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氢能科技 沙蓬绿色种养产业模式 联源科技 超联科技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宜昌高新区:全速竞进强“引擎” 聚链成群势如虹

   2023-10-24 三峡日报
168
核心提示:百亿级项目,投产即满产! 10月10日,在宜昌高新区,欣旺达东风宜昌电池生产基地首批产品下线的同时,一期2

百亿级项目,投产即满产!

10月10日,在宜昌高新区,欣旺达东风宜昌电池生产基地首批产品下线的同时,一期20Gwh动力电池生产线全部进入高速运转状态,以保证及时交付客户。

发展是纲,项目为王。如何以大项目拉动大投资、大投资促进大发展?宜昌高新区坚持把推动项目快落地、快建设、快投产、快满产作为“关键一招”,一鼓作气、全速竞进,聚链成群、集群成势,以强有力的项目底盘支撑城市与产业集中高质量发展。

屡创“高新速度”,项目推进气势如虹

开工到试产,欣旺达东风项目仅用313天,宁德时代邦普循环项目仅用298天——重大项目开工、建设、投产一年内完成,已不是“个别现象”,而是屡屡刷新、习以为常的“高新速度”。

1至9月,宜昌高新区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达38.4%,领跑全市。这得益于该区抓住项目建设这个“牛鼻子”,围绕“谋划项目抓落地、落地项目抓开工、开工项目抓投产、投产项目抓达产”,实施项目谋划、要素保障、提速提效“三大攻坚行动”,持续升腾项目气场。

宜昌高新区抢抓国家重大战略机遇,紧跟政策导向、资金投向、项目走向,建立重点项目目录库、储备库、实施库。目前,入库项目达314个、总投资1947亿元。申报中省预算资金项目37个,前三季度争取到位资金2.99亿元。

紧盯“三类”500强、上市公司、头部企业,全面推行“一个重点企业+一个产业链条+一个发展片区+一个配套政策+一个评估团队”的“五个一”招商模式,新设立6个招商分局,建立30支驻外招商小分队,千方百计招大引强、招链引群。

探索创新征迁“签一天、审二天、付一天、清一天”五日工作法,启动“精确测算、划分标段,精选队伍、昼夜作战,精准配合、套筒推进”场平模式,大大压缩征迁及场平时间。

优化项目审批流程,在全省率先实施“标准地”出让、“投资项目承诺制”、建设工程单体竣工验收、“一次挂牌、分期供地”等改革,一般社会投资项目审批、带方案出让用地社会投资项目审批时间分别压缩至28个、18个工作日。今年,全区所有工业项目实现“交地即发证”,2个项目实现“拿地即开工”。

深入落实全市 “四个重大”工作机制,紧扣“三率两量”等关键指标,清单化管理、节点化推进、挂图式作战,推动产业项目签约后6个月内开工,开工后4个月内入库纳统、2年内竣工投产,竣工投产1年内进规进限进高。

目前,全区在建产业项目105个、总投资近800亿元,今年新开工、新投产亿元以上产业项目分别达31个、23个。尤其是对省市重点项目优先保证建设资金、优先安排用地指标、优先调剂环境容量、优先提供要素保障,其开工率达100%、累计投资61.9亿元。

主攻三大产业,千亿“雁阵”乘风而起

欣旺达生产的电芯、模组上游,是香河昆仑、昆山美淼生产的电解液、锂盐等,再溯源是宜化集团生产的无水氟化氢等原料。像这样同一产业链条上的“内循环”,全区有20家企业、27种产品深度耦合。

项目加快建设,配套加快完善、产业加快成型。这个从项目到产业的窗口期,唯有以“快”制胜。

宜昌高新区抢抓机遇、借势用力,围绕宜昌“3+2”主导产业布局,主攻现代化工新材料、生命健康、新能源及高端装备三大产业,先后引进建链延链补链强链项目165个、协议达产产值2000亿元,正加速向“千亿领航、百亿带动、百花齐放”的“雁阵”集群裂变倍增。

特别是近两年,突破性引进一批重量级链主企业、旗舰项目, 其中100亿元以上项目7个、总投资990亿元;50亿元以上项目5个,总投资255亿元;20亿元以上9个、总投资242亿元;10亿元以上14个、总投资162亿元。

“全球锂电之王”宁德时代投资520亿元,在宜昌高新区建设邦普新能源电池材料基地,为宜昌搭建涵盖正负极材料、电解液、隔膜的新能源电池产业链嵌上最重要拼图。

投资100亿元的中储粮安琪粮食生物加工基地项目,计划2025年全面建成投产,拟打造大西南粮食战略保障基地、长江流域最大粮食集散基地、全国重要粮食精深加工基地。

浙富控股集团投资30亿元,落户机泵一体化水轮发电机制造项目,宜昌有望成为辐射全国的清洁能源高端装备制造基地。

“重量级”项目投资体量大、虹吸能量强。宜昌高新区既抓龙头、又抓配套,吸引“链上”企业接踵而至,初步形成三大主导产业集群发展格局——现代化工新材料产业链聚集项目43个,协议总投资881亿元、达产产值1398亿元;生命健康产业链聚集项目77个,协议总投资444亿元、达产产值643亿元,生物医药产业获批省级创新型产业集群,生物产业园被认定为“国家火炬生物医药特色产业基地”;新能源及高端装备产业链聚集项目45个,协议总投资313亿元、达产产值432亿元。

与此同时,随着聚链成群、集群成势加速演进,企业间上下联动、园区内资源共享、产业链耦合共生,三大产业之间的“化学反应”更为剧烈,园区绿色循环发展跑出“加速度”。

坚持“三生融合”,产业新区加速崛起

宜昌高新区综合实力位居全国国家高新区第43位,与挥师白洋、深耕白洋的奋斗史密不可分。

如今,发展再迎新机遇:市委七届五次全会作出构建“一城一区”空间形态的战略安排,明确以白洋为核心建设东部产业新区。

聚焦城市和产业“双集中”的新考题,宜昌高新区继续发扬拓荒牛精神,统筹白洋园区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布局,实施“以产兴城、以城聚人、产城融合”战略,在打造高质量发展新引擎、产城融合示范区的道路上步履弥坚。

严格落实高新区管委会与产投集团联动机制,采取“区企联动、双手发力、盘活存量、撬动增量”模式,推动东部产业新区开发成势见效。1至9月,共梳理解决任务清单69项。

按照“城市集聚、产业集群、布局集中、功能集成、要素集约”原则,科学编制白洋园区控制性详规,同步编制园区水电气热污等专项规划,统筹推进田家河、舒家嘴、善溪窑、沙湾、新城五大片区开发建设,打造一批产业特色鲜明、资源配置高效、发展前景广阔的工业园区、产业片区。

园区控制性详规、电力专题规划形成中期成果,田家河化工片区实现封闭管理,舒家嘴片区、机电产业园片区、粮食产业园片区开发有序推进。近两年,白洋工业园落户产业项目67个、总投资超1100亿元,吸附产业工人3.1万人,成为全市新兴工业聚集地。

坚持产业先行、功能跟进,加快推进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启动实施总投资约200亿元的11个重大功能项目。目前,已建成园区智慧管理平台、消防特勤站、污水处理厂及供水、供电、供热、燃气等较为完备的基础设施,园区承载力持续提升。

还有武汉协和宜昌医院成功获批第五批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田家河片区供热中心项目顺利点火,金东方白洋小学揭牌开学,首个星级酒店项目—首航国际大酒店开工建设……一座“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的白洋新城正加速崛起。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站文章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