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亲临广西考察,听取广西工作汇报,多次对科技创新工作作出重要指示。2023年12月15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在听取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和政府工作汇报后指出,推动广西高质量发展,必须做好强产业的文章,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强调要把科技创新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深化教育科技人才综合改革,加强科教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大技术改造和产品升级力度。这充分彰显了科技创新在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的地位和作用,进一步指明了科技创新的重大使命和努力方向,也更加坚定了广西全区上下加快科技自立自强的信心和决心。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政府历来高度重视科技创新,特别是广西第十二次党代会以来,把科技创新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推动广西科技实力跃上了新台阶。2023年,广西综合科技创新水平指数位居全国22位,创广西排名历史新高,为做好强产业文章、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新征程上,广西要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积极推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把科技创新“关键变量”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
深入实施科技“尖锋”行动,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建设新时代壮美广西,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广西篇章,根基在实体经济,关键在科技创新,方向是产业升级。2022年以来,广西立足自治区重大产业部署、创新资源禀赋和科技创新基础,把有限的资源用到“针尖刀刃上”,策划实施科技“尖锋”行动,聚焦新能源汽车、工程机械、绿色高效平陆运河建设等七大领域,组织实施科技“尖锋”行动项目170项,全力建设支撑广西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标志性、引领性重大科技攻关工程。新征程上,广西将从更长远的战略需求出发,强化科技“尖锋”行动与广西科技重大专项等科技计划任务部署的衔接,按照“成熟一项,论证一项,启动一项”的原则,再谋划和实施一批体现广西重大战略意图的科技“尖锋”行动项目,形成远近结合、梯次接续的系统布局,推动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以科技创新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引导各类创新资源向企业集聚,打好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持久战。企业是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关键力量”,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企业始终扮演着最重要的角色。近年来,广西通过建立健全“企业出题、科技答题”机制,推行产业类科研项目企业牵头制,引导创新资源向企业集聚,持续增强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企业研发经费支出占全区研发经费总量的比重连续5年提高,占比将近八成,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2个百分点,企业研发创新发展主体地位进一步强化。新征程上,广西将围绕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对政策、资金、项目、平台、人才等关键创新资源系统布局,发挥科技型骨干企业引领支撑作用,推进产业链上下游、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组建体系化、任务型的创新联合体,一体推进科技创新、产业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推动企业成为技术创新决策、研发投入、科研组织、成果转化主体,促进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更好发挥企业科技创新主力军作用。
加快健全产业科技创新体系,打好优化区域战略科技力量主动战。强化区域战略科技力量是新时代实现科技自立自强的必然选择,是加快建设创新型广西的重要任务,也是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内在要求。“十四五”以来,广西主动服务国家重大战略,主动对接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同时,面向新能源汽车、林业、低碳智能动力等广西特色优势产业领域,布局建设3家自治区实验室,为产业发展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推动创新成果与产业对接。新征程上,广西将统筹“国家队”和“地方队”科技资源布局和创新能力建设,更好地发挥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顶梁柱”作用,推动自治区级科技创新平台“提档升级”,全力打造定位精准、布局合理、功能互补的高能级创新平台体系,推动构建既体现国家意志又具有鲜明区域特色的战略科技力量,进一步强化协同效应,全面增强产业科技创新的策源功能和引领效能,以科技创新平台高质量发展助推产业高质量发展。
强化教育资源、科技资源、人才资源协同布局,打好教育科技人才综合改革协同推进总体战。党的二十大报告首次将教育、科技、人才列为专章进行部署,强调要一体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决策部署,自治区党委深化改革委员会成立教育科技人才综合改革专项小组,一体推进教育、科技、人才等领域改革。专项小组成立一年来,在深化广西林科院改革发展、探索实施“带土移植”“厚土培植”相结合模式等方面取得了实质性成果。其中,“带土移植”成功引进中国工程院院士侯保荣院士团队等9个高层次创新团队,“厚土培植”成功培育3名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奖获得者和1名全国创新争先奖获得者。新征程上,广西将积极做好强产业文章,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一体推进教育科技人才综合改革,实现教育、科技、人才政策成龙配套,共同探索教育科技人才在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中融合发展的新路径、新模式、新机制,形成“1+1+1>3”的支撑产业高质量发展倍增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