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氢能科技 沙蓬绿色种养产业模式 联源科技 超联科技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衢州聚焦四要素 强化四个力 努力打造四省边际人才科创桥头堡

   2023-11-17 衢州市科技局
68
核心提示:今年以来,按照“做强自己、服务周边、创新合作、彰显示范”要求,锚定“保五争三拼第一”目标,统筹推进人

今年以来,按照“做强自己、服务周边、创新合作、彰显示范”要求,锚定“保五争三拼第一”目标,统筹推进人才科创桥头堡、创新深化、“315”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工程,抓改革、强平台、激活力、聚人才,取得明显成效。三季度,人才科创桥头堡、创新深化、“315”工程均获评五星。

一、聚焦科技体制改革,增强“双轮”驱动力。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是驱动高质量发展的两个轮子。一是打造创新“试验田”。以化工中试基地为载体,构建中试研究、成果转化、高新技术孵化、分析检测、培训等专业的科技成果转化支撑服务体系,推动“学科+人才+产业”一体化打造中试创新“试验田”改革,有效解决科技成果转化难、项目落地难等问题,已入驻中试项目25项,孵化引进企业7家,改革列入省创新深化第一批试点。二是探索双创新改革试点。率先在龙游、江山开展科技及体制双创新改革试点,着力破解我市科技创新市强县(市、区)弱发展不平衡的问题,试点得到省委书记易炼红、省长王浩的批示肯定,并上升为省级层面试点。三是建立企业人才自主认定机制。根据企业研发经费、税收贡献、人才队伍等情况建立企业白名单,首批赋予华友钴业、奥首科技等17家企业人才自主认定权,企业可根据人才的业绩贡献、薪酬等自主认定人才层次,享受同类别人才政策。

二、聚焦高端平台赋能,增强科创支撑力。一是市校合作模式全省推广。“选对人、给足钱、不管事”高能级平台建设经验做法得到省委书记易炼红、省长王浩肯定,被省科技厅以专报形式发其他地市学习推广,入选全省首批三个“一号工程”典型案例。市政府和浙江大学进一步深化合作,签订合作共建浙江大学工程师学院衢州分院和浙江大学衢州研究院二期协议,未来5年,浙江大学将在衢州市域内建设校外研究生实践基地5个以上,每年给予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培养名额50人以上。二是院士团队研究院推进实体运行,引进段雪、徐南平、陈建峰、孙世刚4个院士团队及鲲鹏人才团队,共建资源化工、化工新材料、高端电子化学品、膜材料、动力电池和储能等5家研究院。截至目前,5家研究院已集聚高层次人才46人,开展科技攻关项43项,对接产业化落地项目7项,其中鲲鹏人才陆俊团队领衔的“富锂锰基正级材料”创业项目已经落地龙游县。三是校企共推打造战略科技力量。依托浙大衢州“两院”、巨化集团新材料科创产业优势,推进国家高端氟硅化学品技术创新中心建设。已作为全省优先对象,推荐至国家科技部并得到认可。依托电科大长三角研究院、金瑞泓等半导体材料科创产业优势,创建省先进半导体材料研制与应用技术创新中心。分管副省长听取两轮汇报,创建方案通过专家论证,即将提交省政府常务会议决策通过。

三、聚焦产研深度融合,增强产业竞争力。一是实施科技型中小企业“扩面强基”攻坚行动,健全企业“四色”管理机制,推进创新主体培育登新高。截至目前,全市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数192家,完成省定目标的213%,完成率排全省第三。新增省科技型中小企业898家,完成省定目标的374%,完成率排全省第一。二是实施规上工业企业“三清零”攻坚行动,按照“企业指定+部门和科研机构选派”的方式推行企业首席技术官制度,实施规上工业企业无研发机构、无研发人员、无研发经费清零行动。全市新增开展研发活动规上工业企业数140家,开展研发活动规上工业企业占比从68%提高到了77%。1-9月,规上工业企业研发费用69.61亿元,同比增速16.6%,增速从全省第11提高到全省第2。三是实施“揭榜挂帅”核心技术攻坚行动,坚持从企业需求中凝练研发攻关任务,形成“揭榜挂帅”榜单,鼓励企业牵头联合高校、科研院所揭榜开展联合攻关。今年共实施市级科技攻关项目132项,财政补助经费5500万元,同比增长37.5%,华友新能源、中宁硅业等5家企业研发的成果列入省级重大科技成果。陈建峰院士团队与巨化集团联合攻关,创新发明了超重力氧化聚合新技术,高效合成出全氟聚醚数据中心用浸没冷却液新产品,实现了进口替代。

四、聚焦高端人才引育,增强城市引领力。一是加快引进高层次人才,制定实施“南孔精英”计划,组织北京人才周等高校引才活动4场,组建百校引才联盟,举办浙皖闽赣四省边际8·8人才交流会等引才活动,新入选“国家引才计划”8人、“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3人(此前全市才1人)。新引进行业领军人才18人、青年博士82人,青年大学生3.9万人。二是加快落地人才项目。先后开展高层次人才项目评审3次,吸引214个高层次人才项目参加,评审引进86个,其中A类9个,B类33个,C类44个,集聚博士等高层次人才320余人。目前,已签约注册公司20家,为产业发展注入新动能。由张文龙博士领衔的A类年产10000吨湿法锂电池隔膜特种原材料项目,投产1年3个月,完成4轮融资、3.7亿元,年销售达到6千万,已上规并申报高新技术企业。三是优化人才创业环境。加大人才项目落地空间、土地、政策保障,创新人才贷、人才投、人才险等金融产品,构建种子基金、天使基金等人才基金矩阵,加速推动人才项目向科技型企业、高新技术企业转变。一年来,市本级向县(市、区)流转高层次人才项目10个,6个高层次人才项目累计获得8500万元的人才发展基金支持,21家高层次人才企业投保人才险,总保额超过3亿元。

(来源:衢州市科技局)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宣传国家科技政策,展示国家科技形象,增强国家科技软实力,参与国际科技舆论竞争,提高国际科技话语权,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网文章及图片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