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以来,黔东南持续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通过三项举措有力推进科技创新,助力工业产业高质量发展。
培育科技型企业。突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大力实施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工程。2021年以来,全州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累计入库达306家;有效期内高新技术企业52家,预计年底超过80家。大力鼓励企业承担省级科技计划项目,通过引导企业与优强科研院所积极开展深度产学研合作,聚焦企业关键技术需求联合开展攻关。“十四五”以来共实施省级以上科技项目112项,项目资金8064.8万元,分别占总项目的86.8%和75.15%。
实施科技人才队伍优强培育。在全省市州率先建成科技人才“蓄水库”,集聚西南大学等208名科技人才入库,选派20名“科技特岗”深入企业开展科技服务,推动12项重点科技成果在企业转化。依托省优秀青年科技人才、省高层次创新人才等各类人才培养计划,积极推荐全州现有优秀科技人才入选省级人才计划项目,推动优秀年轻人才快速成长,引领工业创新。全州入选贵州省高层次创新型人才总数达42人。
完善工业科技创新政策。出台《黔东南州“十四五”科技创新规划》,进一步推动黔东南工业产业创新发展;出台《黔东南州科技人才“蓄水库”建设管理使用办法(试行)》,推进人才领域深化改革,鼓励科技人才到工业企业开展科技服务;出台《黔东南州企业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奖励补助办法(试行)》,更好发挥财政科技资金的引导和撬动作用,进一步激发企业科技创新活力,提升工业企业和产业核心竞争力;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科技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进一步强化政策激励,通过科技创新抢抓机遇“窗口”、破解发展难题、引领驱动黔东南“十四五”工业高质量发展;印发《黔东南州向科技要产能专项行动实施方案》,进一步强化“5+N”现代工业产业体系科技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