碰上堵车,座驾张开旋翼,在众人瞩目中迤迤然飞空离去——这种画面在不久的将来或许就能成为现实。清华大学苏州汽车研究院传来消息,近日,由该院参与整车设计、制造、调试的智能载人飞行汽车试飞成功,这也是全球首台面向城市交通的智能载人飞行汽车,为城市“低空飞行”载具研发生产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案。
据介绍,该款飞行汽车以“轻量化、高承载”为核心设计理念,是面向载人载物的立体智能交通载具,专为低空飞行尤其是城市出行而设计,实现了空中飞行、地面行驶、陆空切换、飞行与地面无人驾驶等功能,突破了大载重下飞行汽车远距离运输的难题。得益于针对性研发的新一代飞行动力系统,飞行汽车的整机最大起飞重量超过800公斤,当前已可满足两人驾乘需求。
“蜻蜓”是这款汽车的“老师”。针对智能飞行汽车在城市立体交通环境下的行驶要求,智能载人飞行汽车突破传统车辆与飞行器的耦合模型,借鉴蜻蜓灵活度高、模态转换迅速的生物构造优势,将形态仿生学和工业设计学结合,采用了四轴八桨的主体飞行结构。桨叶在陆地行驶时收起,飞行时展开,做到了与普通汽车相当的尺寸,可以融入现代交通体系。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研发团队还为飞行汽车研制了可解耦操纵行为的智能操纵系统,融合自动驾驶的感知-决策-控制架构,并提出了“飞车脑”的概念,实现了多模态运动的精细化控制和反馈。形象来讲,就是为驾驶员配备了一个智能化助手,从而大大降低了上手飞行的难度。
据了解,本次项目由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车辆与运载学院教授李骏院士团队张新钰老师主持研制,主要参与单位包括清华大学车辆与运载学院、清华大学计算机系、清华大学苏州汽车研究院(吴江)等。这次的智能载人飞行汽车已经是研发团队进行迭代升级的第三代产品。前两代产品中,“第一代陆空两栖自主驾驶飞车”是首款集成智能驾驶功能的纯电动旋翼式自主驾驶飞车,于2020年实现了首飞,并应用于贺兰山野生动物勘探,入选2020年清华大学重要科研成果;“第二代陆空两栖变结构自主飞车”于2022年发布,并荣获2022年纽伦堡发明展金奖。
“智能飞行汽车作为汽车和航空学科交叉融合的新型交通工具,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是解决城市交通拥堵难题的理想选择。此外,在旅游观光、勘查救援、应急通信等多领域也有极大应用潜力。”清华大学苏州汽车研究院新能源汽车中心项目经理杨军介绍,研究院正在积极探索该项目的市场化和产业化落地,从技术成果转化的角度支撑我国角逐“低空经济”赛道。
“低空经济”包含万亿级市场空间,其中飞行汽车具有巨大的社会价值和商业价值,将带来城市出行革命。摩根士丹利预测显示,到2030年,全球将有12000架飞行汽车用作空中出租车、机场班车和城际航班服务,全球飞行汽车市场规模达550亿美元,2040年市场规模超过1万亿美元,2050年市场规模达9万亿美元。
“飞行汽车是全球资本和企业竞相争夺的赛道,我们作为清华大学在汽车领域的专业化派出院,自然应该承担起推动包括飞行汽车在内的新型汽车的科技成果产业化,让从1到100的技术成果转化裂变速度更快,为行业发展筑牢领先优势、带来更强动能。”清华大学苏州汽车研究院院长成波表示,下一步,研究院将继续立足服务国家重大战略、满足行业重大需求,推动创新链、人才链、产业链“三链融合”,以关键核心技术赋能产业转型升级,让“创新之花”结出更多“产业之果”。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站文章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