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氢能科技 沙蓬绿色种养产业模式 联源科技 超联科技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建立省属高校与科研院所科技成果转化排行榜新闻发布会在南昌举行

   2023-12-22 江西省科技厅
107
核心提示:新闻发布会现场(文颖 摄)  12月22日,江西省政府新闻办、省科技厅联合召开建立省属高校与科研院所科技

新闻发布会现场(文颖 摄)

  12月22,江西省政府新闻办、省科技厅联合召开建立省属高校与科研院所科技成果转化排行榜新闻发布会。省科技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席宏发布省属高校与科研院所科技成果转化排行榜,介绍相关工作机制。省委教育工委委员、省教育厅副厅长刘小强,省工信厅党组成员、副厅长辛清华,省人社厅二级巡视员甘田黑,省科技厅二级巡视员方立志出席新闻发布会,并回答记者提问。省委宣传部对外新闻处副处长徐承主持新闻发布会。

省委宣传部对外新闻处副处长徐承(文颖 摄)

徐承:

各位记者朋友:

大家上午好!欢迎出席省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今天,我们邀请到省科技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席宏先生,省委教育工委委员、省教育厅副厅长刘小强先生,省工信厅党组成员、副厅长辛清华先生,省人社厅二级巡视员甘田黑先生,省科技厅二级巡视员方立志先生,请他们介绍建立省属高校与科研院所科技成果转化排行榜有关情况,并回答大家的提问。下面,先请席宏先生作介绍。

省科技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席宏(文颖 摄)

席宏:

各位记者朋友:

  大家上午好!感谢大家对全省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为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科技成果在我省加快落地转化,根据省政府办公厅年初印发的《江西省科技成果产业化实施方案(试行)》要求,我们在全国率先组织开展了省属高校和科研院所科技成果转化工作评价,建立了省属高校和科研院所科技成果转化排行榜。下面,我向各位记者朋友介绍一下有关情况。

一、开展科技成果转化工作评价的主要考虑

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我省在加强创新能力建设、实现科技自立自强以及科技支撑高质量发展等方面取得了明显进步,但同时高水平创新成果不多、成果转化不畅、科技创新对产业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支撑力不强等问题还依然存在。其中,作为全省科技创新主力军的省属高校和科研院所,科技成果与产业和经济发展脱节、对经济高质量发展支撑不力,更是我省科技创新工作的短板。2022年我省技术合同成交额在全国排位虽然上升到第16位,但总量仅有758.23亿元,与周边先进省份相比,还有一定差距。同时,省属高校和科研院所集聚了我省主要的优势创新资源,但受各种因素等影响,长期以来普遍存在“重论文、轻专利”“重理论、轻应用”“重项目申报、轻成果转化”等现象。2022年全省高校和科研院所作为输出方的技术合同成交数量、成交金额分别仅占全省总量的33.8%和5.7%,作为科技创新主力军的作用没有充分体现和发挥。

为有效改变这一状况,更好引导激励高校和科研院所不断提升创新供给水平和成果转化能力,支撑全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省政府办公厅于今年2月9日印发了《江西省科技成果产业化实施方案(试行)》,其中一项重要政策举措就是对全省高校和科研院所科技成果转化工作进行评价,并建立长效机制,设立排行榜,引导高校和科研院所强化成果转化意识、压实主体责任,加快推动科技成果落地转化。

二、工作评价的主要特点

对高校和科研院所科技成果转化工作进行综合评价并设立排行榜,在全国各省区市中尚属首次。作为一项开创性工作,我们在工作评价中始终坚持客观、公正、公开的原则,力求全面准确反映各评价对象科技成果转化工作的实际情况。重点把握了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注重实际效果。始终把推动高校和科研院所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作为开展评价的最终目的。为此,评价前进行了广泛深入的宣传发动。今年2月,省政府办公厅印发《江西省科技成果产业化实施方案(试行)》。随后,我厅就具体谋划部署了这项工作,并通过一定方式向社会公布。4月,在转发国家科技部、财政部《关于做好2022年度研究开发机构和高等院校科技成果转化年度报告工作的通知》时又对这项工作进行了特别强调。目的就是希望各高校、院所更加重视科技成果转化工作,让工作评价真正起到激励先进、鞭策后进的作用。

