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氢能科技 沙蓬绿色种养产业模式 联源科技 超联科技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海安经开区:放大“南通好通”优势加快建设青年和人才友好型城市

   2023-12-05 海安经济技术开发区
86
核心提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党要把青年工作作为战略性工作来抓,用党的科学理论武装青年,用党的初心使命感召青年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党要把青年工作作为战略性工作来抓,用党的科学理论武装青年,用党的初心使命感召青年,做青年朋友的知心人、青年工作的热心人、青年群众的引路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聚天下英才而用之。2020年11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苏,第一站就来到南通五山地区滨江片区,点赞南通“好通”、沧桑巨变、生活幸福。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遵循,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工作的重要指示重要批示,进一步放大“南通好通”优势,加快建设青年和人才友好型城市,对奋力谱写“强富美高”现代化南通建设新篇章、全力打造全省高质量发展重要增长极,具有重要意义和深远影响。

一、把握建设青年和人才友好型城市的时势机遇

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举国上下形成重视青年、关怀青年、信任青年的社会氛围,“人才是第一资源”理念深入人心,青年发展、人才工作被广泛提上重要议事日程。

从全局层面看,规划引领作用凸显。2017年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6-2025年)》。各地纷纷策应,浙江省提出建设“青年发展型省份”,贵州省提出建设“青年友好型成长型省份”,山东全省域推进“青年发展友好型城市”;深圳着力打造“世界青年发展型城市”,成都启动“青年友好城市营造共建共治共享行动”,保定、东莞、珠海等城市就建设青年发展型城市或青年友好城市作出部署。

从我省层面看,政府指导作用凸显。2023年,江苏省政府提出“推进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由共青团江苏省委会同省内18个职能部门联合谋划工作,制定了《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指导监测工作责任分工》,形成了全省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试点实施意见。

从南通层面看,试点示范作用凸显。2022年,南通、苏州同时被列入全国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试点,全省仅2家。2011年开始,南通已连续13年举办江海英才创业周。近年来,南通全力推动青年与城市“双向奔赴”,密集出台各类政策和措施,从教育、就业、居住、生活、健康、安全等各方面为青年创造体验感更好的发展条件,不遗余力打造国内外青年的憧憬之域、向往之地、圆梦之城。聚焦人才“引育留用”全链条,南通先后升级出台各类支持创新创业的优惠政策、扶持措施。在创业扶持方面,高层次创业人才项目资助最高可达600万元,对顶尖人才项目“一事一议”、不设上限;在安居保障方面,打造从“一张床”到“一间房”再到“一套房”的多层次住房供给体系,市级购房补贴最高可达150万元;在补贴津贴方面,建立从大专到博士、覆盖各层次人才的综合补贴体系,补贴标准可叠加至8000元/月;在人才服务方面,持续集成优化江海英才“一卡通”功能,在就业创业、融资贷款、子女入学、父母养老等方面,精心提供一站式、全方位的尊享服务。2023年7月12日,在南通江海英才创业周开幕式上,南通再次捧出含金量十足的人才创新“大礼包”——发布人才新政4.0、新科创30条、江海青年卡。

二、夯实建设青年和人才友好型城市的基础优势

驶入高质量发展“快车道”的南通,为广大青年创新创业提供了一流的载体,为各方人才追逐梦想准备了最好的舞台。

1.多重国家战略机遇叠加。南通拥有滨江临海、接壤上海的独特优势,“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等国家战略在这里交汇叠加。习近平总书记点赞“南通好通”,江苏省委、省政府赋予南通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重要支点、打造全省高质量发展重要增长极的重大使命,《上海大都市圈空间协同规划》进一步明确了南通在“圈内”的重要地位。近三年南通有40多个事关长远、影响全局的重大工程、重大项目、重大事项纳入国家规划计划,成功争取57个国家级改革试点项目,累计获得600多亿元的国家各类政策性资金和16.4万亩的用地用海支持,稳居全国同等级城市前列。国家战略落地转化已经让南通站上更高的腾飞平台,选择南通就是选择起飞的风口。

