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氢能科技 沙蓬绿色种养产业模式 联源科技 超联科技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零碳中国•氢能产业联盟在衢州成立,首次联盟氢能峰会成功召开

   2023-10-29 中国能源网
155
核心提示:10月27日,由中国投资协会能源投资专委会(简称能投委)主办,能投委理事会员单位浙江明深氢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承办的2023零碳中国

10月27日,由中国投资协会能源投资专委会(简称“能投委”)主办,能投委理事会员单位浙江明深氢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承办的“2023零碳中国(衢州)氢能产业研讨会”在衢州成功召开。

 
研讨会首先由国家能源局原副局长吴吟先生发表致辞,他表示尽管我国氢能发展超出预期,但仍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一是在产业上游,可再生能源制氢技术基础相对薄弱,制氢成本高;二是在产业中游,储氢、运氢技术和设施还不能适应氢能快速发展的需要;三是在产业下游,应用主要集中在交通领域,因技术制约导致用氢成本高,燃料电池车推广应用难度大。这些问题,需要我们下气力解决。衢州市水资源丰富,区位优势明显,交通网络发达,拥有坚实的工业基础和创新能力。衢州市能源发展“十四五”规划、衢州市科技创新“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推进氢能产业发展在氢能与燃料电池等重点领域开展攻关,突破核心材料和关键技术瓶颈。特别是衢州市党委政府领导一旦看准方向,推进力、执行力是毋庸置疑的。衢州高质量发展氢能产业值得期待。
 
 
浙江明深氢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郑国富表示,本次活动主题旨在促进四省边际地区在氢能产业上的合作与交流,搭建起产学研三方合作的桥梁。通过对话、研讨、对接的形式,推动四省边际地区氢能产业的协同发展,共同探索氢能产业在能源、交通、化工、冶炼等领域的应用和创新,共同探讨氢能产业链的痛点与难题,并寻找解决之道。同时,我们也希望能够为产学研联动提供更多的机会与资源,为氢能产业的发展“赋能”。衷心希望各位嘉宾能够充分利用本次对话活动的机会,积极参与讨论,交流经验,共同携手推动氢能产业的发展,形成一种全方位、多领域、多层次的合作机制,为氢能产业的发展提供更加坚实的基础和支撑。
 
零碳中国·氢能产业联盟成立
 
 
我国作为氢能产业的重要参与者和推动者,正处在一个重要的发展阶段。此次会上启动成立了“零碳中国·氢能产业联盟”。该联盟是中国投资协会能源投资专业委员会发起的“零碳中国”产业体系下首个产业链合作联盟,旨在整合行业精英,搭建合作平台,打造易复制的模版,助推氢能产业的生态发展。液化空气(中国)投资有限公司、美国查特豪顿集团豪顿华工程有限公司、中加合资瑞必科净化设备(上海)有限公司、申能集团财务有限公司、国电投宁波绿动燃料电池有限公司、浙江中车电车有限公司、浙江明深氢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浙江海畅气体股份有限公司、北京东方华氢科技有限公司等首批加入联盟。
 
对话一:氢能产业高端对话
 
 
研讨会第一场对话——氢能产业高端对话由能投委副会长兼秘书长张杰先生主持,与十位嘉宾就氢能创新应用和创新商业模式展望、氢能产业链上下游合作有效实践经验、氢能产业面临的关键问题、机遇与挑战三个话题进行了深入交流。
 
 
张杰秘书长表示,光伏组件价格目前降到0.99元/W,进而三北地区度电成本可以控制到0.1元左右,而0.15元绿电制氢就有和灰氢相当的成本基础,这意味着风光制绿氢的市场化发展迎来了重要窗口期。关于未来氢能应用发展趋势,张杰秘书长认为,第一个十年,绿氢将进入化工行业大规模取代灰氢;第二个十年,绿氢能源属性将被真正激活,氢能供应体系和氢能内燃机应用趋于成熟;第三个十年,将迎来氢燃料汽车的真正市场化应用。
 
