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的巨轮滚滚向前,转眼来到了2024年。让我们回溯2023,一起盘点这一年来石油行业有哪些大事发生。
01、中国油气探索步入万米深层时代
继宇宙探索外,人类又开启了地心探索,石油人进军深地步履不停,从此进入万米深层时代。
5月30日,中国石油深地塔科1井在新疆塔里木盆地开钻,设计井深达11100米。截至12月18日,该钻井深度突破8900米,全面迈入高难地层钻进阶段。
7月20日,深地川科1井在四川盆地开钻。这是全球首口地质条件最复杂、钻井难度最高的万米科探井,设计井深10520米,钻至前震旦系20米完钻,区域超深层叠置多套优质储层,成藏条件优越,一旦成功将有望发现新的超深层规模天然气增储目标区。
02、沙特阿美入股中国民营石化企业
除了大规模并购加码油气资产之外,石油巨头也正通过入股石化企业来壮大自身下游化工产品产业链。
3月27日,沙特阿美以246亿元人民币收购了荣盛石化10%的股份。并且,双方签署了一系列合作协议,将就原油采购、原料供应、化学品销售、精炼化工产品销售、原油储存及技术分享等方面开始全方位的合作。
荣盛之后,沙特阿美又与东方盛虹、裕龙石化签署合作协议。沙特阿美在华寻求投资机会不是结束而是开始,该公司仍在考察中国的多个大炼化项目。
03、炼油企业发力化工新材料
随着炼化一体化大项目越来越多,炼油即将触顶。
今年,国家发改委等四部门明确提出到2025年,国内原油一次加工能力控制在10亿吨以内,严控新增炼油产能,加快淘汰落后产能。
从燃料向化工新材料转变正成为石化企业下一处落脚点。
未来,炼油企业升级转型不仅是单纯的产品结构调整,还是向中下游基础有机化工方向,新能源新材料等延伸以及提高产品附加值的过程。
“两桶油”正陆续推动炼化业务转型升级,发展新材料事业。截至11月7日,独山子石化今年已生产化工新材料产品近40万吨;中国石化募资120亿元将用于清洁能源、POE、EVA、ABS等高附加值材料方向。
恒力石化、东方盛虹等民营炼化企业正不断向新能源、新材料方向延伸,将发展重点瞄向可降解塑料、充电桩材料、光伏胶膜树脂材料等产品。
04、加油站加速转型
放眼国内外石油巨头,其终端销售业务发生着巨变。加油站正从传统意义的卖油郎向着样样有的“综合能源站”转变。
今年以来,随着新能源产业的快速发展,以加油、充电、加氢等为一体的综合能源服务站正加速落地。
壳牌武汉盘龙综合能源站落地武汉,不仅能为车辆提供包括加油、充电、加氢在内的多元化能源选择,还汇集了便利店、咖啡、快餐、洗车、养护和司机之家等周边服务;中国石化首座超级充换电综合能源站在合肥投入运营。这是一个集加油、充换电、发电、储能于一体的能源站;中国石油首座“油气氢电光非”全业态综合能源站在江苏投运,融合了智能加油、充换电、光伏发电、加氢、加气、储能等多项功能,以满足多元化的能源需求........