二是注重客观公正。始终坚持规范、简化原则,尽量不给评价对象增加额外负担。工作评价采用定量化评价方式进行,所有数据全部来源于各高校和科研院所在“国家科技成果转化年度报告系统”填报的上一年度数据,以及在“江西省科技业务综合管理系统”填报的上一年度相关数据,这样既没有增加评价对象的额外负担,也避免了数据的随意更改和突击填报,确保了数据来源规范可靠,评价结果权威可信。

三是注重全面准确。评价指标体系设计充分体现了成果转化工作的要求与规律,重点从三个方面衡量:一是反映成果转化的综合效益,着重从转化合同项数、合同金额、到账金额情况等指标进行评价;二是反映成果转化机构和队伍建设情况,着重从共建研发机构、技术转移机构、转化服务平台,以及专职或兼职从事成果转化人员情况等指标进行评价;三是反映成果转化政策落实情况及惠及科研人员情况,着重从成果转化收益分配、奖励人数、奖励人均强度等指标进行评价。

四是注重集思广益。在开展工作评价的过程中,我厅联合省教育厅等相关部门研究制定了省属高校和科研院所科技成果转化评价工作方案和指标体系,并采取调研、座谈及发文函询等多种形式,广泛征求并充分听取了省直有关部门、评价对象及科研人员的意见建议,同时征询了国内科技成果转化领域多位知名专家的意见建议,力求评价工作既考虑各类型评价对象的实际需求,又保证工作评价的科学合理。

三、评价结果及相关说

目前,今年的科技成果转化工作评价已经完成,形成了2022年度省属高校和科研院所科技成果转化排行结果,其中省属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排名前10的分别是:南昌大学、江西农业大学、江西理工大学、东华理工大学、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南昌航空大学、华东交通大学、南昌工程学院、江西中医药大学、景德镇陶瓷大学。省属科研院所科技成果转化排名前10的分别是:省水利科学院、省农业科学院、省科学院、省纳米技术研究院、省林业科学院、中国科学院赣江创新研究院、省工业和信息化研究院、省医疗器械检测中心、省药品检验检测研究院、省国防科技信息和卫星应用中心。

总的来看,这一结果基本上反映了省属高校和科研院所科技成果转化工作现状。同时,因为这是一项开创性工作,还存在一些有待完善的地方,由于各高校、院所对这项工作的重视程度不一,也造成个别单位的排名与大家平常的感知存在一些差异。究其原因:一是有的高校、院所对科技成果转化统计工作重视不够,相关数据填报不准确,甚至有些重要指标没有按要求填报,从而没能全面、准确地呈现科技成果转化成效;二是这一排行仅仅是针对高校、院所科技成果转化工作成效进行评价,而不是对其办学水平、学科建设、科研实力的综合评价,因此与大家平常了解的高校、院所综合排名肯定会有些不同。

基于这些原因,在此特别恳请各位记者朋友们,在宣传报道时,将更多的关注点放在开展省属高校和科研院所科技成果转化工作评价并建立排行榜工作机制这一创新性工作上,可以对高校、院所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经验做法进行深度报道。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下一步,我厅将联合相关省直部门,持续完善评价体系,建立高校和科研院所科技成果转化工作评价长效机制,定期发布年度评价结果,不断提升排行榜的权威性、公信力、影响力。同时,我们将大力推动评价结果纳入省政府对省属高校和科研院所高质量发展考核,并作为省科技厅、省教育厅、省工信厅、省人社厅等相关省直部门对高校和科研院所考核的重要指标,引导高校和科研院所提升创新供给水平和成果转化能力,更有力支撑全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再次感谢各位记者朋友的关心与支持,并恳请大家进一步关注和加大对科技创新及成果转化工作的宣传,引导社会各界共同参与并积极推动我省科技成果转化工作,让越来越多的科研人员在科技成果转化中得到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和幸福感,让我省高校和科研院所在科技成果转化中更加彰显特色优势,展现更大作为。

谢谢大家!

徐承:谢谢席厅长!下面开始提问,提问前请举手,并通报一下所在新闻机构。

科技日报记者(文颖 摄)

科技日报记者:请问江西省教育厅在促进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支撑服务江西省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取得哪些成效?下一步谋划了哪些举措?

