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加速突破“卡脖子”技术瓶颈,满足产业智能化、高端化发展需求,近年来,包头稀土高新区以高端人才驱动产业创新,千方百计广纳天下英才,最大限度激发人才活力,全力以赴推动人才发展与产业、经济发展走向深度融合。
畅通渠道引才聚才
今年冬天,唐山市汉沽管理区所辖5个村、涉及15万平方米供热面积的清洁供暖能源管理系统投入使用,为新的采暖季提供热源保障。
而让该地区1500余户村民实现“煤改电”集中供热,告别传统“燃煤时代”高污染、高能耗、高风险、人工操作繁杂等局面的,则是留澳硕士、草原英才工程团队技术带头人李成成。
留澳学有所成,怀揣创业梦想的李成成经过多番考察,毅然决然回到自己的家乡包头,创办了北方瑞能(内蒙古)集团有限公司,用2年时间实现企业“上规”、4年时间成功将企业打造成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回包头创业以来,不仅我个人得到了应有的重视和尊重,企业也在政策解读引导、项目申报、税收、业务对接等方面享受到了包头市和稀土高新区两级政府的支持和帮助,更加坚定了我将企业做大做强的决心。”李成成表示。
目前,北方瑞能以“能耗可比同行业节约10%”以及全球领先的技术优势,已为全国200余万平方米的各类建筑提供了清洁供暖服务,并与中国西电、冀中能源、三峡清洁能源等大型国有能源企业结成战略合作伙伴。
近两年来,稀土高新区建立健全以企业为主体、产业创新需求为导向、产学研深度合作的技术创新体系,依托上海交大包头材料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包头稀土研发中心等新型研发机构,积极对接中国科学院全国100多家院、所和全球百所高校的人才资源,广泛吸引各类人才创新创业。
截至目前,稀土高新区柔性引进院士专家89名、海外高层次人才443名,企业研发中心已集聚专职研究与试验发展人员3228人,入库人才达1821人。
不遗余力服务人才
得益于包头市和稀土高新区优越人才政策的吸引,2021年,德国留学归国博士虞军,带着成熟、先进的机器人开发和集成技术,在包头稀土高新区创办了内蒙古北科交大机器人有限公司。
“北科交大创立之初,由于对用户智能化场景需求了解不足,一度制约了企业的快速发展。”虞军告诉记者,正当他一筹莫展之际,内蒙古留学人员创业园工作人员主动上门对接,并召集相关专家集中梳理项目竞争优势、潜在市场机会、实施推进可行性等,帮助北科交大从共性需求多的龙头企业小切口入手,以口碑效应快速占领市场。
虞军表示:“稀土高新区求贤若渴,对各类人才的引进不遗余力,在人才发展空间、资金补贴、生活保障等方面,以及针对企业出台的资金扶持、税收和用地优惠等一系列政策,让我感受到了优于其他城市的明显差异。”
近年来,为了吸引更多的“虞军”“李成成”,稀土高新区制定了“三项人才计划”,积极组织重点企业对接掌握产业集群发展关键核心技术的研发团队,引进上海大学周忠福教授稀土合金材料等高端人才科研团队3个,吸引了王一德、张洪杰、舒尔德米特等国内外专家院士团队服务稀土高新区经济产业发展;加强银行、担保机构、风险投资、产权交易等融资服务机构和企业之间的联系,助力资本与人才、科技的有效互动。
加速产才双向融合
产业是经济发展的命脉,人才是服务发展的第一资源。稀土高新区紧扣产业强链补链集群发展要求和企业用人需求,创新运用“事业编制企业用”和“重点产业领域硕博招引”政策,征集上报双良硅材料、北方稀土、英思特稀磁等重点企业博士硕士岗位需求200余个、事业编制企业用岗位60余个;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推动《包头市重点产业博士硕士引进行动计划》等政策加速落地,成功为重点领域企业引进博士硕士紧缺人才39名;全面落实《稀土高新区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引进培育工作的八项措施》,安排人才专项资金700万元,及时兑现引进人才政策待遇,全力解决人才关心的问题,打造人才心生向往、近悦远来的“强磁场”。
稀土高新区通过实施“搭台引才”“柔性用才”“本土育才”,以及打造人才诉求“一窗受理”、人才服务“一站供给”、人才发展“一帮到底”的服务闭环模式,逐步破解了企业高端人才紧缺难题。
“下一步,稀土高新区将不断加大引才聚才力度,深度推进产业链、人才链融合发展,加速实现创新人才和城市产业的‘双向奔赴’,以人才‘软实力’提升‘两个稀土基地’发展竞争力,全力推动稀土高新区向国家高新区50强迈进。”包头稀土高新区党群工作部部长赵铮表示。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站文章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