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氢能科技 沙蓬绿色种养产业模式 联源科技 超联科技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光伏迎来“供给侧改革”

   2023-10-13 见智研究Pro
73
核心提示:融资、扩产是光伏行业这两年的主旋律。近期通威终止定增,高景终止IPO,两大光伏巨头的大动作,瞬间炸醒光伏行业。融资、扩产,

“融资”、“扩产”是光伏行业这两年的主旋律。

近期通威终止定增,高景终止IPO,两大光伏巨头的大动作,瞬间炸醒光伏行业。

“融资”、“扩产”,“再融资”,“再扩产”,这种高频大额融资投产抢市场的方法难再奏效,光伏行业迎来“供给侧改革”,光伏厂商到了拼真本事的时候,投资者也需要重新审视行业的供需了。

01 光伏行业过去流行“疯狂扩产”

光伏在“3060”双碳目标提出后又火了一把,是过去两年资本市场的宠儿,也成了景气度高胀的行业。最受益于此前硅料涨价的龙头通威股份,去年全年利润超250亿,250亿什么概念?A股5300家公司,总市值超250亿的才600多家。

通威就是光伏行业的缩影,整个光伏全产业链都受益行业爆发。

也正因如此,面对风口,众多外来者也纷纷想入局分一杯羹。面对新进者们的挑战这些光伏老大哥们为巩固自身在行业中的地位,更是快马加鞭扩产,抢占市场份额,晚一步就可能成为出局者。

过去两年,面对未来巨大的需求,光伏企业不断 “融资”,“扩产”;“再融资”,“再扩产”。

2020-2022三年期间, 2021年硅料翻倍扩产;2022年,硅料、硅片、电池片、组件扩产规模同比均接近翻倍,面对光伏如此大的需求空间,公司大规模扩产是客观需要,但疯狂的扩产潮并没有因为价格下跌而停止,反而愈加激烈。

2023年,硅料价格腰斩,也没拦住光伏企业的扩产热情。据北极星太阳能光伏网统计,今年上半年硅料的扩产规模已经达到76万吨。

根据产业常识,像硅料这种产线启停困难,达产周期长的行业,投产时硅料价格可能20万元/吨,等达产可能已经6-7万元/吨了,像今年硅料价格腰斩行情,过去盲目扩产的企业,最后很可能以亏钱收尾。

疯狂扩产不仅仅发生在硅料端,硅片、电池片、组件的扩产也十分疯狂。

硅片过去因为行业竞争格局好,仅“隆基+中环”双寡头独霸天下。但近两年硅片早已出现产能过剩。

诸多电池片企业选择了性价比最高的TOPCon作为技术路线,近两年钧达股份、晶科能源等拥护TOPCon路线,处于红利期的企业,自然大举扩产,但这并不意味着其他慢半拍的入局者能够同样赚钱。

组件环节竞争更是残酷。2022年组件扩产近400GW,较2021年翻倍,2023预计全球光伏组件产能将超1000GW,不谈其他二三线企业,仅看一体化龙头的扩产动作足以让人惊掉下巴:

晶澳科技2022年9次扩产,合计投资506亿。今年又宣布扩产,计划投资60.20亿元,建设年产30GW拉晶、10GW硅片、10GW组件项目,继续推进产业一体化布局。

隆基绿能今年1月宣布逾450亿元的年产100GW单晶硅片、50GW单晶电池投资项目;3月宣布77亿的30GW高效N型电池扩产计划。6月又宣布拟投资125亿元,规划生产20GW单晶硅棒、24GW单晶电池及配套项目。

晶科能源更是大手笔,5月宣布将于山西转型综合改革示范区规划建设年产56GW垂直一体化大基地项目,总投资约560亿元。560亿的规模,震惊行业,甚至被监管方质疑。

就连通威也在去年官宣进入组件环节。

所有人都知道这是恶性竞争,但大家都只能按这个游戏规则玩,一边恶性竞争,一边侥幸的幻想着潮水退去后,自己不要接力最后一棒。

甚至让人们产生疑问,为什么它们这样“烧钱”扩产还能得到资本市场的“大手笔”支持,这是不是真的太疯狂了?

02 “融资+扩产”的游戏玩不下去了

8月27日,证监会在官网上公告了优化IPO、再融资监管安排以及进一步规范股份减持行为的相关文件,包括阶段性收紧IPO节奏,大额再融资需要提前沟通等内容。

对光伏行业扩产进程来讲,再融资政策的收紧,无异于“供给侧改革”,想依靠再融资这条路“圈钱”扩产,可能走不下去了。

光伏行业的动不动就是几十亿,几百亿级别的定增,就连小公司张口都是融几十亿,这当中有多少是泡沫?再融资的减速,让光伏行业不正常的扩产潮,有了重新审视投资回报比的时间。

对于光伏企业,如果真的觉得扩产有利可图,即使不能定增,也会依靠其他方式来投资扩产。

国庆节前光伏龙头通威股份官宣终止160亿定增事宜,但通威同时宣布将会用其他资金安排继续这几项扩产计划。截至23年中报,通威现金及其等价物余额有200亿元。

对于利润丰厚,现金流充足的企业,再融资收紧正是提升市占率的好机会。

笔者对23年中期各光伏企业货币资金进行了统计,行业龙头们账面余粮充足。但光伏企业需要警醒的是,随着再融资难度增加,兜里的现金会越来越“值钱”。

光伏行业融资被收紧,不仅体现在行业再融资暂停。光伏硅片排名第三的高景太阳能,在9月28日宣布终止IPO,让光伏行业再次清醒,无限制的扩产潮到此可能结束。

据不完全统计,今年3季度至今,已有5家光伏企业终止IPO,行业收紧苗头早已显现。

监管收紧后,后续光伏企业将如何演变?

光伏经历了2年高景气时光,就像其他制造业一样,产能走向过剩是必然。监管收紧,可以让光伏行业降温,让其重回理性。

潮水退去后,支撑企业存活的是实实在在的利润和现金流,疯狂过后,决定企业生死的是硬实力,而那些不赚钱又渴望通过借钱回血的企业,最终都会面临淘汰。

只有出清,行业才得以重新出发。而这场政策收紧的“供给侧改革”,无疑将加速这个出清进度。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宣传国家科技政策,展示国家科技形象,参与国际科技舆论竞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网文章及图片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