 
申能集团财务有限公司总经理杨波表示,申能氢能发展战略可以总结为“三纵”“三横”。“三纵”指产业端布局,分别为制氢、储运以及氢燃料电池;“三横”指氢能应用场景布局,分别为环上海氢能基地、氢能一体化产业基地以及氢能综合应用场景。杨波认为,氢能势必要经过从微利到盈利的发展阶段,政府及央国企发挥前期引导作用至关重要,尤其包括申能在内的相关央国企,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推动形成有效氢能的应用场景和发展平台,为氢能发展提供窗口期。
 
 
液化空气(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氢能业务高级商务总监庄洪波表示,法液空主营工业气体和医疗气体,在氢气领域有约60年的发展历史,主要集中在制氢、储运环节。一方面,他目前对国内氢能产业发展挑战感受最深刻的是产业链发展不均衡的问题,在南方地区,例如深圳、佛山,氢能产业下游的应用布局广泛,有很多氢燃料电池汽车和加氢站,但是氢源没有保障,面临加氢难加氢贵的问题。北方地区工业副产氢相对充足,但氢能下游应用基础设施布局反而相对滞后。另一方面,他认为氢能的储运方式中长期的发展方向应以管道运氢为主,液氢储运则需要更长的发展周期。
 
 
美国查特豪顿集团豪顿华工程有限公司副总裁杨潭根表示,中美基础工业主要路线有所不同,相对应的氢应用手段也有所差别。美国钢铁业以短流程炼钢为主,相对于以长炼钢为主的中国应用副氢冶炼的更为广泛也更为成熟。但无论如何氢都是未来重要产品,其成本将像光伏一样迎来成本的大规模下降,进而对各行各业产生重要影响。
 
 
中加合资瑞必科净化设备(上海)有限公司总经理程鹏表示,目前氢能从业面临的最重要难题是不知道市场风口究竟什么时候到来,如何避免在早期尝试中遇挫。瑞必科公司的应对方式有两方面,一是战略聚焦,专注于二氧化碳、甲烷、氢三种气体产品,积极构建造建投运四个能力;二是模式创新,氢能可以和热力、电力网络融合发展,并且可以基于实际应用场景对产业链进行延伸和精简。此外还要重视行业交叉和市场交叉,行业交叉是指用传统化工产氢用氢,周期性补贴未来成长性更高的绿氢路线;市场交叉是指充分应用金融手段解决氢能实业的一些现实问题,比如采用融资租赁等模式。
 
 
国电投宁波绿动燃料电池有限公司总经理李鹏飞表示,国电投氢能发展布局采取能源线和产品线双线布局,能源线是利用国电投可再生能源布局优势进行制氢储氢用氢的产业延伸,产品线是从基础材料到成套设备的全产业链布局。目前氢能行业亟待突破,氢能基础设施建设应适度超前,这需要国家力量支持,也是投资很好的方向。
 
 
浙江中车电车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徐亚亮表示,中国中车作为交通行业的央企,主要从事高铁、地铁行业装备制造,近年来新能源也成为重要业务领域之一。目前浙江中车是在浙江省内唯一一家从设计到生产、销售、售后,包括海外出口为一体的商用车制造企业。最近这两年也在同省内,以及中车的一些研究院,展开合作的项目。浙江中车的氢能大巴已经在博鳌论坛、东盟论坛场景下进行了示范应用。也希望借助中车央企优势,为大家搭建共同的氢能合作平台。
 
 
浙江高成绿能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恒表示,高成绿能从最基础的技术开始研发,从燃料电池催化剂到膜电极、双极板等,自主掌控各环节技术。一方面,目前在实际业务中发现了氢源不能充分保障的问题,就像有枪没有子弹,这需要通过产业链共同合作解决。另一方面,希望氢能除了在民用领域发展,同时也能发展军民融合,因为氢能作为一种化学的能源储存形态,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保障国家紧急状况下的能源需求。
 
 
宁波申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吴荣生表示,氢能的发展一定是多路线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比如制氢环节,浙江工业副产氢具有发展基础,而西北地区新能源资源丰富,就更合适发展绿氢。另一方面,氢能制储输用各环节发展不能是“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需要通力合作抱团取暖。今天的研讨会是很好的合作契机。
 
 
浙江海畅气体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崇文表示,他与前面嘉宾的想法不谋而合,氢的技术路线应该是百家争鸣的,特别是制氢环节,要因地制宜、因人制宜、因时制宜。未来氢是重要的能源载体和化工原料,城市发展必须要解决好氢源问题,至于用灰氢、蓝氢还是绿氢,只要合适就可以,然后才能保障后续延伸产业的发展。
 
