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氢能科技 沙蓬绿色种养产业模式 联源科技 超联科技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惠阳打造承载新型储能产业集聚发展首选地 15宗项目集中签约 产业创新联盟成立

   2023-12-01 南方日报
72
核心提示:中国科学院院士等行业专家开展主题演讲、一批新型储能重点项目集中签约、惠阳区新型储能产业创新联盟成立、

中国科学院院士等行业专家开展主题演讲、一批新型储能重点项目集中签约、惠阳区新型储能产业创新联盟成立、圆桌论坛共商储能市场激烈竞争下的惠阳突围之道……11月28日,2023惠阳区新型储能技术创新与产业发展大会举行,行业大咖、储能企业、政府部门齐聚,分享新型储能技术创新,共论产业发展趋势,针对储能产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等重点、热点、难点问题开展讨论,共同寻求产业发展新机遇。

近年来,惠阳把新型储能产业作为战略性、支柱性产业打造,受益于布局早,发展势头迅猛,产业初具规模。看好这条未来赛道,面对广阔的市场前景和激烈的竞争环境,惠阳结合行业变化,不断更新发展思路,布局前沿技术,成立产业创新联盟抱团发展、组团接单,希望借此增加产业优势,助力实现高质量发展。

南方日报记者 蓝单 曾汉  通讯员 陈丹娜 

谋划产业布局

签约项目投资额超64亿元

“双碳”战略背景下,有着巨大市场需求及政策扶持等加持,新型储能产业成为一条新赛道,仅广东市场规模预计将在2027年达万亿元级别。

看好赛道,重点布局。惠阳积极贯彻落实惠州打造国内新型储能产业发展高地和粤港澳大湾区新型储能应用示范城市的要求,把它作为战略性、支柱性产业打造,从制造端、电网侧、用户侧持续发力,2022年新型储能产业实现产值123亿元,同比增长96.66%。截至目前,已经初步形成“覆盖终端客户、产业链条齐全、企业协同发展”的发展格局。

战略性、支柱性产业的打造非一日之功,亦不能单凭一时之势。今年6月中下旬,惠阳召开新型储能产业高质量发展研讨会,邀请区内新型储能企业与部门一起共同梳理发展思路。这次举行新型储能技术创新与产业发展大会,邀请专家加持、企业参与,在增强信心、鼓舞士气的同时,推动企业之间加强交流加深合作,了解行业趋势和未来发展方向。

大会上,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教授徐春明,中国科学院院士、南方科技大学碳中和能源研究院院长赵天寿,南方科技大学创新创业学院院长、澳大利亚国家工程院外籍院士刘科分别作《国家储能产教技术融合平台与铁铬液流电池长时储能进展》《电化学长时储能技术及创新》《创新社会建设—双碳背景下中国的经济与能源转型》主题演讲,2家企业代表现场进行项目路演,带领现场企业代表、嘉宾领略技术前沿。

一批项目在大会上签约落地,惠阳区城市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及中海储能科技(北京)有限公司等9家新型储能相关企业现场签约,还有街道、镇政府代表与企业代表签约。集中签约的产业项目共15宗,投资金额超过64亿元,其中包括计划投资10亿元的中海储能铁铬液流电网侧储能电站项目等,项目力争年底前动工建设。

徐春明在他的主题演讲中介绍,铁铬液流电池是一种高安全、低成本、长寿命、大容量、长时间且完成商业化验证的新型储能方式,最为适合大规模长时储能。目前,其三大技术问题已通过对电极、双极板、电解液、催化剂等各组件的材料与结构重新设计解决,并从性能端得到验证。

“我们和惠阳签约的是铁铬液流电网侧储能电站项目和电解液工厂项目,项目的建成可以让全世界了解什么是铁铬液流电池,明确其具体使用逻辑等。”中海储能科技(北京)有限公司CTO徐泉说。“我们看中惠阳区的区位优势和供应链条,我们所需的原材料基本上在当地都可以找到。”

在对接过程中,他充分感受到当地良好的营商环境。“沟通过程中没有任何障碍,当地积极为企业着想,我们需要什么厂房,需要什么人才,期待什么样的政策,都能得到有力回应。”徐泉说。