省委教育工委委员、省教育厅副厅长刘小强(文颖 摄)

刘小强:近年,江西高校在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一是高校的技术合同成交数和成交额实现快速增长。据“国家科技成果转化年报系统”统计,2022年全省高校合同成交数达4133项,合同成交额达13.66亿元。与2021年相比成交数增加419项,增长11.28%,成交额增加1.4亿元,增长11.42%。根据《中国科技成果转化年度报告2022(高等院校与科研院所篇)》统计,江西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综合水平属于全国第三梯队(共分为七个梯队)。二是高校大多数成果在本省转化。2021年江西高校以转让、许可、作价投资方式在本省转化的合同金额为2.47亿元,占高校转化合同总金额的87.3%。三是高校为优势特色产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近年,我省高校的一批重要科技成果成功转化和产业化,在LED芯片、中医药、有色金属、航空、陶瓷、种猪繁育、粮食高产、水产养殖等领域的贡献不断凸显。如,南昌大学硅基LED发光材料及器件实现产业化,每年产值超30亿元,助推“南昌光谷”建设;江西农业大学种猪育种技术,累计直接经济效益超30亿元。江西理工大学牵头完成的国内首条悬挂式稀土永磁磁浮轨道运输系统(“红轨”)在兴国落地转化。江西中医药大学研发的葛根等系列产品,帮助培育新型经营主体1025家,服务带动20000余户农户增收致富。四是高校勇当科技创新主力军。2023年全省高校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016项(其中重点项目6项),直接经费3.49亿元,分别占全省的94.5%和94.8%,项目总数再创新高。2022年度江西省科学技术奖,高校主导或参与的获奖项目占比74.32%。其中,自然科学奖方面,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共29项,全部由高校获得。

下一步,我们将加快推动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主动融入区域发展,更好助力我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一是推动高校服务“1269”行动计划,围绕12个重点产业链,与地方政府、开发区、头部企业合作共建一批兼具研发、转化、孵化等功能,能够有效嵌入市场的新型研发机构。二是引导高校与企业加强合作,共建产业学院、研究生工作站、卓越工程师学院和创新研究院,共同“揭榜”、协同攻关,定向研发转化,从源头提升创新供给质量。三是提升成果转化服务水平,建立成果转化服务机构,加强高校技术经理人业务知识培训,打造一支高水平、专业化的科技成果转化服务队伍。四是建立健全高校科研人员和成果转化服务人员的激励机制,在高校综合考核、学科评价、平台建设、人才评选、奖励评审等工作中增加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的权重,进一步激发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内生动力。

江西卫视记者文颖 摄)

江西卫视记者:请问省工信厅在推进科技成果转化方面有哪些工作举措,取得了哪些成效?下一步,围绕制造业重点产业链现代化建设“1269”行动计划,如何进一步推动和引导科技成果加速转化及产业化?

省工信厅党组成员、副厅长辛清华(文颖 摄)

辛清华:近年来,省工信厅从产业链发展实际需求出发,以实施创新项目为抓手,着力加快创新成果转化和产业化。一是强化技术协同攻关。滚动发布产业关键共性技术发展指引,实施关键共性技术攻关专项27个,加快突破一批制约我省产业发展的技术瓶颈。二是推进创新成果转化。大力实施重点创新成果产业化工程,累计安排资金21.43亿元扶持79个项目建设,带动项目总投资466亿元。支持新兴产业重大项目173个,扶持资金4.4亿元。实施“赣出精品”工程,培育和推广应用“赣出精品”363项,近三年认定省优秀新产品495项,开发省级新产品1200多项。三是加强创新平台建设。整合高校、科研机构和头部企业创新资源,建设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2家,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4家、产业技术研究院18家、企业技术中心785家、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16家和一批“双创”载体,有力地聚集产业技术创新资源,促进创新成果对接转化。四是落实创新鼓励政策。先期确定2079家先进制造业企业名单,兑现落实增值税加计抵减政策,鼓励和引导企业创新投入及成果转化。出台支持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创新发展若干意见,滚动发布首台套技术装备、首批次新材料、首版次软件推广应用目录,累计推动158个首台套、130个首批次和11个首版次的研发与推广,落实保险补偿7000多万元。

