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氢能科技 沙蓬绿色种养产业模式 联源科技 超联科技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增创铅锌产业发展新动能——在2023年中国国际铅锌周上的致辞

   2023-12-14 中国有色金属报
67
核心提示:增创铅锌产业发展新动能——在2023年中国国际铅锌周上的致辞今年以来,尽管国内外宏观政治经济环境日益复杂严峻,但有色金属作为
增创铅锌产业发展新动能——在2023年中国国际铅锌周上的致辞

今年以来,尽管国内外宏观政治经济环境日益复杂严峻,但有色金属作为新能源、电动汽车、动力储能电池等新经济领域最主要的支撑材料,随着这些产业持续高速增长,以及我国稳增长一系列政策落地,有色金属市场需求不断得到改善,呈现良好的恢复势头。
  铅锌作为有色金属的重要组成部分,1—9月份,精炼铅、锌产量分别为576万吨和513万吨,同比分别增长13.5%和5.2%,其中,再生铅、再生锌产量分别占精炼铅的56.7%、精炼锌的14.4%。贸易方面,前三季度,进口铅、锌精矿实物量分别达89万吨和353万吨,同比分别增长21.3%和13.6%,出口铅酸蓄电池和镀锌板1.84亿只和814万吨,同比分别增长13%和20.6%。在铅锌产业总体上呈现稳中有进的发展态势的同时,仍然存在以下亟须破解的老问题和新挑战。
  亟须防范铅锌原料保障
  风险抬升的影响
  一是对外依存度不断攀升。囯内铅锌冶炼产能的不断扩张,带动国内的铅锌精矿对外依存度从2012年的27.2%和19.9%,提高至2022年的32%和35%,预计未来几年锌精矿对外依存度还将进一步提高。二是矿业勘探开采投入不足。不同于新能源战略金属的投资热潮,近年来,国内外铅锌资源的勘探投入和开采热度有所下降,全球资源储量及矿山生产量都处于徘徊不前的状态。三是海外资源供应风险抬升。由于全球铅锌资源分布不均,我国铅锌原料进口来源国相对集中,前三大国家供应量占比超过50%。近年来,主要海外开发资源国在矿业税和产业链延伸发展等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原料出口受到越来越多的限制。
  亟须破解铅锌各环节利益
  分配不均衡的困局
  长期以来,全球铅锌产业各环节之间存在着利益分配不均衡、不合理,矿山采选环节利润偏高,冶炼环节利润偏低的问题。由于我囯的冶炼环节产能大,不仅忍受着低廉的原料加工费,而且还承受着碳排放的环境代价,必须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入手,进一步优化“双循环”下的产业结构优化。
  亟须应对铅锌消费
  增长乏力的问题
  近年来,铅锌消费已进入低速增长阶段,新能源等对铅锌消费尤其是铅的消费带动极其有限,铅锌新产品开发不足,部分领域铅蓄电池、锌压铸件已分别被锂、铝取代,钢铁消费减缓对锌消费增速的抑制已显现,低成本、高效储能用铅、锌材料开发进展缓慢。铅锌行业对储能电池、新材料等技术路线发展的关注度与参与度较低。
  亟须应对国际规则的
  变化与挑战
  2021年,伦敦金属交易所(LME)正式启动所谓的“负责任采购政策”工作,要求在LME注册的品牌建立与经合组织(OECD)一致的管理体系,并开展供应链尽责管理评估与审核,矿产品种覆盖铜、铝、铅、锌等大宗金属。从未来全球矿产资源治理体系建设看,所谓的“负责任采购政策”也正在成为新的具备执行力的全球贸易规则和贸易壁垒。
  与此同时,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CBAM)也于2023年10月1日正式实施,镀锌钢材等产品的出口将面临CBAM的约束,未来随着覆盖范围的扩大,无疑将恶化全球金属贸易竞争格局。
  针对我国铅锌产业发展的新问题和新挑战,我们要立足铅锌产业发展新阶段,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铅锌产业发展新格局,实现更高质量发展。
  一是坚持创新驱动,增创产业发展新动能。要因企制宜,围绕资源高效利用、绿色低碳工艺、全产业链降本增效,以数字化、智能化技术提高生产运营中能源和资源利用效率,高质量地提升整体能效。要紧扣时代脉搏,引领新需求,扩大新应用,充分满足新能源汽车、可再生能源、新一代信息技术、航空航天、节能降碳等新质生产力对铅锌的需求。要抓住储能产业高速发展机遇,适应绿色储能产品需求,研发满足高能量密度和高循环次数的低成本铅锌储能材料,让铅锌材料在全社会实现“双碳”目标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二是坚持资源优先,夯实产业稳定发展基础。要加大海外和国内资源勘探投入和现有矿山深边部找矿力度,利用“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机会,推动铅锌矿资源增储上产,延长矿山服务年限,提升资源保供能力。要加快推广先进的锌冶炼浸出渣资源化技术,加强再生铅锌资源综合回收利用,完善回收体系和税收体系,提升循环利用水平,尽快实现固废全部资源化。要积极践行“一带一路”的“八项行动”,全面参与国际矿业开发和深度合作,共同应对气候变化、品位下降、开采成本上升、贸易壁垒等全球性的挑战,打造更加稳定可靠的铅锌产业“双循环”格局。
  三是坚持协同耦合,开拓低碳发展新模式。要积极推进铅锌骨干企业制订碳达峰路径,梳理及推广成熟的节能降碳技术,鼓励发展分布式光伏+储能,消纳绿色可再生能源,促进按期实现碳达峰。要积极推进原生与再生协调发展,铅锌冶炼与钢铁、化工、建材互补耦合发展,构建绿色循环生态产业圈,实现资源能源梯级利用及固废资源循环衔接,为社会绿色发展贡献铅锌力量。要积极发挥铅锌冶炼原料适应性强、可同时回收稀贵金属的载体功能,利用我国作为全球最大铅锌冶炼产能国家的技术装备优势,积极处置各种含稀贵金属矿产原料及城市矿产资源,将铅锌冶炼打造成服务国家战略和处理城市矿产不可或缺的重要产业载体。
  四是坚持理性发展,打造行业健康业态。要充分借鉴电解铝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政府有为、行企配合、社会监督的市场化、法治化成功经验,严控冶炼产能的盲目扩张和恶性竞争,努力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要进一步提高产业集中度和产业链韧性,增强企业实力和抗风险能力,加快培育和形成多个具有竞争力的铅锌排头兵企业、产业链链长和贸易链链长,提高行业国际影响力和国际话语权。要营造公平、公开、公正的市场环境。铅锌分会要不断创新工作方法,进一步提升服从政府、服务行业、服务企业的“三服务”水平,凝聚各方力量,发好产业的呼声,打通产业“堵点”,营造更加有利产业的发展环境。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宣传国家科技政策,展示国家科技形象,参与国际科技舆论竞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网文章及图片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