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氢能科技 沙蓬绿色种养产业模式 联源科技 超联科技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临平经开区:三十年磨一刃看小体量国家级开发区如何以创新“遥遥领先”?

   2024-01-30 浙江省开发区研究会
84
核心提示:近日,杭州临平经济技术开发区(原余杭经济技术开发区)好消息不断:贝达药业、杭汽轮、西奥电梯等辖区内9家

近日,杭州临平经济技术开发区(原余杭经济技术开发区)好消息不断:贝达药业、杭汽轮、西奥电梯等辖区内9家企业的7项成果,上榜浙江省科学技术奖;2023年1-10月,实现规模高新技术产业产值800.1亿元,占工业总产值82.6%,同比增长7.42%;实现高新技术产业投资47.63亿元,增速10.7%;今年累计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29家、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528件……各项科技创新指标创下历史新高。可以说,这个正值而立之年的国家级经开区交出了漂亮的成绩单。

1.30.jpg

当前,中国经济顶住下行压力,正处于波浪式发展、曲折式前进的恢复期。这个仅有77平方公里范围、385家规上工业企业的临平经开区,不仅实现了稳住,并且快速扩张了创新基础盘,实属不易。就像寒梅傲然于冰雪,是生命的顽强,也是精神的不屈。

30年磨一刃,临平经开区从如何以创新“超车”,实现从产业集聚区,到省级经济开发区,再到国家级开发区、“千亿级”产业平台层层跃升?面向未来,临平经开区又将如何以创新,继续“遥遥领先”?

1.奔跑30年,创新带来了什么?

罗马并不是一天建成的。放眼全国其他国家级开发区,临平经开区的体量并不算大、高精尖人才也不算多,但其增长的势头年年稳中有进。这是因为,创新发挥了引领性的作用。

关于创新,在一代又一代经开区人的理解中,这既指企业、高校的科研创新,也指政府服务、理念上的创新。后者即是对自身的约束与要求。也正因如此,每当大局将变,临平经开区都能拥抱变化、主动转型,找到一条适合自身发展的创新路径。

成立头十年,临平经开区就面临过产业结构转型的问题。

2007年前后,临平经开区全年总产值350亿元,纺织业占了75%以上,产品价值低、又是劳动密集型。不改变,就只能停留在传统工业上,随时被淘汰。

而此时,“两化融合”的信号逐渐明晰——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2013年,浙江省委省政府大力推进企业“四换三名”,即腾笼换鸟、机器换人、空间换地、电商换市,培育名企、名品、名家……

“大家对于‘四换三名’这个新词都没有深入了解,只能摸着石头过河。”临平经开区产业发展局相关负责人说,“好在,2012年前后的临平经开区,已经引进了老板电器、春风动力、西奥电梯等一批老牌制造业企业,他们愿意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正是这种兼具冒险精神的创新理念,让临平经开区“抢”跑在了智能制造的赛道中。目前,临平经开区已有省级“未来工厂”认定4家,位列全省前列;2021年,临平经开区成功创建为杭州市唯一的省级新智造区域试点。临平经开区的产业结构,也从传统纺织业向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家纺布艺三大主导产业转变。

如果说第一次产业结构的转型,确定了临平经开区的产业方向,那么行政区划调整后迎来的第二次转型,就是解决如何把主导产业做大做强的问题。

答案又一次落在了创新上。

2021年初,受杭州市行政区划调整的影响,原位于余杭区的经开区,被分属在临平区。按照老余杭区的产业布局,西部着重发展数字经济,东部聚力发展制造业,“双轮驱动”、相互融合。分区后,临平经开区需要重新搭建适合自己的创新体系,以弥补“单轮驱动”下的创新不足。

重新架构创新生态,难度并不亚于从零开始。但临平经开区,又一次无畏变化、迎接挑战。

2.小体量开发区,如何创新“超车”?

那么,什么是适合临平经开区的创新体系?

比起两年前,临平经开区创业创新局主要负责人回答时的底气更足了:“我们的创新布局不是从零开始的,而是在现有产业基础之上开展的。企业创新需要什么,我们导入什么、布局什么。”

如她所言,分区后,临平经开区并不是毫无创新要素,只是要考虑如何用好用足创新家底——如工信部服务型制造研究院、浙大装备制造研究院、浙大基础医院创新研究院等一批科研载体,超45万平方米的“红丰创新带”产业空间等。