下一步,全省工信系统将紧紧围绕重点产业链“1269”行动计划,聚焦成果转化效率不高、科研与应用脱节等突出问题,以实施创新项目为抓手,谋划布局创新成果转化路径,着力加快创新成果转移转化,努力打通产业化“最后一公里”。一是夯实成果转化平台。突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着力引导企业将减税降费红利投向创新,大幅提高有研发机构和研发活动的工业企业占比,加快建设一批企业技术中心、产业技术研究院、制造业创新中心、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和“双创”载体。二是突破成果转化关键。强化产业协同创新,落实先进制造业企业增值税加计递减和首台套、首批次、首版次等政策,在重点领域突破一批前沿技术和共性关键技术,夯实基础零部件、基础元器件、基础材料、基础工艺、基础软件和产业技术基础。三是提高成果转化成效。大力实施重点创新成果产业化工程、省级新产品研发等专项,加快创新成果产业化,不断培育和形成制造业新增长点,实现技术突破、产品制造、市场模式、产业发展“一条龙”转移转化。

中国江西网(信息日报)记者文颖 摄)

中国江西网(信息日报)记者:请问省人社厅在培育壮大科技创新人才队伍,支持高校院所加快成果转化方面有哪些具体举措?

省人社厅二级巡视员甘田黑(文颖 摄)

甘田黑:近年来,省人社厅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围绕“让江西成为天下英才的重要首选地”目标,聚焦“走在前、勇争先、善作为”要求,充分发挥人社部门职能作用,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健全政策机制、提高服务效能,推动我省科技创新人才队伍不断发展壮大。

一是加大科技创新人才引进选拔力度。贯彻落实《江西省高层次人才引进实施办法》,打造“才聚江西 智荟赣鄱”引才品牌,在组团赴外省开展高层次和急需紧缺人才引进活动中,重点向高校、科研院所等单位倾斜。加大科技创新人才选拔,推荐赣南师范大学国家脐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江西中医药大学中药制剂创新团队入选第六届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先进集体,在“江西省高层次高技能领军人才培养工程”和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选拔中,向广大科技创新人才倾斜。开展“江西省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结合我省优势产业和特色领域及对人才的需求,举办国家级和省级专业技术人才高级研修班,培养一批优秀科技创新人才。

二是积极实施科技创新人才分类评价。贯彻落实《深化职称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关于分类推进人才评价机制改革的实施意见》等文件精神,破除“四唯”倾向,不断完善职称评价标准。在制定高校教师和自然科学研究系列职称申报条件时,增加技术创新、成果转化、技术推广、横向课题、决策咨询、公共服务等评价指标的权重,将科研成果转化运用取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作为人才评价的重要内容,坚持凭能力、实绩、贡献评价人才。深化高等学校教师职称制度改革,鼓励引导高校设立科技成果转化职称申报条款,目前我省高校均已实现教师职称评审“四个自主”(即自主制定评审标准、自主设置评审机构、自主开展评审工作、自主使用评审结果)。将科技成果转化纳入有突出贡献人才“绿色通道”条件,新增成果转化和个人年薪等申报条件选项,针对业绩突出、特别优秀的特色产业人才不受学历、资历限制,可直接申报高级职称。近几年来,有300余名科技创新人才通过“绿色通道”评审获得高级职称。

三是深化科技创新人才薪酬制度改革。认真贯彻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分配政策,对高校、科研院所等知识技术人才密集单位绩效工资总量倾斜,鼓励探索协议工资制、项目工资、年薪制等多种分配形式,支持科研院所对职务科技成果转化重要贡献人员现金奖励,充分激发科技人才创新创造活力。去年,支持27家事业单位对610名高层次人才实行年薪制,支持15家科研院所对职务科技成果转化重要贡献人员给予现金奖励9410万元。

下一步,我厅将持续瞄准江西省产业链现代化“1269”行动计划和经济社会发展重点领域人才需求,认真贯彻落实《江西省科技成果产业化实施方案(试行)》精神,立足人社职能,持续在科技创新人才队伍选拔培养、评价改革、激励等方面加大力度,着力打造一支高水平科技创新人才队伍。一是持续加大科技人才队伍选拔培养力度,在“才聚江西 智荟赣鄱”组团引才活动中重点向高校、科研院所倾斜,在各类人才工程选拔中重点向科技创新人才倾斜。二是深化科技创新人才评价改革,在自然科学研究职称系列中增设技术经纪专业,会同省科技厅研究制定技术经纪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评价标准,将全省以促进成果转化为目的,从事技术转移转化服务的专业技术人员,包括为促成他人技术交易而从事中介居间或代理并取得合理佣金的专业人员,纳入职称评价范围,不断培育壮大科技转移转化服务人才队伍。三是加大科技创新人才激励,坚持对高校、科研院所等知识技术人才密集单位绩效工资总量倾斜,鼓励有条件的单位加大对职务科技成果转化重要贡献人员奖励力度,不断激发科技创新人才的转化动力和活力。

