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氢能科技 沙蓬绿色种养产业模式 联源科技 超联科技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新能源发展势强劲足

   2023-10-13 光明日报
76
核心提示:近年来,内蒙古自治区加快传统能源产业转型升级,大力发展新能源产业,推动多种能源协同互补、绿色发展。自治区第十一次党代会提

近年来,内蒙古自治区加快传统能源产业转型升级,大力发展新能源产业,推动多种能源协同互补、绿色发展。

自治区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在全国率先建成以新能源为主体的能源供给体系、率先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到2025年新能源装机规模超过火电装机规模、2030年新能源发电总量超过火电发电总量。

自治区《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一手抓新能源开发建设,一手抓装备制造业发展,坚持以新能源带动新工业,加快大型风光基地和“源网荷储”、风光制氢等场景项目建设,集中打造风光氢储产业集群和“呼包鄂通”装备制造基地,努力在新能源领域再造一个“工业内蒙古”。

在推进新能源开发建设上,内蒙古加快实施新能源倍增行动,通过加大新能源外送和本地消纳,快速提升新能源装机规模和发电量。

电力外送方面,首先是通过新建外送通道扩大外送规模,大力推广“光伏+生态治理”模式,优先在沙漠戈壁荒漠地区建设千万千瓦级大型风电光伏基地。2022年以来,国家先后批复内蒙古4个新能源外送基地,每个基地规划新能源1200万千瓦、煤电400万千瓦,配套建设4条特高压外送通道,其中蒙西至京津冀通道已纳入国家规划,其余3条通道预计今年年底前纳入国家规划。其次是利用既有外送通道提升新能源送出比例,全区已建成5条特高压外送通道和11条500千伏外送通道,总设计外送能力约7000万千瓦,前期以外送火电为主。自治区正在加快布局建设百万千瓦级风电光伏基地,已经获得国家批复三批共5488万千瓦,这些基地建成后,将极大提升内蒙古绿电外送比例。

本地消纳方面,首先是加强新能源保障性本地消纳,通过开展灵活性改造、布局储能和规划建设抽水蓄能电站提升电力系统调节能力。到2023年上半年,全区累计完成灵活性改造1290万千瓦,在运120万千瓦抽水蓄能电站1座,已新增系统调节能力964万千瓦。其次是大力发展市场化消纳新能源模式,不断优化完善市场化消纳新能源政策,推出六类市场化消纳新能源应用场景,配置新能源4700万千瓦,有效带动新增负荷落地,提升新能源就近消纳能力。

在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发展上,坚持全产业链发展和链式思维,集中打造风光氢储产业集群和“呼包鄂通”装备制造基地,协同推进延链补链强链行动和质量提升行动,明确招商重点产业、关键产业链、重点招商地区以及重点招引企业,圈定产业链上98家核心企业进行精准招商,今年以来签约项目70个、签约金额3773.4亿元。目前,风电已具备500万千瓦整建制配套能力、光伏组件产能达到1400万千瓦、制氢设备生产能力达到150台套、储能系统满足50万千瓦时装机需求。

通过新能源开发建设和装备制造业“双轮驱动”,外送和本地消纳多措并举,全区新能源产业发展势强劲足。今年1至8月份,新能源项目完成投资1156亿元,是去年同期的1.9倍;风光氢储等新能源装备制造项目完成投资521亿元,占年度计划投资的87%,全面拉动自治区工业经济增长。截至8月底,自治区已并网新能源容量超过7100万千瓦,已批复待建在建规模达到1.8亿千瓦,预计到2025年能够完成装机1.5亿千瓦,可替代化石能源约1亿吨标煤,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约2.8亿吨,必将为自治区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降低能耗总量作出更大贡献。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宣传国家科技政策,展示国家科技形象,参与国际科技舆论竞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网文章及图片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