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绕汽车及零部件、高端装备制造两大产业链,全力打造供应链融通型、数据驱动型、科技资源支撑型、高端人才引领型、专业资本集聚型五大特色载体,推动各类载体向市场化、专业化、精准化发展。充分利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互联网+”方式,提高创新创业服务和资源融通的质量与效率,促进中小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提升专业化能力和水平,引导中小企业在关键领域核心技术有所突破,成长壮大为细分领域专精特新小巨人,从而构建起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共生共赢的生态体系。
一、打造供应链融通型特色载体
一是支持上汽商务用车零部件产业配套区建设。加强汽车零部件企业与上汽大通及其一二级汽车供应商的供需配套力度,构建“纵向联合”“横向整合”的整零协作关系,持续推进上汽大通全产业链本土化。不断深化与包括同济大学在内的高水平大学战略合作,充分发挥同济大学汽车发动机产学研基地在技术保障和人才培养方面的作用,为配套区内企业产业发展提供可靠支撑。
二是共建“汽车产业供应链合作圈”。鼓励上汽大通、一汽锡柴等“链主”企业急速开放供应链在线平台,准确及时传导需求信息,实现需求、库存和物流信息的实时共享,引导生产端优化配置生产资源,加速技术和产品创新,按需组织生产,合理安排库存。推动供应链上下游企业试下协同采购、协同制造、协同物流,促进大中小企业专业化分工协作,快速响应客户需求,缩短生产周期和新品上市时间,降低生产经营和交易成本,共建“汽车产业供应链合作圈”。
三是打造协同发展联盟。鼓励零部件上下游关联企业,整、零供需关联企业共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聚焦产业链上下游高端创新要素,带动有共性需求的企业共同推进共性技术、关键技术的研发及应用,实现创新资源的有效整合与合作共赢。鼓励上汽大通与零部件企业联合制定产品技术标准,科学编制规划,不断加强技术协同、产品协同、价值观协同和战略协同,促进汽车零部件企业分工和专业化发展,建立深度融合、相互嵌入式合作发展新局面。
二、构建科技资源支撑型特色载体
一是深化“一专一院一产业”。持续推动与清华大学、中科院、华中科技大学、上海交大等科研院所的政产学研深度合作,引导区内企业与高校、科研院组建技术创新联盟,带动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以融入全球创新网络为重点,通过与上海临港集团共建上海临港协同创新中心、与浦东建设共建上海芒种离岸孵化中心,与日本东京产综研基地共建日本惠创离岸孵化中心,依托中美波士顿创新中心、瀚海国际、德国智能制造离岸孵化器等全球化技术对接平台,深化“一专一院一产业”。
二是强化新型研发机构建设。大力创建高能级新型研发机构,放大政策支持力度,加大对新型研发机构创建和运营的奖励支持。引导区内5家新型研发机构以市场化为导向,建专业化管理机制,提升自身造血力和可持续发展力,进一步强化源头技术供给。以新型研发机构为基地,吸纳全球范围内的创新资源,打造一支高水平高层次的研发团队,为开发区内企业提供高质量创新服务。
三是优化核心公共平台。发挥丁汉院士工作站、徐建中院士工作站、华科大无锡研究院以及机动车辆、机电产品、物联网产品等9家国家级重点实验室(检测中心)在高端人才与科研技术等方面的集聚效应,全力打造华科大智能工业机器人平台、智慧物流仓储平台、华科中试加速器、中车智能装备研发中心、华科智能制造产业园等一批核心公共平台,推动智能装备、核心软件、工业互联网的集成应用。
三、建设数据驱动型特色载体
一是推动工业基础高级化。不断提升开发区工业互联网发展水平,发挥上汽大通、一汽锡柴、透平叶片等智能制造领军企业的示范作用,以标杆工厂建设为引领打造行业龙头或示范企业。鼓励区内企业利用5G等技术改造外网,利用边缘计算等技术改造内网,推动企业实行全生命周期的数字化智能改造,构建完善的工业内外网基础设施,加快规上企业全面开展5G、TSN、SDN、NFV等新型网络升级。
二是建设工业互联网赋能平台。引进培育一批优质工业互联网服务商,重点推动大唐融合工业互联网创新平台、中智软创无锡惠山工业云等行业级、企业级工业互联网平台的建设,整合产业链上下游资源,大力发展协同设计、协同制造、设备健康管理、能源管理、产品远程服务等应用,带动企业提质增效降本。
三是推广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大力促进5G、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新技术与工业互联网交叉融合、推进其在工业监测、视频监控、巡检运维、智能调度、智慧物流、安全生产等场景的创新应用。积极推广模块定制、众创定制、专属定制等大规模个性化定制在汽车零部件、高端装备等行业的应用。
四、打造高端人才引领型特色载体
一是强化人才招引力度。全力引进诺奖获得者、国内外院士、国家人才计划专家等顶尖人才团队,重点引进掌握关键技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能够带动战略新兴产业发展的领军型创新创业人才团队,着力引进能够解决企业“卡脖子”技术的关键人才。持续推展“院士经济走廊”产业领域,培育由中外院士领衔,与重点产业发展相匹配的人才集群,形成人才加速集聚的“强磁场”。
二是健全人才培养机制。依托市“太湖人才”和区“先锋英才计划”,鼓励高校、研究院及社会机构建立培训基地,开展智能制造专题培训,培育一批具有全球战略眼光和智能制造理念的领军型战略企业家。鼓励企业面向海内外引进高层次领军型智能制造人才,着力打造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智能制造创新团队。结合产业发展需求,与清华大学、同济大学、中科院、华中科技大学、上海交大等共同打造一批专业化、特色化的“人才驿站”,采用“校企院”三结合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和人才柔性流动方式,汇聚创新创业人才。
三是提升人才服务软环境。加速推进国际人才社区建设,建设一站式人才服务中心、口袋公园等配套设施,制定人才公寓实施细则,优化开发区人才“微政策”,构建高端人才集聚、创新产业活跃、多元文化融合、国际氛围浓厚的良好生态。组建人才服务团,定期开展业务培训、政策指导、人才交流等活动,开设人才“绿色通道”,对项目落户、人才申报提供个性化服务,为人才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解除人才后顾之忧,增强人才归属感。
五、建设专业资本集聚型特色载体
一是强化科技金融中心建设。依托科技金融中心的优势,推进苏民投、金茂资本、无锡金投等一批创投、风投机构在经开区设立汽车及零部件、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发展专项基金,为更多初创期、成长期的企业提供金融支撑。与更多相契合的产业龙头、市场一线投手建立主动性、长效化的连接互动,打开30亿的政府引导母基金投资局势,构建符合区域发展实际的投资地图。继续丰富和完善综合性科技金融服务体系,逐步完善运营路演平台、搭载金融工具、集聚金融资源、提供企业服务四大基础功能,树立金融服务特色专业品牌。
二是构建全过程的金融服务体系。综合运用股权投入、无偿资助、偿还性资助、风险补偿、贷款贴息以及后补助等方式引导金融资本参与汽车及零部件、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重点领域项目。加速形成以股权投资与金融招商为核心的产业投资板块,以银行、担保、小贷等债权融资与资产运营类业务为核心的战略运营板块,以政策性金融工具与综合服务平台为核心的企业服务板块,构建全过程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缓解企业融资难题。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站文章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