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好大湾区,关键在创新。“要进一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努力在突破关键核心技术难题上取得更大进展,要强化企业主体地位,推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习近平总书记的一系列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为广东奋力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指明了发展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当前,广东正以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为“纲”,持续完善全过程创新生态链,为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提供有力支撑。
潜藏地下的神秘粒子,
逆境崛起的大国重器,
飞速成长的的科学新城。
从零到一的基础创新正在孕育,
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
嬗变已然发生。
人类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
粤港澳大湾区
将扮演什么样的角色?
中微子,是人类已知的最古老的基本粒子之一。谁先解开中微子的秘密,就能找到破解宇宙起源的钥匙。
然而,大量的宇宙射线穿过大气层,让这些本就处处遁形的“幽灵粒子”,在地表更加混淆难辨。为此,中国的科学家们来到粤港澳大湾区,掘地700米,用山体隔绝干扰。
这个直径超过35米的巨型圆球,是整个实验的核心,名叫中微子探测器。
700米的深度,隔绝了大部分宇宙射线,但神奇的“幽灵粒子”却有能力穿透地层。它们一旦现身,就会被巨球外上万个“光电倍增管”迅速捕捉。
作为核心器件,这些形如灯泡的“猎眼”长期以来只有日本一家企业可以生产。
“关键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非走自主创新道路不可”。
最初的方案,是将“大面积微通道板”技术应用在“中国猎眼”上,然而,倾注心血的图纸、专利、授权,并没有带来理想的结果。
大家一度陷入绝境。
在这个行当,可供选择的企业本就不多。在日本企业的垄断强压之下,大部分实力弱小的国内企业逐渐凋零。摆在面前的路只有一条,那就是集中科研力量攻关,创造完全属于我们的核心器件,把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很快,多家单位通力合作的新型光电倍增管的研发项目正式启动。
2020年9月,新型光电倍增管终于完成批量生产、发往江门中微子实验室,为这座“国之重器”写下“点睛之笔”。而这颗“中国猎眼”,也将被应用于医疗诊断、石油勘探、环境保护等更为广阔的领域,产业前景不可估量。
放眼粤港澳大湾区,围绕信息、生命、材料、海洋、能源等重点学科领域,世界一流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正在这里加速汇聚。
科技创新的根本目的,是在更大范围惠及经济社会发展。如何将理论研究高效转化为成果应用,是摆在创新型企业面前的一道难题。
去年,清华大学工程博士蔡咏德,在深圳创立了自己的类器官标准化制造公司。对于初创企业来说,各类设备动辄几百万的高价,无疑是“天文数字”。
这时,深圳市工程生物产业创新中心走进了他的视线。
经过技术背景、商业化思路、支撑条件、综合实力等一项项严苛的测评,他的公司顺利领到“入场券”。
过五关斩六将,带来的是上下游或同类企业的高度集聚。企业从踏进这栋楼开始,就意味着提前进入“市场”。或寻求专业技术合作,或及时修正研究方向,凭借准确的市场信号,企业在这里高效转化、迅速成长。
短短一年,蔡咏德的公司由两人拓展到20多人,明年就可以从这里提前“毕业”。
目前,创新中心已组织12批次企业遴选,孵化器和后续拓展园区吸引45家企业落地,总估值超180亿元。这个被称为“楼上科研楼下创业”的模式,被国家发改委吸纳,向全国推广。
“加强对中小企业创新支持,培育更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竞争力的创新型企业。”
今天的粤港澳大湾区,正在依靠这样的双向奔赴,跨越基础研究成果转化的鸿沟。一座座大科学装置巍然耸立,一家家创新型企业星罗棋布,一批批高水平人才纷至沓来……这条自立自强的创新之路,永不止步。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宣传国家科技政策,展示国家科技形象,增强国家科技软实力,参与国际科技舆论竞争,提高国际科技话语权,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网文章及图片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