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武子暄 通讯员 付崇毅)自2012年我市全面实施科技特派员制度以来,解决了大批制约设施农业发展的技术问题,市科技局选派高校科研院所专家、大学毕业生、本地种植能手、区外技术人员等从事草莓生产指导的科技特派员,为草莓种植园区和农户开展技术服务,带动了草莓种植跑出加速度。
截至目前,我市草莓产业已从初期的零星种植发展到初具规模的特色品牌产业。全市种植净面积达3000多亩,总产量已达到300万公斤,年培育草莓苗1000万株,产值近1亿元。我市的草莓种植面积占全区种植总面积的五分之一,草莓上市时间有7个月,最早在11月上旬上市,平均亩产为2吨以上,近几年平均单价为30元/公斤,亩产值在6万元左右,个别农户最高亩收益达到12万元。
从草莓种苗培育到标准化种植,从草莓采收到采后分选,从精品包装到冷链运输,从鲜果销售到深加工,我市草莓产业形成了一条有序发展的全产业链。目前,我市拥有草莓采后分选流水线的企业2家,日处理草莓鲜果在25000斤左右。培育了草莓全产业链运营商企业1家,其草莓产后处理中心车间有智能处理包装生产线、速冻冷库、冷冻库、浆果分选流水线、草莓冻果分选清洗一体化生产线和草莓冻干生产线等国内一流的采后加工设备。
2020年,新城区讨思浩村积极探索“党支部+公司+农户”的种植模式,引进内蒙古百鲜农业有限公司,实现草莓种植的科技赋能,提高种植品质,提升深加工水平,使之成为农民就业增收致富的新路径。2021年,内蒙古百鲜现代农业园实现年总产值1500万元,创造就业岗位280个,带动附近百余名农民实现产业增收。
2017年以来,我市连续举办了4届草莓文化节,掀起了草莓采摘热,极大地推动了草莓产业的发展壮大,扩大了首府草莓的知名度。2016年至2019年,在第十二届中国(辽宁·东港)草莓文化节、第十六届中国(山东·临沂)草莓文化节、第十七届中国(浙江·建德)草莓文化旅游节、2023中国草莓品牌大会暨中国草莓展会上,我市选送的草莓样品共荣获12个金奖、19个银奖、13个优秀奖。
为有效利用驻呼高校、科研院所科研人才资源,将原来科技特派员单兵作战、单一服务的形式,改变为组团作战、全方位服务,进而形成学科对接产业、产业带动创新、创新推动产业的良性机制,我市在内蒙古农业大学、内蒙古工业大学、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建立了法人科技特派员单位。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草莓产业科技特派员付崇毅,针对我市草莓品种混杂且缺乏区域性特色品种、草莓种苗自给率不足和质量不高的瓶颈问题,历时近10年时间开展自主选育和集成创新,选育出草莓新品种4个,集成创新本土化草莓茎尖组培脱毒苗三级繁育技术体系一套。通过与内蒙古百鲜农业有限公司合作开展草莓茎尖组培脱毒苗三级繁育技术体系应用推广,农户使用本地育的草莓苗每亩减少了死苗损失800至1200元,有效助力了草莓特色产业转型升级。
今年,我市积极开展“三服务一促进”和“千名专家人才服务基层”两项行动,围绕全市乡村振兴及科技创新工作重点,面向基层技术需求较强的优势特色产业和现代农牧业,共选聘科技特派员119人,深入9个旗县区农业生产一线开展科技服务工作,实现了对全市重点农业园区基地的服务全覆盖。市委组织部积极探索了“基层点单+市委人才办下单+专家人才接单”为一体的新型科技人才服务模式,不断完善基层农技服务体系,建立与农业企业、种植大户的联系机制,无缝对接“需求端”和“服务端”,打通服务农业“最后一公里”,用科技助农实现增收致富,稳步推进乡村振兴。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宣传国家科技政策,展示国家科技形象,增强国家科技软实力,参与国际科技舆论竞争,提高国际科技话语权,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网文章及图片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