这批项目的签约将加快惠阳延链补链强链,抢占产业发展制高点。

当前,惠阳正聚焦新型储能领域重点打造新能源产业集群。为全力确保新型储能产业发展空间,已在中韩(惠州)产业园平潭片区规划2.24平方公里打造新型储能产业园,其中首开区超过1000亩,目前土地整理、基础设施建设正有序推进。同时,不断优化、拓展惠阳新材料产业园的布局,为新型储能电池材料项目、锂电材料提炼回收项目的引进保障空间。

成立产业联盟

抱团发展携手拓展储能市场

市场在“招手”,政策在鼓励。惠阳区域内与新型储能产业直接相关的企业日渐增加。据不完全统计目前超过70家,涵盖环节从材料供应到电芯生产,到各种系统的大型储能集成方案,再到电池拆解和梯次利用。产品覆盖锂电移动储能、户用储能、分布式工商业储能、集装箱式大储能和铁铬液流储能等,除了锂离子电池技术应用,在铁铬液流、钠离子电池、氢能储能等技术路线也有布局和探索。广东省古瑞瓦特新能源有限公司、惠州市贝特瑞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等一批企业脱颖而出,已经在细分领域成为行业龙头。

惠阳还是惠州市首个用电量超百亿千瓦时的县区,为储能示范项目提供了丰富的场景和巨大的市场需求。目前已建成9宗新型储能应用示范项目,建设规模17.27MWh,总投资0.51亿元;在建项目7宗,建设规模47.56MWh,计划总投资1.16亿元;储备项目18宗,建设规模1221.66MWh,计划总投资23.89亿元。

这是惠阳发展新型储能产业的优势和底气所在。面对赛道竞争,惠阳在产业发展过程中深谙“独木不成林,抱团有合力”,着力谋划建立更加紧密、符合惠阳产业发展实际的新型储能产业联盟。

此次新型储能技术创新与产业发展大会上,惠阳区新型储能产业创新联盟正式成立。包括古瑞瓦特、贝特瑞、恒创睿能等在内的10家企业上台签约。广东双能低碳智慧城市运营管理有限公司是首届联盟理事长单位,也是惠阳城投集团全资子公司。

联盟以平等互利、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合作共赢为原则,除了常态化开展行业交流以外,将更加注重国企引导下的产业链高效协同、政府支持下的产学研深度合作,以及共同参与优质项目投资分享收益的合作模式。

在这个联盟中,惠阳区的国企扮演了非常关键的角色,广东双能低碳智慧城市运营管理有限公司通过项目股权投资、主导用户参与电网侧储能电站投资、采购区内企业产品等多种形式,与一大批区内外企业共同构建新型储能产业生态。

惠阳区城市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郑剑伟说,惠阳将以区属国企为牵引,打通区内新型储能产业链供应链,推动各类新型储能企业在携手开拓省内外市场、整合资源、产业配套等多方面开展合作,全力壮大联盟“朋友圈”,打造新型储能产业互补合作的产业生态,共同推动惠阳新型储能产业高质量发展。

建链补链强链

加大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力度

“突围”是惠阳新型储能技术创新与产业发展大会的重要议题之一。面对城市竞逐产业赛道的局面,惠阳逐渐摸索出自己的“打法”:生产制造端继续建链补链强链;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降低新型储能制造业成本;加大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力度。

据业内人士观察,2023年以来,虽然新型储能行业遭遇原材料价格下跌、欧美户储市场需求骤减、新入行企业多、“内卷”加剧等多重因素影响叠加,惠阳区储能行业的增长速度不及年初预期,但目前已经出现了回暖迹象,部分企业产能和利润逆势上升,欧美的户储市场出现缓慢但明显的回暖迹象,分布式工商业储能也开始逐渐放量。

惠阳区科技和投资促进局局长刘昊说:“我们也观察到市场遭遇短期的一个波动,但依然坚定新型储能产业长期发展的信心。”

