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改革开放前沿阵地,深圳近年把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未来产业作为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抓手。深圳是国内最早谋划未来产业的城市之一,曾被“圈定”为未来产业的生命健康、海洋经济、机器人已成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与其他战略性新兴产业一起在深圳GDP中占比约四成。
未来产业不仅是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未来时”,是科技研发的“火种”最先“点亮”的产业,也是生成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主阵地,决定一个城市的未来。
南方日报记者 马芳
未来产业有望长成“参天大树”
12月初,总部位于深圳的优必选通过港交所聆讯,即将在港交所主板上市,成为“人形机器人第一股”。优必选创办于2012年,在此之前,智能机器人属于冷门行业。优必选科技创始人、董事长兼CEO周剑清楚地记得,2013年起深圳开始布局生命健康、海洋、航空航天及机器人、可穿戴设备和智能装备五大未来产业,同时,随着人们对机器人的认识逐步加深,机器人产业也受到资本关注。
据深圳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经济发展处处长欧阳仁堂介绍,今年前三季度,深圳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10393.39亿元、增长8.3%,占GDP比重提升至42.5%,增速排名前五的产业分别是智能网联汽车、软件与信息服务、智能传感器、新能源和智能机器人。机器人产业从曾经的“小树苗”成长为深圳高速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与深圳的顶层设计密切相关。自2013年开始,深圳在战略性新兴产业不断壮大的基础上,前瞻性地布局生命健康、海洋经济、航空航天、智能装备、机器人、可穿戴设备等未来产业,打造可持续的产业竞争力,并投入“真金白银”设立未来产业发展专项资金。
2022年,深圳出台《关于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和培育发展未来产业的意见》,将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细化为生物医药、大健康、智能机器人等20个产业集群,并前瞻性地布局8个未来产业,形成“20+8”产业集群。其中,合成生物、区块链、细胞与基因、空天技术等四个未来产业处于扩张期,已初具规模,5至10年内有望实现倍数级增长;脑科学与类脑智能、深地深海、可见光通信与光计算、量子信息等四个未来产业处于孕育期,规模较小,10至15年内有望成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中坚力量。
科技创新“点亮”未来产业
新质生产力,核心在科技创新,关键在培育形成新产业。
12月中旬,中国科学院院士、深圳医学科学院创始院长、深圳湾实验室主任颜宁发布微博,宣布深圳医学科学院过渡场地一期揭开面纱,可以放开手脚招聘,场地对门20米就是深圳湾实验室新开张的“湾有引力(Bay Charm)”生物医药产业孵化器。“软硬件准备齐全,‘圳’等你来!”
记者实地走访发现,深圳医学科学院过渡场地、“湾有引力”孵化器毗邻深圳湾实验室、合成生物研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脑解析与脑模拟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下称“脑设施”)、中山大学深圳校区、深圳理工大学(筹)等高校、科研机构和基础大设施。截至12月初,已有4家公司入驻“湾有引力”,100%为科学家和医生创业项目,入驻创业团队可与深圳湾实验室、深圳医学科学院联动共享配套设施和仪器。
科研与产业之“手”握得更紧,科研与产业一体化发展,是深圳的特色之一。深圳强化从基础研究到未来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布局,全力推动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促进未来产业发展突破“需求引导新技术”的局限,开启“技术催生新需求”的双向通道,有力支撑未来产业高质量发展。
11月中旬,位于深圳光明科学城的脑设施、合成生物研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正式启用,两大设施均由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简称“深圳先进院”)牵头建设。在推动合成生物研究、脑解析与脑模拟两大科学装置建设过程中,深圳前瞻性地布局和积极培育合成生物、脑科学与类脑智能等未来产业,是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的生动实践。
“大科学装置是基础研究的‘策源地’,还会在产业上‘沿途下蛋’,合成生物领域的科学研究和产业孵化都有望实现飞跃。”深圳先进院副院长、深圳合成生物研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首席科学家刘陈立说。
短短两三年,从无到有,深圳市光明区的合成生物企业总量已达到88家,总估值约270亿元。近三年,国内新成立的合成生物企业有40%落户深圳,其中近80%的企业集中在光明,助力深圳成为国内合成生物产业重要一极。
面对国际前沿挑战,以及脑健康领域广阔的市场前景,深圳先行布局,2020年正式批复了脑设施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和总概算。除了专业的设备和技术团队,脑设施的重要特征是可以实现资源共享。深圳先进院创院院长樊建平曾表示:“从事大脑相关的科学研究和产业转化,需要大量的动物模型、精密昂贵的仪器设备,一般公司在初创阶段都负担不了,而在这个大设施里可以实现共享。”
深圳先进院党委书记吴创之表示,从更本质的层面看,这些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是形成新质生产力的动力源与“增量器”。
打造未来产业发展“强磁场”
2022年以来,随着“20+8”产业集群推出,深圳不仅发布各产业集群行动计划,还配套制定“六个一”工作体系,以及“一集群、一基金、一展会、一论坛、一协会、一联盟、一团队”配套体系。
截至今年11月,深圳已设立合成生物、智能传感器、新能源汽车等9只专项基金,目标规模250亿元。今年以来,深圳举办“20+8”相关展会168场,办展面积816万平方米,实现“20+8”产业集群全覆盖。
深圳市科技创新委主任张林表示,面向未来产业,深圳开展科技重大专项,通过实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实施项目经理人制,加快重大平台建设等系列措施,着力推动建设科研共享平台,形成良好的创新生态。
“我们正在探索设立新领域新赛道专项支持计划,瞄准未来产业重点方向,支持科技型骨干企业联合产业链上下游、产学研等建制化力量研究提出新领域新赛道清单,支持战略科学家开展以挖掘新领域新赛道为目标的研究,形成‘运用一代、研究一代、储备一代’的新赛道可持续发展梯队。”张林说。
深圳市先行示范区湾区组专家、深圳市科协原专职副主席张克科认为,加快新质生产力,不仅要积极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还要强调积极培育未来产业,尤为需要全面提升关键产业链的上下游协同创新能力,在产业链加速重构过程中,深圳有更多机会获取新动能、开辟新赛道、抢占领先地位。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宣传国家科技政策,展示国家科技形象,增强国家科技软实力,参与国际科技舆论竞争,提高国际科技话语权,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网文章及图片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