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协同合作联动机制。市县两级安排科技业务骨干组建高企服务小组,深入区县及高新区开展“保姆式”服务,面向申报企业开展“一对一”线上线下辅导,从高新技术领域分类、申报材料组织、研发费用归集、知识产权和成果转化等多个方面进行专业化诊断,累计培训人数达230余人。组织企业参加线上直播培训,通过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向企业发布高企申报注意事项,帮助其及时掌握相关动态信息。
构建企业梯次培育体系。建立健全“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培育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科技领军企业”梯次培育体系,将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作为重点培育对象,动态监测其创新水平和经营情况;精准培育高企后备军,针对企业不同创新基础,常态化开展“一企一策”服务。目前全市拥有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2家、国家级众创空间4家,共有在孵企业团队592家。2022年度已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累计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4.33亿元、纳税5.06亿元,累计投入研发费用9.10亿元、占比全市研发费用的48.40%,累计拥有知识产权4096件,吸纳就业2.29万人。
高新技术产业规模持续增长。资产规模不断壮大,全市高新技术企业资产总额由2019年的179.1亿元增至2022年的356.4亿元,年均增长18.8%。2019-2022年,高新技术企业销售收入总额由157.4亿元增至354亿元,年均增长22.4%。盈利企业由108户增至226户,盈利企业利润总额由12.1亿元增至18.3亿元,年均增长10.8%。税收减免额由2.1亿元增至4.3亿元,年均增长率19.8%。
企业创新能力持续增强。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取得突破,黄山华绿园公司与安徽农业大学合作共建的“工业新茶饮绿色制造安徽省联合共建学科重点实验室”获批建设,实现黄山省重点实验室零的突破。黄山工业泵制造有限公司等8家企业研发中心被认定为首批省级企业研发中心。安徽新诺精工等4家企业荣获省科技进步奖4项,其中二等奖1项。2023年1-9月全市企业吸纳技术合同223项,合计金额31.76亿元,同比增长2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