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以来,万全区工信局根据2022年实际,对照县域创新能力评价5大项17小项指标体系,在对2023年科技创新能力进行自评基础上,经过科学分析,周密研判,找出了存在的短板弱项,进而制定了攻坚计划,精准发力,狠抓落实,向A类冲刺,取得了可喜的成效。
一、 深挖地方财政科技支出潜力
一是强力落实拖欠科技专款。该区对2020年以来的上级各类科技专项欠款进行了摸底,在本级财政紧张的情况下,克服重重困难,保障科技优先,强力落实清欠,目前共发放各项科技专款2000余万元。二是科技与财政协调联动。对科技类支出严密排查,全面归集,做到应统尽统。三是积极组织各级科技计划项目的申报,争取得到上级资金的支持。近日立项市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4个,资金80万元。截至目前,区财政科技支出达到了2600万元,预计年底能突破3000万元,比去年(1617万元)实现了较大幅度的增长。
二、 加快培育创新主体
建立了创新主体梯度培育的长效机制,加大了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的培育力度。实际操作中,加强与科技服务、企业事务机构的合作,积极搭建平台,使服务机构与企业有效对接,开展“一对一”精准服务。在广泛搜集培育对象的同时,抓紧复审工作落实,巩固发展两手并重。截至第三季度,分三批共推荐省科技型中小企业165家,通过备案154家,有效期内省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333家,比2022年净增46家,第四季度的申报工作已经在10月初做好了安排,预计年底实现50家的净增;分七批入库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103家,比去年净增50家、增幅94%;制定了高企培育计划,建立了56家的高企培育库,组织26家企业参加了今年高企申报。截至目前,已有10家企业通过了前两批的高企认定,有14家企业提交了申报材料,参加第三批高企申报。
三、鼓励企业开展科技研发和成果转化
2022年R&D经费支出总量20097万元,居全市第一位,占全市总量的23.2%。今年,按照省市科技部门的部署,常态化征集企业技术需求、发布技术成果,宣传培训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帮助企业进行研发费用归集,促进政策落地,使企业应享尽享,以激发企业开展科技创新、增加研发投入的积极性。今年,落实2022年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的企业71家、金额2.01亿元。截至10月底,技术合同成交总额完成40637.93万元,其中吸纳京津技术36159.32万元。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宣传国家科技政策,展示国家科技形象,增强国家科技软实力,参与国际科技舆论竞争,提高国际科技话语权,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网文章及图片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