如何让这些存在,产生更大的虹吸效应,具备更强的产业引领力?“这就必须要和企业实际需要环环相扣,把产业链创新链深度绑定。”该负责人说。

于是乎,小体量的临平经开区,开始在创新链布局上下功夫。

以生物医药产业为例,今年新引进的临平区首个诺奖项目晨伫科技,就是将计算生物学理论体系与人工智能相结合,针对具有良好市场前景的药物靶点,在早期药物发现阶段,进行靶标蛋白机理研究,以获得关键数据来支持AI药物设计模型训练。也就是说,该项目技术,可以为其他药品研发企业提供全流程的技术能力服务,提高研发效率。

除了像晨伫科技这样靠技术服务产业的创新企业外,临平经开区还搭建了医智汇等一批药物筛选、药效学公共技术平台,为企业创新研发、检验检测、临床试验等提供精准赋能;引进了省生物医药特殊物品出入境检验监管平台、省医疗器械检验院等一批公共服务资源,帮助企业缩短审批时间,加快产品上市……概括来说,一家企业从研发到项目审批,再到创新产品进入市场,创新转化的全过程都有经开区的陪伴。

截至目前,临平经开区已累计对接企业百余家,有效解决企业诉求130余个,联合卫健委成立浙江省首个医疗器械创新转化研究院,成功促成企业与省内医疗机构、科研院所达成临床试验、生物样本及科研项目等合作44家次,其中通过“‘小创赋能行’——走进三甲医院”系列活动,成功促成临床试验项目6家、生物样本项目2家。

天时地利人和,让生物医药集群在经开区内落地开花。目前,临平经开区内已集聚贝达药业、信达生物等优质企业551家,获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70家、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隐形冠军企业20家;拥有省级研发中心117家、省级(含重点)企业研究院69家、市级以上研发机构343家。

3.如何创新,才能赢在一世而非一时?

两年来,临平经开区各类科技成果均呈现出同比70%的增速发展。仅2023年,临平经开区新增13家省级研发中心、8家省级企业研究院。这是个向好的趋势,更意味着创新企业梯队培养已成气候。

在临平经开区,有个“计划”对于所有科技型企业来说都不陌生。它叫做“早鸟计划”。它的定义也相对较广,既包括了有创新研发实力的初创型企业,也包括想创新但实力不足的转型期企业。

“只要经考评具备培养的潜力,我们都会将其纳入到早鸟企业培育库,进行梯队式培养,成熟一批发展一批。”临平经开区创业创新局主要负责人说,截至目前,临平经开区已累计建立137家早鸟企业培育库,已兑现各类扶持政策资金超400万元。

“临平吸引我的原因之一,就在于充分给足高新技术企业成长的时间,在政策上也给予了很大的培养力度。”辰极数智卫星技术(浙江)有限公司创始人、执行董事蒙涛认为,特别是在企业初创期,更需要有足够耐心靠技术做强自己的“护城河”。

而对于辰极数智来说,它的“护城河”就是其核心能力——航天器智能研发和数据孪生服务平台技术。目前,该企业已在业内率先推出了首款能解决从顶层到底层、从整器到单机、从整体到局部的航天器一站式创新研发平台。“我们看中了开发区对于智能制造产业的创新链布局,也期待这创新氛围可以推动我们快速走向产业化。”蒙涛说。

除了政策加持,企业创新关键还是在人。为了助企觅英才,近年来,临平经开区依托杭州未来智造工程师协同创新中心、未来智造工程师联盟等人才创新平台,打造了“智汇红丰”青才临街区等项目,为企业链接高层次人才资源。其中,浙江省国家大学科技园(临平)已成功引进荣谷生物、孚宝智能、必拓康为等8个高校系项目。

刚刚落地的引力奇点就感受到了经开区对人才的热忱。“我们团队是做工业CAE仿真软件的,目前主要服务航空航天船舶汽车行业;来到临平之后,正在筹备招募一支20多人的研发队伍,目标50%为博士。过程中我们发现,不管是对人才项目,还是对人才个体,临平经开区都能给到很热情的关心关爱,尤其各类人才政策的,非常有竞力,这对我们吸引人才是非常有帮助的。”引力奇点总经理杜义说。

包括新引进的人才项目引力奇点在内,临平经开区新的人才图谱也已更新——已累计引育国家、省级领军型人才119名,落地鼎湖高层次人才领衔项目37个。2023年度新增国家级人才8名,新增杭州市C类及以上人才27名,新引进青年博士48名、青年大学生9134名。

有政策、有人才、有高校,临平经开区还关注起对知识产权的保护。目前,临平经开区已引进了浙江省高端装备产业专利导航服务基地、浙江省医疗器械知识产权联盟两大平台。下一步,临平经开区将用好平台作用,帮助重点龙头企业解决高价值专利快审需求,提升企业运用知识产权制度的政体能力,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风云三十载,只是沧海一粟。目之所及的未来里,临平区这座国家级开发区,仍坚定走在创新制胜的道路上。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站文章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