 
北京东方华氢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彭伟表示,作为氢能领域高科技企业,一是要耐得住性子;二是要与时俱进,因为新科技都是有不同的发展阶段和不同的应用场景;三是要广交朋友,今天的研讨会和启动的零碳中国·氢能产业联盟都是很好的平台。
 
对话二:浙闽赣皖氢能产学研联动赋能对话
 
 
 
第二场浙闽赣皖氢能产学研联动赋能对话,由衢州学院副院长周兆忠先生主持。他表示,二十大报告指出,要教育科技人才一体来赋能产业发展,有必要围绕政产学研用协同赋能,推动氢能产业健康可持续高质量发展。
 
 
国创氢能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辛廷慧表示,国家领导调研中指示,要沿着创新链部署产业链,沿着产业链布局创新链。氢能领域是创新链和产业链交映的重要阵地。目前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超过70%,解决能源安全问题是当前国家发展的重要命题。实现中国民族伟大复兴有两大必要保障:粮食安全和能源安全。“双碳”目标是对国际社会的郑重承诺,也是基于国内实际的慎重决策。另一方面,人类利用能源的历史进程中氢碳比一直在提高,从最早的木材、煤炭、石油,到天然气再到今天的纯氢,氢碳比从零到一,代表了人类能耗的提高,也代表了人类能效的提高。
 
 
现代职业研究院院长王建吉表示,关于产教融合,我们会扎根衢州,瞄准氢能产业链,在高端研究技术人员之外,提供非常重要的蓝领职业人员。我注意到明深公司介绍,到2025年需要150名员工,这是明深市氢能产业的一个缩影,说明氢能产业里有大量的人才缺口。
 
 
衢州职业技术学院院长吕延文表示,氢能源的产业的前端基本属于化工分支,我们要加强产教融合,科教融会,这也是职业院校发展的必然方向。我们也非常愿意和氢能领域的各方面力量合作培养人才。作为地方高校,要紧跟着地方产业走,希望企业能够给我们更多的指导。今天听了这么多专家的发言,我个人感觉受益匪浅,对新能源产业的发展也充满了信心。
 
 
中环数科(江苏)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赵瑞表示,在零碳发展中我们发现,从企业角度看是要注重实效的,其中最优先的当然是能够以数字衡量的经济价值。从政府的角度看,零碳更重要的是相关基础设施的构造,从而推动整个的产业升级,帮助地方扩大招商引资。 我们基于此开展的“零碳园区”建设,在淮南地区有很好的落地案例,也希望能与今天在场的新老朋友一同合作,复制到衢州落地。
 
 
岩兴(福建)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卢正表示,衢州紧挨着福建,到福建最近的地方仅一两百公里,而供氢辐射半径超过300公里,甚至可能多于500公里,那就可以辐射到福建的三明、福州或者宁德这些地区,福建的很多氢能相关的产业集中在这些地区。相信明深等衢州制氢环节发展,不仅有利于衢州市或浙江省氢能产业延伸,对福建省相关地市氢能发展同样有正面作用。
 
 
抚州兴邦新能源有限公司董事长郑国锋表示,兴邦新能源的主业是空气分离,特别关注的是能耗的降低,希望能从氢能产业的发展中得到更好的解决方案。
 
 
西安交通大学能源博士林杰表示,衢州未来发展氢气用压缩机非常有优势,首先气源有保障,其次也有传统的空压机产业优势,为未来的氢气压缩机产业发展提供良好基础。
 
 
丹麦技术大学环境工程博士靳向丹表示,氢能储运面临的或是安全性问题,或是经济性问题,这是制约氢能行业发展的关键。衢州是四省边界中心城市,交通系统发达,有利于于氢气的分销和销售,衢州市氢能产业发展具有特殊优势。
 
 
本次“零碳中国(衢州)氢能产业研讨会”上,各与会嘉宾共同热烈探讨氢能产业的未来发展,分享经验和见解,为氢能产业的繁荣和发展添砖加瓦,以期共同迈向零碳中国!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宣传国家科技政策,展示国家科技形象,参与国际科技舆论竞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网文章及图片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