经济晚报记者文颖 摄)

经济晚报记者:请问省科技厅在统筹推进高校与科研院所科技成果转化工作中有哪些举措和成效?下一步重点从哪些方面引导激励科技成果加快转化?

省科技厅二级巡视员方立志文颖 摄)

方立志:高校与科研院所作为科技创新的主力军,是成果供给的重要源头,在推动我省经济社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近年来,省科技厅着眼促进高校与科研院所科技成果更好更快转化,着力从“政策、项目、人才、平台、服务”等方面持续发力。一是强化政策激励。推动职务科技成果赋权改革提质扩面,在南昌大学、江西理工大学、省科学院、省农科院等14家高校与科研院所进行试点,有效激发了科技人员转化科技成果的积极性。二是强化项目支撑。积极支持全省高校与科研院所开展技术攻关和成果转化,各类科技计划项目均有意识向高校与科研院所倾斜。其中,每年立项实施的省级以上科技计划项目中,由高校与科研院所牵头或参与的占80%以上。三是强化人才培育。坚持与省直相关部门密切配合、协同发力,在项目实施中培育人才,以一流人才创造一流成果,我省培育引进的各类国家级和省级人才团队,主要集中在高校和科研院所。四是强化平台建设。我省聚焦高校与科研院所重点学科专业特色,主动布局建设各类科技创新平台,为重大技术攻关提供坚实基础,已建成的106个国家级创新平台和1756个省级创新平台,主要依托高校与科研院所。五是强化供需对接。为打通成果转化及产业化“最后一公里”,我们大力培育科技孵化器、众创空间、大学科技园区、技术转移机构等成果中试熟化载体,加强技术经纪人等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打造网上技术市场,组织成果对接会、成果直通车、成果拍卖会、创新产品直播节等形式多样的成果转化对接活动,为高校与科研院所科技成果与企业技术需求有效对接和加快转化,搭建了舞台、畅通了渠道。据“全国技术合同认定登记系统”统计,2022年我省高校与科研院所等科研单位,作为技术卖方共登记技术合同3472项,合同成交金额43.4亿元,分别同比增长63%和46%,虽然规模体量还不大,但已经呈现出良好的增长势头。

推动成果转化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性工程,需要政府、高校与科研院所、企业、社会等各方面齐心协力,共同推进。下一步,我们将围绕推动国家和省里出台的促进成果转化系列政策的落地见效,全链条、多主体、全要素一体推进,集中发力,进一步优化完善成果转移转化服务体系。一是着力引导高校与科研院所,紧盯全省产业发展需求,发挥学科专业优势,强化力量整合,以企业亟待解决的难题为突破口,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服务产业发展。二是着力引导各类企业,进一步增强创新发展意识,主动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依靠不断的技术革新和产品迭代,抢占市场先机,赢得发展主动权。三是着力引导各类创新创业载体、技术转移机构和技术经纪人,充分发挥好“懂技术、善管理、会经营”的优势,积极开展供需对接、技术交易等专业服务,把高校与科研院所的成果加速推向市场应用。四是着力引导各级科技主管部门,进一步畅通课题立项、成果转化和走向市场的“大循环”,营造更加优异的成果转化环境,促使更多高校与科研院所的科技成果“供得上”“转得好”。此外,进一步建立并强化成果转化排行榜长效机制,更好发挥其“指挥棒”“风向标”的作用,有效地激励高校与科研院所产出更多高水平可转化的科研成果,为我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科技支撑。

徐承:谢谢各位发布人,谢谢各位记者朋友,今天上午的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宣传国家科技政策,展示国家科技形象,增强国家科技软实力,参与国际科技舆论竞争,提高国际科技话语权,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网文章及图片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