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氢能科技 沙蓬绿色种养产业模式 联源科技 超联科技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江西省产业链科技创新联合体展示(二十)<br/>以科技筑牢种业根基,为生猪养殖注入“芯”动能 ——生猪产业科技创新联合体

   2023-10-27 江西省科技厅
73
核心提示:2022年9月27日,江西省生猪产业科技创新联合体(以下简称“生猪联合体”)正式揭牌成立。成立以来,该联合

2022年9月27日,江西省生猪产业科技创新联合体(以下简称“生猪联合体”)正式揭牌成立。成立以来,该联合体以突破关键技术、形成核心产品、推动行业发展为宗旨,以生猪产业应用关键核心技术研究开发为重点,以引领产业发展和服务企业创新为根本,创新体制机制,构建共建共享、互利共赢的科技创新平台。

一、基本情况

生猪联合体由江西农业大学牵头,联合中国农业大学、云南农业大学、双胞胎(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高校、科研院所、龙头企业共15家成员单位共同组建,汇聚了生猪领域11个国家级创新平台和8个省级创新平台。联合体专家咨询委员会主任委员由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大学李德发教授担任。

江西农业大学猪遗传改良与种质创新全国重点实验室是我省牵头组建的第一家全国重点实验室。实验室长期致力全球家猪遗传改良与种质资源创新研究,在家猪基因组生物学及其复杂性状遗传机制解析的基础研究与技术创制上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在基础研究上,组装了世界领先水平的分相、无盲区家猪基因组;以通讯作者身份发表中国畜牧学科目前唯一《Nature》研究长文。在技术创制上,研发的家猪育种基因芯片“中芯1号”国际领先,并在全国所有24个生猪主产省份推广应用,成为国家生猪种业“破卡”的主流技术保障,对国家种业破卡发挥了重大作用,仅其中的一项专利技术“猪多肋性状的因果基因鉴别及产业化应用”成果在全国21个生猪主产省、32家大型种猪育种企业(场)推广应用,技术覆盖出栏商品猪超过3亿头,产生直接经济效益达30多亿元。而这样的专利技术黄路生院士带领团队一共创建了13项。在产品创造上,育成了中系大体格山下长黑猪新品种,综合生产性能处于国际先进水平。是我省1999年以来国审猪品种的新突破。

二、产业链图

按照《江西省产业链科技创新联合体组建指引》工作要求,创新联合体梳理了生猪产业链图,按照“企业出题、校院出智、多方筹资、成果共享、行业受益”的原则,厘清了产业链的研究方向和攻关重点。产业链图如下:

三、技术清单

生猪联合体围绕生猪产业重大前沿科学问题、“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及技术集成示范等三个创新层面,聚焦种质资源挖掘、优良新品种(系)培育、现代生物种业关键技术创新、精准营养与饲料配制、重点疾病防控与疫苗创制等五大研发方向,集中优势资源,开展协同攻关,为江西生猪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上-中-下游”全产业链科技支撑与整体解决方案。

(一)优势技术

(1) 猪育种基因芯片“中芯1号”(2021年江西省十大科技成果)

由江西农业大学黄路生院士团队成果为基础,集成国内12所猪基因组研究领域高校及科研院所最新成果,是国内首个基于家猪基因组全序列、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效、精准”育种新技术,打破了此前家猪育种芯片由欧美设计制造的技术壁垒,实现了我国地方及商业猪种育种关键技术的重要突破,是我国生猪种业技术“破卡”的重要利器。芯片上市以来,累计在全国24个生猪主产省(市)推广应用,为我国生猪核心种源自主可控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撑。

(2)猪多肋基因育种新技术(2021年江西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猪肋骨(排骨)数由胸椎数决定,排骨是高经济价值猪肉之一。商业猪种胸椎数变异显著(14-16根),每增加1个胸椎,将增加1对排骨,商品猪(100公斤)体长增加1.5厘米,优质猪肉产量增加1公斤。猪多肋有利基因增加肋骨数、体长和乳头数,不影响肉质、生长及脂肪沉积等其它经济性状,技术被国家生猪产业技术体系和国家生猪遗传改良计划推荐应用,在国家核心育种场、国家综合实验站企业进行了大规模推广应用,经济社会效益显著。

(3)“山下长黑”猪新品种(2023年度江西省科技进步特等奖)

