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氢能科技 沙蓬绿色种养产业模式 联源科技 超联科技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格兰富携手远景智能签署全球零碳战略合作

   2023-11-07 中国能源网
67
核心提示:引领数字化节能转型 合力助推工业净零格兰富宣布与远景智能签署零碳战略合作谅解备忘录,双方将围绕数字化解决方案、节能增效和
引领数字化节能转型 合力助推工业净零

格兰富宣布与远景智能签署零碳战略合作谅解备忘录,双方将围绕数字化解决方案、节能增效和工业净零减排在全球范围内开展合作。签约仪式在格兰富进博会展台举行,在丹麦王国驻华大使马磊的见证下,格兰富中国区总裁马克漫,远景智能副总裁、远景碳管理业务总经理孙捷等双方多位高管共同签署协议。

 

图:在丹麦王国驻华大使马磊的见证下,格兰富中国区总裁马克漫,远景智能副总裁、远景碳管理业务总经理孙捷共同签署协议
 
此次战略合作力求建立和加深双方在零碳和节能数字化解决方案的市场推广、技术创新和商务开拓方面的合作。基于双方对科学碳目标倡议(SBTi)和可持续发展目标的承诺,充分发挥彼此的品牌影响力、技术创新力、行业与渠道优势,携手为工业领域用户提供净零排放和绿色节能的数字化解决方案。合作重点将涵盖数字化工厂、工业园区、智能建筑和智能水系统等领域。同时,格兰富与远景智能还将建立高层互访和沟通机制,增进双方互信、探索合作机遇,并将这种伙伴关系从中国及亚太地区扩展至全球。
 
数字化是工业企业面向未来发展的必经之路,也是格兰富的核心战略之一,助力格兰富在减少终端用户碳足迹、实现SBTi目标的道路上作出积极贡献。为进一步推进本土数字化方案的落地,早在2019年,格兰富已成立中国数字化中心。今年,数字化中心升级为格兰富中国数字化解决方案中心,其被赋予端到端的使命,加速了对中国市场数字化产品创新、研发、商业化的进程。格兰富数字化解决方案旨在为水系统提供全生命周期的监控、预测性维护和能耗优化,赋能企业生产力,有效实现节能增效和减碳减排。
 
远景智能基于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为企业和城市的绿色低碳转型提供开放、可组合、可扩展的数字基础设施。融合信息技术(IT)、运营技术(OT)和能源技术(ET)将业务场景抽象为可配的“通用组件”,从而更高效更低成本地为客户及合作伙伴提供智慧新能源、智慧储能等数字化解决方案。基于开源组件及平台化架构的EnOS套件,其设计之初就嵌入了开放性和可扩展性,为身处零碳旅程不同阶段的企业提供灵活的解决方案,并随着转型的加深共同成长。
 
格兰富中国区总裁马克漫在签字仪式上表示:“此前格兰富与远景都已加入SBTi,而格兰富的2050年净零排放目标更是获得了SBTi的全面认证,成为全球首家在水技术解决方案领域通过该认证的公司。双方对实现可持续发展和净零的未来都饱含信心且矢志不渝,我们希望在节能增效和绿色转型方面形成战略互补,依托数字化技术,推动水泵和水系统运行从‘经验驱动’到‘数据驱动’的变革,从而为客户解锁更大的价值空间,助推行业实现跨越式发展。”
 
远景智能副总裁、远景碳管理业务总经理孙捷表示:“在全球气候变化和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的背景下,工业领域的可持续发展和碳减排已成为企业和社会的共同关注焦点。远景与格兰富在能效,碳效,水效等可持续领域的数字化合作,将为行业树立起一个绿色转型的典范,共同为客户提供更加环保、高效的数字化可持续转型服务,提升企业的绿色形象和社会责任,引领行业走向可持续发展的新时代。”
 

图:格兰富与远景智能对实现可持续发展和净零的未来都饱含信心且矢志不渝,共同为客户提供更加环保、高效的数字化可持续转型服务
 
作为全球领先的高能效与智慧型水解决方案供应商,格兰富连续六年参展进博会,携多款全球首发的智能新品及解决方案精彩亮相。借助进博会的舞台和中国开放的市场,格兰富期待融合各行各业的发展智慧和数字化未来构想,探索新的发展机遇,激发上下游间互为推力,携手迈进低碳环保数字化新时代。
 
关于远景智能
 
远景智能是远景科技集团旗下全球领先的零碳和AIoT技术公司,致力成为企业和政府的零碳技术伙伴。公司拥有世界一流的AIoT技术,自主研发EnOS?智能物联操作系统,在全球连接和管理超过2.24亿台智能设备和600GW的能源资产。面向可再生能源、储能与电池、智慧零碳平台、智慧零售与楼宇、智慧港口与交通等场景打造智能产品和解决方案,助力世界各地政府和公司实现数字化与低碳化转型。
 
关于格兰富
 
格兰富为应对世界水资源和气候挑战提供开创性解决方案,提高人们的生活品质。作为一家全球领先的水泵和水技术解决方案供应商,格兰富致力于为市政水务、工业和建筑等多个领域提供节能节水的解决方案和系统,践行尊重水、保护水、精进水的承诺。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宣传国家科技政策,展示国家科技形象,参与国际科技舆论竞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网文章及图片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