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氢能科技 沙蓬绿色种养产业模式 联源科技 超联科技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贺克斌院士:空气质量要根本性改善,碳污协同才是出路

   2023-10-27 新浪财经
78
核心提示:10月26日消息,在今天举行的2023中国蓝天观察论坛上,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碳中和研究院院长贺克斌表示,近十来年,中国空气

10月26日消息,在今天举行的2023中国蓝天观察论坛上,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碳中和研究院院长贺克斌表示,近十来年,中国空气质量改善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北京蓝天保卫战的蓝天含金量在明显提升,但“当北京市2013年PM2.5浓度89的时候,只要认真抓,满地都能抓到改善天上的事情,现在已经降到30,就要精打细算抓,按照现阶段就是要进行系统的治理,从重点治理进入系统治理,所以面临很多挑战。”

“2008年我们还没有系统PM2.5的浓度数据,所以用PM10对比,从2008年夏季奥运会56到冬季奥运会的35,一个是冬季一个是夏季,冬季进入采暖期,各种大气污染物排放量和产生量会增加30%,气象条件消纳这些污染物能力会下降30%,把这两个30%放上去,无论是冬季还是夏季,都做了很好的进展。”他说。

关于取得这样成绩的原因,贺克斌认为,2013—2021年平均周期,多年平均下来,确实气象条件有利好的现象,但是不超过20%,主要是靠80%的减排,北京市占了53%,周边京津冀包括山东贡献占了27%。

关于未来的主要工作,贺克斌表示,最近基本达成共识,PM2.5仍然是主导空气污染首先要抓的事情,排序排在第一位。原因是污染物都有健康影响,但PM2.5的影响仍然还是排在最前面的。

他谈到,从2013年到现在可以说是黄金十年,以PM2.5来看,无论是全国的平均值还是绝大多数城市本身的值,一直是下降的阶段,北京是最典型的,从89降到30的过程,超出了绝大部分人的预计,在有些年份都没有想到有这么大的协同效果,包括区域协同。

但贺克斌强调,到了低浓度带,有可能会正常出现波动,这个波动就是几年来是下降的,但某一两年有可能是上升的现象。“这个在美国的历史上可以看到,无论是PM2.5还是臭氧都出现过这样的情况,到低浓度段更是这样。所以是正常的,但是低浓度要确保有点小波动,但整个趋势还是往下走的,这是一个挑战。”

他指出,用传统空气治理环保手段去减排的潜力在逐渐收窄,下一步的出路要碳污协同才能拿到更多更新的减排量,“减排量要跟碳结合。”

贺克斌表示,空气质量要根本性改善,四大污染物必须从千万吨级降到百万吨级,现在稳稳降到百万吨级就是二氧化硫和PM2.5,但是VOC和氮氧化物不是这样,还在千万吨级上,如何减下来,就要和碳结合。

“简单归纳一下,PM2.5如果以339个城市,2020年平均33作为基数,如果只有减污政策,没有双碳的加持,PM2.5浓度到2030年减的很少,所以干到2060年最多降到25,如果2030年达峰2060年能到20,2060年能达到18,如果碳达峰以后实现碳中和,2060年PM2.5能力降到8.4,这是后半程,特别是2030年达峰以后的后半程要靠强力的双碳的作用推动能源结构、产业结构、运输结构的调整,这三个结构包括用地结构。”贺克斌认为,大规模形成结构调整要靠双碳的力量,仅仅是治污的力量、蓝天的力量是不够的,双碳力量逐渐发力,结构调整到位,污染物排放量大幅度往下降,这个效果就会出来。

贺克斌强调,坚定不移地继续改善以PM2.5为主线,带动多种污染物的协同控制,但同时最终减污减下来的根本出路要跟双碳紧密结合。“双碳过程也会带来一些新的环境因素,需要加以科技的支撑,使所有的方向都是良性的,最大限度规避一些不好预计的新的负面影响。”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宣传国家科技政策,展示国家科技形象,参与国际科技舆论竞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网文章及图片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