2.南通好通格局立体呈现。作为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外成网、内成环”的交通体系加快建设,实现1小时直达上海、2小时通达上海大都市圈所有城市、3小时联通整个长三角。特别是一批重塑区域交通格局的战略性工程加快落地,在沪苏通大桥、沪苏通铁路、盐通高铁相继建成通车的基础上,张靖皋长江大桥、海太长江隧道、北沿江高铁、通苏嘉甬高铁4条通道相继开工建设,与虹桥、浦东共同构成上海国际航空枢纽主枢纽的南通新机场、作为轨道上长三角重要工程之一的如通苏湖城际已经开工建设,标志着“八龙过江”基本成型、南通更加“好通”。南通拥有长三角甚至整个东部沿海地区不可多得的宝贵战略资源,沿海地区可建设10万吨级以上码头135个,可利用土地面积30多万亩。南通正按照以产兴港、港产融合的思路,统筹推进通州湾新出海口和长三角临港产业新空间建设,与上港集团、江苏省港口集团合资运营的通州湾新出海口集装箱码头开港运营,“铁路进港区、内河到码头、港口通大洋”的“东方大港梦”又迈出关键一步。南通“靠江靠海靠上海”的区位优势正加速转化为“通江通海通上海”的融合优势,接轨上海、融入苏南已经进入全面提速、纵深突破的新阶段,选择南通就是选择上海、选择苏南。

3.城市发展能级持续跃升。2020年南通迈入GDP万亿元城市行列,2021年经济总量突破1.1万亿元,所辖7个县(市、区)GDP均超千亿元、全部跻身全国百强。发展动能全面增强,近三年省级重大项目数稳居江苏前三,年均新增制造业投资近2000亿元,月均新诞生上市公司1家。船舶海工、高端纺织、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等五大重点产业集群产值均超千亿元,16条优势产业链总规模超9200亿元,11家百亿级企业、86家单项冠军和专精特新企业、2370家高新技术企业、6500多家规上工业企业,覆盖制造业所有大类,构筑起南通高质量发展的坚实根基。实体经济能级跃升必将带来更强大的聚合能力,动能增强将催生更强烈的人才需求,选择南通就是选择事业新蓝海。

三、强化建设青年和人才友好型城市的关键支撑

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考察调研时指出,中国式现代化关键在科技现代化,要充分激发各类人才创新活力。加快建设青年和人才友好型城市,要深入实施“江海英才集聚工程”,持续推出高含金量的人才新政,构建高承载力的科创平台,引育高成长性的创新主体,全面营造近悦远来的创新生态。

1.着力育人引才,打造创新创业之城。一是引育高端技术人才。在现有人才政策基础上,针对重点产业链划分更细领域,密切联系国内外一流高校,精准对接相应学科领军人物,系统性做好相关服务配套、保障支持工作,力争更多产业链关键环节、细分领域的紧缺人才来南通见习考察、就业创业。二是招引创新创业团队。积极对接中央、省发展改革、科技、工信等部门,跟踪国家、省重点扶持产业方向,结合南通现有产业研究院、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载体平台,全面梳理国内外一流高校相关学科优势等情况,广泛开展创业团队招引活动,为留学人才及海外高层次创业团队来通发展做好前瞻性铺垫工作,实现创业场所、研发平台、资金支持等各要素无缝对接,进一步提升创业成功率、落户有效率。海安开发区贯彻落实海安“人才强市”战略,依托高科技创业园打造“华创苑”,用心建设“华人华侨创新创业服务中心”,精准服务新侨海归来海创新创业,让更多的华侨华人及海外高层次青年人才有智慧碰撞的落脚地、科技创新的优平台。目前,海安开发区科创园集聚了上海交大、苏州大学、中科院自动化所、北京机电研究所、常州大学等7家研究院和中科院过程所、上海理工大学、江苏科技大学等多家研发中心。先后在美国、意大利、澳大利亚设立海外招才引智工作站,聘请12名人才工作联络员,加大海外人才引进力度。先后招引海外人才54人,入驻华侨华人、侨眷和海归高层次人才投资企业30家,留学归国从业人员50人,先后申报国家启明计划、瑞金计划等项目42个,入选省级重点人才12个,累计形成各类专利成果465个。三是培育优秀技能工人。强化对技能型人才的针对性培养,引导各开发园区、各产业链龙头企业广泛与长三角高等院校开展技能型人才培养合作,针对产学研合作、设备更新、技术迭代做好相关技术岗位人才的提前储备。针对市场竞争力较强的产业工人,引导企业、地方政府联合成立适当规模的助学基金,加强对优秀技能型学生的奖励和吸附,提高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成功率和就业率。针对中西部经济欠发达的现状,实施教育领域“幸福南通等你来”等共建帮扶工程,提前锁定一批品学兼优的青年学生,为南通培育重点领域人才做好谋划储备。

