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氢能科技 沙蓬绿色种养产业模式 联源科技 超联科技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炼油产能又上“紧箍咒”

   2023-11-20 中国能源报
100
核心提示:业内人士普遍认为,在能耗双控和“双碳”目标背景下,能源清洁替代、能源消费电能替代、车辆节能和燃油替代加速发展,原油加工过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在能耗双控和“双碳”目标背景下,能源清洁替代、能源消费电能替代、车辆节能和燃油替代加速发展,原油加工过程成品油产率将逐年下降,减油增化趋势明显。

“到2025年,国内原油一次加工能力控制在10亿吨以内,千万吨级炼油产能占比55%左右,产能结构和生产力布局逐步优化,技术装备实力进一步增强,能源资源利用效率进一步提升,炼油产能能效原则上达到基准水平、优于标杆水平的超过30%。”在国家发改委等四部门日前发布的《关于促进炼油行业绿色创新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中,再次明确并强调了炼油行业10亿吨产能红线。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在能耗双控和“双碳”目标背景下,能源清洁替代、能源消费电能替代、车辆节能和燃油替代加速发展,原油加工过程成品油产率将逐年下降,减油增化趋势明显。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化工园区工作委员会秘书长杨挺指出,未来石油材料化、减油增化和以化为主的深度炼化一体化将成为炼化行业的主要发展方向。

3年内净增空间不足亿吨

当前,我国千万吨及以上炼厂增至32家,炼油总产能达到9.2亿吨/年,首次跃居世界第一。与此同时,炼化行业供应仍处于产能投放周期,炼油产能过剩问题凸显。

中国石油流通协会专家委员会委员王能全预计,今年中国炼油产能或将增加至9.8亿吨,有可能在2024年提前达到10亿吨大关。这与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的预测基本一致,该预测意味着,未来不到3年的净增空间不足1亿吨。

中国石化集团公司高级专家谢朝刚此前表示,长期看,我国炼油能力正处于新一轮较快增长周期,2025年将突破10亿大关,未来过剩问题将更加突出。另一方面,随着发动机技术发展,以及各大汽车厂商纷纷布局新能源汽车,成品油消费需求也将进一步下降。

国务院此前印发的《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明确要求,到2025年,国内原油一次加工能力控制在10亿吨以内,主要产品产能利用率提升至80%以上。

“在石油需求减弱和石油消费碳达峰双重考虑下,新发布的《意见》意味着给炼油行业再上‘紧箍咒’。”一位炼化行业资深人士解释,“相当于给行业发展划定指标‘天花板’,在计划和指导下才能稳步有序发展。”

落后产能加速淘汰

在“限定10亿吨年产能”和“2025年千万吨级炼油产能达到55%占比”目标下,炼油行业高质量发展组合拳到底该怎么打?

“总体看,设定一定的目标数值,旨在提高大炼化比率,加速淘汰落后产能。但具体操作还要看各地的‘打法’,即如何根据炼化产业特点进行关停和淘汰。”隆众资讯成品油分析师李彦说,“未来淘汰落后小产能装置的执行力度或将比以往更大。”

根据《意见》,各地要依法依规推动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200万吨/年及以下常减压装置有序淘汰退出。

招商银行研究院相关研报显示,现阶段看,已获批的在建项目预计新增原油加工能力接近1.5亿吨,超额约5000万吨。由于新建项目均已通过国家审批,整体规模较大且新装置具备技术优势,取消或缩减可能性不大。

对此,多位业内人士指出,为落实《意见》要求,淘汰落后小产能装置的执行力度将比以往更为严格。基于国家和地方可能为后续产业升级保留一定规模指标的考虑,预计原油一次加工能力的淘汰规模将达到1亿吨左右,行业将进入加速洗牌、产能升级的关键阶段。其中,山东作为地炼最集中地区,炼油企业整合和淘汰将持续加速。

不宜全面减油增化

当前,我国基础石油化工原料及高端化工品存在自给能力不足的问题,相应的化工原料产能亟待提升。因此,石化行业产能整体呈现出供需结构性错配的格局,减油增化空间很大。

海南省绿色金融研究院相关研究表示,未来炼厂从炼油向化工转型不仅是单纯的产品结构调整,还是向中下游基础有机化工方向延伸、提高产品附加值的过程。但在减油增化趋势下,基础化工原料也迎来扩能高峰期,产能过剩危机预计将逐步浮现。“全面过剩,或将成为行业未来五年的主基调。”

对于如何应对减油增化带来的新问题、新危机,中国石化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院长李明丰表示,应清楚认识到,当前市场缺乏的是高端化学品,需要大量进口。但炼厂当前要转型的高端化学品生产技术,我国并未全面掌握,技术引进可能性也在逐渐降低。所以,应采用适当的节奏开展减油增化工作,不宜全面减油增化,还要特别重视新技术的研发投入。

“炼油行业要很好地生存,必须有的放矢,明白谁该转、怎么转,不断提高技术,因地制宜,作好整体部署。”李彦说。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宣传国家科技政策,展示国家科技形象,增强国家科技软实力,参与国际科技舆论竞争,提高国际科技话语权,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网文章及图片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炼油产能 原油加工量 石油化工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刘国勇与西部钻探工程有限公司领导座谈 河南鹤壁:积极争取城市油气长输管道等领域中央预算内投资
关注!延长石油聚丙烯YM产品获UL认证 “全球首套”交付!海上油田绿色开发技术再获突破!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