这样的综合能源站还有很多,新能源时代,集多种补能功能于一身的综合能源站正在成为一种趋势。
05、“两深一非”勘探开发取得重大进展
今年以来,国家多次为油气行业定调,大力提升油气勘探开发力度。油气勘探开发在“两深一非”领域取得多个重大进展。
非常规领域,在鄂尔多斯盆地东北缘的2000米地层,中国海油发现我国首个千亿方深煤层气田--神府深煤层大气田,探明地质储量超1100亿立方米;渤海湾盆地、苏北盆地、四川盆地等非常规石油新层系、新类型和新区勘查取得成效,今后将成为石油稳产的重要接替领域。
深层领域,今年中国石油两口万米科探井--深地塔科1井、深地川科1井开钻,奏响我国“万米深井”时代序曲。
深水领域,南海深水深层首次获得开平南亿吨级油田重大发现;南美洲圭亚那超深水深层勘探再获得亿吨级重大发现。
同时,向“两非一深”的探索也离不开技术的进步,譬如“海经”系统在南海首次完成3000米超深水海域地震勘探作业,并发布了我国首张超深水三维地质勘探图。
06、油气业二十年来最大并购案敲定
市场上传闻已久的油气业最大并购案在今年敲定。
10月11日,埃克森美孚和先锋自然资源宣布达成收购最终协议。这是埃克森与美孚达成合并以来最大的一次收购,此次交易总价值约为600亿美元,同时也是油气业近20年来最大的收购案。
今年来,石油市场已经敲定多桩油气并购交易,国际石油巨头围绕油气资产的一系列并购活动潮起。
雪佛龙宣布以530亿美元全股收购美国油气生产商赫斯。
西方石油公司宣布将以近120亿美元收购美国石油和天然气生产商CrownRock LP。
从油气行业接连落成的大并购中,可以看出大型油企仍然押注油气,对石油和天然气抱有信心。
07、AI掀起油气智能化浪潮
要问今年最火的是什么,chatgpt引发的智能革命无疑随时都在抢占头条。人工智能的风刮向各行各业,石油行业也不例外。
现如今,人工智能应用贯穿于勘探、开发、生产、管道、储运、炼化等全产业链,覆盖了作业区、采油气厂、油气田公司及股份公司等范围。
在物探方面,人工智能技术可应用于初至波拾取、断层识别、地震相识别、层位解释等领域,并已取得阶段性成果;在钻完井方面,人工智能技术可应用于井眼轨道智能优化、智能导向钻井、钻速智能优化等领域;在油藏工程方面,人工智能技术可应用水驱开发实时调控、产量预测、饱和度预测、生产措施优选、数值模拟等领域。
08、百万吨级乙烯建设加速
尽管目前我国已经超越美国成为世界乙烯产能第一大国。但同时,伴随乙烯主要终端产品以及新兴消费领域需求量的增长,我国也成为全球最大的乙烯消费国,仍然需要更多的乙烯产能。
今年以来,以三桶油为主力的油气企业接连上线大型乙烯项目。譬如广西石化炼化一体化升级项目,海南炼化公司100万吨/年乙烯,中沙古雷150万吨乙烯项目,独山子塔里木120万吨/年二期乙烯项目等等,体量直指百万吨级。
在全力上产的同时,百万吨级乙烯正加速建设中。
09、太阳能投资超过石油
十年前,全球太阳能投资为1270亿美元,是石油的五分之一。今年,在IEA最新发布的《2023世界能源投资报告》里预计,太阳能投资将达到每天10亿美元以上,全年约3800亿美元,而用于石油(勘探和开发)的投资约为3710亿美元。
全球用于太阳能的投资超过石油,这在历史上都将会是首次。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来,我国可再生能源电力发展也迎来历史性突破。上半年,可再生能源装机达13.22亿千瓦,首超煤电。
截至目前,我国可再生能源装机达14.5亿千瓦,占全国发电总装机比重超50%,风电光伏发电量占全社会用电量比重突破15%。
10、各国一致同意化石能源转型
联合国气候峰会举行近30年来,世界各国首次一致同意从化石能源转型。
11月30日至12月13日,第二十八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COP28)在迪拜举行。
各国代表就制定“转型脱离化石燃料”的路线图达成一致,这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的历史上尚属首次。
大会就《巴黎协定》首次全球盘点、减缓、适应、资金、损失与损害、公正转型等多项议题达成“阿联酋共识”,具有重要里程碑意义。陕钢集团新一代直接轧制技术自产业化应用以来,已累计生产200万吨以上,实现了远距离大坡度无加热、无补热、无保温直接轧制“连铸-轧钢”一体化工艺,直轧率达到99.9%,成材率102.16%,定尺率99.8%,钢材屈服强度稳定提升10MPa~30MPa,二氧化碳量减排11.6万吨/年,多项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据研发技术人员介绍,新一代直接轧制技术主要涵盖“连铸-轧钢界面无缝衔接及智能控制关键技术”“高低温多层级循环轧制技术”“断面大温差连铸坯芯部晶粒细化理论及轧制控制技术”“断面大温差细化晶粒技术”,可以有效保证钢坯入轧温度的稳定性,钢材头尾温差控制,改善轧件晶粒度边中比、均匀晶粒组织,提升钢材屈服强度。
据了解,在新一代直接轧制技术开发过程中,首创、独创多项工艺技术,对比国内外同等技术领域均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下一步,在“双碳”“双控”背景下,陕钢集团将围绕产品转型升级和降本增效目标,大力发展绿色低碳工艺技术,推动产品升级迭代,不断提升产品含金量、含绿量和含新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