未来,惠阳计划在前瞻性布局中寻求突破之道。争取引进锂电正极材料、隔膜、气凝胶、BIPV光伏建筑一体化、微风风电设备制造等补链项目,依托刚成立的区新型储能产业创新联盟打通区内新型储能产业链供应链,继续推动在液流电池、氢能领域的项目布局。深化与院士团队合作,打造中国南方液流电池的研发、转化、生产、示范应用高地。同时,在电池检测服务、新能源AI大数据、储能电芯运输等多个领域降低新型储能制造业成本。

以此次大会为新起点,惠阳全力推动新型储能产业发展,深化地方政府与高校院所、专家团队合作,攻克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加强签约项目跟踪服务,落实资源要素保障,推动项目早落地、早建成、早见效。持续招商引资和助力企业爬坡过坎,力争实现2025年新型储能产值突破350亿元的目标,全力以赴打造承载新型储能产业集聚发展的首选地。

■延伸

专家共论惠阳新型储能产业突围之道

拓展新场景 应用新技术 提升利润率

“双碳”战略背景下,新型储能产业成为热门新赛道。但今年年初开始,因新玩家入局、原材料价格调整等,行业市场出现极大的动荡。企业订单吃紧,利润下滑,市场加剧“内卷”,困局应该如何破解?

在圆桌论坛上,专家们分析新型储能产业发展趋势,从拓展新场景、应用新技术、提升利润率等方面展开探讨。

如何进一步推动惠阳区新型储能产业提质增效,实现高质量发展?如何在科技研发、示范应用、产业发展、人才培育等方面实现差异化,为惠州市进入新型储能产业全国第一方阵,打造大湾区新型储能应用场景示范城市作出特色鲜明的惠阳贡献?

“现在新型储能才刚刚起步,不可能一蹴而就,一定是个渐变的过程,需要时间积累。”中国科学院院士徐春明说,目前新型能源主要服务于民生领域,用于日常生活,制造业能源转型尚在起步阶段,和存量相比,行业占比较低,新型储能行业发展前景广阔,惠阳一定要坚定信心。

此外,他还建议关注人才引进和培养。他说,新型储能产业是典型学科交叉支撑的新兴产业,惠阳可借助与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新能源与材料学院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成为国家储能技术产教融合创新平台的机遇,储备引进一批高素质的复合型专业技术人才。

“构建新型电力系统需要新型储能多元化发展。”中国科学院院士赵天寿说,目前比较成熟的技术主要是抽水蓄能,锂离子电池主要运用在电动汽车领域,但是锂资源存在限制,且具有安全性问题。对于广东这种用电量大、发电量小、电力对外依存度高的地区,惠阳可在铁铬液流电池上布局,同时逐步提高太阳能和风能比重,构建多元能源体系。这将有效支撑多能互补能源体系建设,是抢抓产业机会的关键。

■声音

中国科学院院士徐春明:

惠阳已走在产业赛道前列

中国科学院院士徐春明与惠州渊源颇深。“20年前我第一次来惠州,是参与中海油石油化工项目的建设;七八年前,我到惠州见证了先进能源实验室项目的落地;如今再次来惠州惠阳参加新型储能技术创新与产业发展大会。明显感受到惠州从传统石油化工到先进能源再到新型储能不断升级变化的发展进程。”徐春明说,这三个不同时间节点将惠州能源结构的转型展现得淋漓尽致。

“基于‘双碳’目标的储能市场规模巨大,新型储能的发展前景是非常确定的。”徐春明预计新型储能市场在2025年将进入规模化发展且商业化逐步成熟的阶段,2030年左右实现全面市场化。

“我们今天讨论的电化学储能等,也是这几年刚刚快速发展起来的,惠阳举行这个大会表明了决心,在这个赛道上走在了前列。”徐春明说,看了大会签约名单后,他认为惠阳已经基本抓住当前新型储能的主要技术,捕捉到最前沿的发展势头。他说,惠阳既然已经抓住先机,接下来希望能继续重视、加大投入,比如更加关注人才工作,作为一个新的交叉领域方向,人才必不可少,建议引进一些新型储能行业技术类、管理类复合型人才。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宣传国家科技政策,展示国家科技形象,增强国家科技软实力,参与国际科技舆论竞争,提高国际科技话语权,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网文章及图片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