度汇聚基层组织和群众个体的社会治理合力。

广泛开展“法治”治理。深入基层加强法治宣传教育,通过张贴标语、悬挂横幅、发放宣传资料、板报展览、出动宣传车、广播播放、微信群宣传等多种形式,引导群众依法行使权利、表达诉求、解决纠纷。坚持以问题导向、实行分类处理及“三到位一处理”工作原则,综合运用法律、政策等工作手段,推动了大批重复信访得以化解。

注重开展“德治”治理。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融入思想道德建设和城乡治理全过程,广泛开展“文明村(社区)”“最美家庭”“道德模范”等创建选聘活动,利用城乡大舞台、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等资源,丰富村(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教育引导群众移风易俗、勤俭节约、文明办事,城乡治理效能不断提升。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站文章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