2.着力优化环境,打造宜居宜业之城。青年人才在选择就业城市时,首先会关注良好的城市环境品质、完善的公共服务供给等因素。同时,保持较高水平的房价与城市落户政策的阶段性调整、通勤压力等,也深刻影响着青年人才的落户选择。一是着力构建青年人才社区。在资金奖励、购房补助等政策支撑的基础上,规划建设人才友好型社区,聚焦青年人才生活习惯、运动休闲等特点,推动城市公共空间微更新改造,建设吸引青年向往的“15分钟社区生活圈”,打造集休闲、学习、运动、会议等功能为一体的社区活动中心,让高层次创新创业团队科研有载体、交流有平台、休闲有去处。海安市洋蛮河办事处依托原韩洋老集镇,打造工业企业集聚区商业综合体,涵盖购物、餐饮、娱乐等生活功能,吸引周边产业工人近5万人前来消费打卡,日均接待产业工人超万人。同时创新打造“新居民服务中心”,集人口信息管理、流动党员管理、网格化管理、城镇建设管理、就业创业服务、公共法律服务、民生保障服务、志愿关爱服务等于一体,为青年人才就业创业提供全链条“保姆式”服务。二是精心打造产业工人家园。“筑巢引凤”后,如何留住人才、用好人才更关键。伴随着产业链强链补链延链的过程,必然是产业工人规模不断扩大、住房需求持续旺盛。大体量中小企业与小规模政府服务不匹配的难题,成为经济发展不得不面临的“成长烦恼”。以社区党建“组织力”提升“服务力”,助推园区企业发展,有效稳定技术型产业工人队伍,让作为利益共同体的产业工人可以更好共享发展机遇,实现物质富裕、精神富足,不断提升归属感、幸福感。三是切实完善安居保障体系。充分考虑应届毕业生尤其是技能型蓝领人才初入社会的经济条件,加快完善以公租房、保障性租赁住房和共有产权住房为主体的住房保障体系,积极解决新市民、创业团队、青年人才初到南通时面临的住房保障等难题,提供拎包入住、户籍办理、医疗保障等一站式友好型服务。

3.着力服务供给,打造共建共享之城。让青年和人才“融入南通”是打造青年和人才友好型城市关键着力点。主动应对人口老龄化、少子化等趋向性矛盾,切实增强推动青年和人才“成长在南通、创业在南通、生活在南通”服务软实力。一是强化政策供给。放大“南通好通”地缘优势,保持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外向型经济的政策供给力,充分释放“万亿俱乐部”创新创业活力,不断提升城市能级。个性化出台鼓励青年和人才就业创业一揽子政策,凸显落户、生育、教育、医疗、保障等同城待遇和比较优势。二是强化机制配套。坚持改革创新,构建促进青年和人才成长的投资、就业、创业机制,鼓励青年和人才在各主体功能区、开发园区之间有序流动,激发人尽其才机制活力。探索构建“老有所养”与“老有所为”引导机制,推动“夕阳红”带动就业与青年人才创新创业融合互动。三是强化人文服务。实行“我帮你办”社区服务,为新招引落户的创新创业团队、高层次人才、蓝领技术型人才等群体提供政策解读、福利对接等志愿服务。以开发园区为阵地,由龙头企业牵头,常态化开展沙龙活动,形成集聚青年人才的吸附效应,同步邀请国内一流大学相关领域领军人才交流座谈,架起南通与高校科研合作的桥梁。海安市围绕打造青年和人才友好型城市,定期开展“有事好商量”协商议事活动,打造更有竞争力的人才创业“强磁场”。构建青年人才“你我同行”一流生态,定期开展团队创业、技术交流、成果汇报等青年人才交流活动,分享创业经验,激发创新活力,推动青年人才追逐梦想、实现价值,与南通共同成长、共赴未来。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站文章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