由江西农业大学黄路生院士团队牵头,联合江西山下华系种猪养殖有限公司和南昌师范学院,历时10年育成,是我省新世纪以来自主育成的第一个畜禽新品种。新品种突破了中国优质肉猪体型小、产肉率低问题,体重达100公斤时平均体长为113厘米。猪肉颜色评分、肌内脂肪含量等指标远超国外引进猪种,与我国其他优质肉猪品种相当,且多1-2对排骨。新品种既可作为优质肉猪繁育体系的第一父本,又可纯繁生产优质肉猪,市场前景广阔。

(4)仔猪肠道屏障功能及机体免疫调控关键技术(2020年度江西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断奶应激、抗生素替代是现代养猪生产的瓶颈问题,仔猪肠道屏障功能和免疫机能是问题关键,江西农业大学游金明教授课题组从营养调控理论创新入手,研发系列饲料抗生素替代技术、创制免疫增强产品,提升了仔猪生产和饲料资源加工利用水平,缓解了生猪养殖带来的环境污染和猪肉产品安全问题,促进生猪产业健康发展,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显著。

(二)在研技术

(1)智能表型组与基因组高效育种技术

主要包括生猪生长、肉质和繁殖性状表型组学技术研发、大群体智能化表型测定,基因组精准选种选配技术研发,通过创建全基因组水平的多组学高通量分析测定技术,为优质种质资源挖掘和创新利用奠定基础。

(2)高饲料转化率育种技术

与创新联合体成员单位合作,应用全自动猪性能测定系统,开展大规模节粮研究群体建设,开发高饲料转化率基因(标记),创制提高饲料转化率育种技术,节约养猪饲料消耗,减少养猪粮食进口依赖,减轻环保排放压力。

(3)生猪饲料减粮替抗关键技术

开发杂粕类饲料原料发酵技术,创制替代抗生素的功能性添加剂产品,为生猪饲料粮减量替抗开辟新途径。缓解猪饲料资源结构性短缺、大宗饲料原料依赖进口及饲用抗生素替代等问题。

四、工作成效

(一)项目牵引,聚焦产业链重点环节开展科研攻关

创新联合体面向国家和江西省重大战略需求,瞄准生猪产业发展的重大前沿科学问题、“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以及技术集成创新等各环节集中优势资源开展科研攻关。2022年,生猪联合体专家牵头承担了国家农业重大攻关、江西省重点研发计划以及江西省产业链科技创新联合体揭榜挂帅项目4项,联合体成员单位优势互补、协同攻关。

(二)机制创新,基于产业链发展需求探索协作机制

(1) 构建协同创新模式

创新联合体汇集了全省及国内生猪产业产学研用优势资源,按照“1+5+N”模式开展创新研发,依托江西农业大学建设1个生猪产业科技自主创新总部;围绕产业链关键环节构建5个协同攻关平台;龙头企业、国家种猪资源中心等为载体,建成N个生猪产业科技成果转化辐射基地,支持创新成果落地。

(2)建立健全运行机制

创新联合体按要求成立了联席会、设立秘书处,并从国内畜牧学、生命科学领域遴选知名专家成立了专家咨询委员会。建立了《江西省生猪产业科技创新联合体管理办法》《江西省生猪产业科技创新联合体科技研发管理办法》《江西省生猪产业科技创新联合体成员单位加入及退出管理办法》等一系列管理制度,确保运行高效、有序。

五、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问题导向,持续开展产业链关键技术攻关

在优异种质资源挖掘、优良新品种(系)培育、精准营养与饲料调控、重大疾病防控等关键领域实现新突破,以节粮新品系培育、饲粮减量和抗生素替代技术与产品开发为抓手,技术集成并在生猪和饲料企业规模化应用,支撑江西生猪产业高质量发展。

(二)突出协同,进一步优化产业链一体化创新体系

重点加强与联合体成员单位协同攻关,做好生猪产业链行业优势科技力量的聚合、整合与耦合,实现关键共性问题的出题、解题和讲题,建设以市场为导向、育繁推一体化创新体系,确保创新联合体创新成果落地生效。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宣传国家科技政策,展示国家科技形象,增强国家科技软实力,参与国际科技舆论竞争,提高国际科技话语权,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网文章及图片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