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305项目已经连续实施七个五年计划,是我国固体矿产研究领域迄今为止持续时间最长、参加人员最多的科技援疆项目。“十一五”以来,国家305项目在科技部支持下,由自治区人民政府主持,联合中国科学院、中国地质调查局、有色金属矿产地质调查中心、中国核工业地质局等部门,汇集全国100多个科研教学勘查单位,投入资金5亿元,先后组织实施《新疆大型矿集区预测与勘查开发关键技术研究》《中亚造山带大陆动力学过程与成矿作用》《新疆北部古弧盆体系成矿机理》《西昆仑-阿尔金锂等稀有金属找矿预测与勘查示范》等6个国家科技计划项目及31项自治区重大科技专项、重点研发计划。累计取得了300余项科研成果,发表论文4000余篇,出版专著85部,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2项,省部级科技奖114项,为支撑引领新疆矿业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通过项目持续实施,极大提升了新疆地学研究水平,为国家战略性矿产资源接替基地建设提供了理论和技术支撑。国家305项目始终坚持地质科研—勘查—开发一体化,在基础理论研究、矿产地质、成矿预测、方法技术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高质量、高水平的研究成果。项目实施过程中,研究团队创新提出了西天山“亚洲金腰带”成矿理论、“高山深盆迁移”成钾模式、砂岩型铀矿“越流成矿”理论模式等一系列理论模型,“天池英才”特聘教授顾雪祥团队还发现了镁高铁角闪石和郑明华矿两种新矿物,并获得国际矿物学协会新矿物命名与分类委员会认定批准。这丰富了我国矿物学基础研究成果,对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同时,研究团队还建立了一套适合高寒深切割区的“多源遥感综合信息提取+现场多元素快速分析+有效的找矿标志+轻便的地球物理探测设备+多矿种整体勘查”高效勘查技术方法;精细刻画了天山-阿尔泰增生造山带大宗矿产资源基地不同尺度的物质结构和演化过程,构建了阿舍勒矿集区3000米以浅的“透明化”勘查模型,集成了不同深度的有效勘查方法技术;建立完善了中亚地质矿产信息数据库,形成集数据存储、查询、处理、可视化和共享功能于一体的中亚地质矿产信息管理与服务平台,为丝绸之路矿产资源研究、成矿预测和企业“走出去”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在战略性矿产找矿领域,项目也取得了重大突破,研究团队先后发现并查明了伊宁县金山金矿、和田县白龙山世界级超大型锂铍铷矿等。“十一五”以来,国家305项目大力培育和造就出一批科技和管理领域的“帅才”和“将才”,并通过“天池英才”计划引进10位特聘专家,建立起由近百位专家组成的新疆绿色矿业专家智库。据统计,全国共有5000余人参加科技攻关,其中两院院士24人,高级职称专家3000余人。上千人通过项目获得博士、硕士学位和高级专业技术职称,一大批年轻学者成长为我国地学领域的学科带头人。形成了一支稳定的地质科技攻关团队,为新疆地质科研事业和矿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
当前,新疆找矿行动取得重大突破,绿色矿业产业集群等“八大产业集群”建设如火如荼。下一步,国家305项目将牢牢把握新疆在国家全局中的战略定位,继续开展科技攻关,筹划和组织实施该领域重大科研项目,加快实施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推进重要能源资源增储上产,维护国家能源矿产资源和产业链供应链安全,加快矿业转型升级,推动绿色矿业发展,助力新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宣传国家科技政策,展示国家科技形象,增强国家科技软实力,参与国际科技舆论竞争,提高国际科技话语权,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网文章及图片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