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氢能科技 沙蓬绿色种养产业模式 联源科技 超联科技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全国政协委员姚锦龙:加快氢能基础设施建设,为氢燃料电池汽车的推广和使用提供配套设施

   2024-03-06 央广网
100
核心提示:2024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山西美锦能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姚锦龙就推动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带来相关建议。姚锦龙指出,

2024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山西美锦能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姚锦龙就推动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带来相关建议。

姚锦龙指出,氢能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重点发展方向,国家及地方政府陆续出台相关政策文件,规划产业发展方向。但氢能产业发展尚处于初期阶段,推进过程中仍存在氢能尚未实质纳入能源体系、基础设施发展相对滞后、碳减排方法学体系未成型等问题,需将行业卡点、堵点逐步解决,才能加速氢能在各领域的推广应用。

为此,姚锦龙从四个方面提出针对性建议:一是部门联动,完善政策法规配套措施。加强政策和产业统筹,推动氢能融入国家能源体系,转换增长动力方面先立后破,在逐步完善政策和产业体系基础上,探索氢气作为能源产品管理的机制和要求,试点突破对于分布式制氢、制加氢一体站、氢能叉车应用等氢能供应、应用项目的准入瓶颈;以“国家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为氢能产业政策“1+N”的1,在国家层面推动部门联动和部际联席会议制度的建立,加快完善政策法规和配套措施。参考天然气和汽、柴油的管理规定,针对氢气的“制-储-运-加-用”各个环节,建立专门的氢能产业管理政策体系,完善相关安全标准和技术要求;持续推动能源、电力、化工、钢铁、船舶等领域氢气制备和应用重点项目建设,逐步实现氢气跨区域、规模化、分布式供应,构建面向未来的区域一体化、全国一盘棋的氢能供应网络。

二是拓宽场景,加快氢能基础设施建设。为加快氢能基础设施的建设和推广,建议国家层面明确加氢站的主管部门,制定全国统一的制氢项目、储运设施、加氢站、制加氢一体站等设施的规划、建设和审批办法及流程,提高审批效率,加快建设和提升商业化运营能力。为满足氢能产业的快速发展需求,需适度超前在物流干线、高速公路和主要城市周边布局制加氢设施,逐步构建起覆盖全国的氢能基础设施网络,为氢燃料电池汽车的推广和使用提供配套设施。同时,鼓励颠覆性和前沿技术的示范应用,以确保氢气的低成本、高效率、大规模供应。这些措施均可促进氢能产业的高质量、高水平安全发展。

三是创新引领,加大氢能多元示范应用。建议在目前五大氢燃料电池汽车城市群示范基础上,结合跨城际、城镇、城乡、港口的物流配送、客运等典型应用场景需求,拓宽应用示范区域和场景范围,加快推动“氢能高速”路线规划,实施“氢能社会”综合示范;此外,引导和鼓励氢能在非道路车辆、电力、储能、船舶等新领域的技术创新和应用;对氢能在发电、供热等多领域示范应用、绿氢供应项目等给予专项资金支持,布局建设氢能综合应用示范区,支撑源头技术向终端应用转化。不断优化氢能产业生态链布局,持续打造具备自主知识产权的氢能产业集群;推动氢能全过程创新攻关、试点验证和示范应用,带动产业链技术成熟和降本增效,促进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

四是开放共赢,构建氢能减碳交易体系。建议充分利用降碳减碳国际共识,广泛开展各国氢能产业交流合作,探索建立接轨国际的氢能标准体系,逐步形成利于融入国际供应链的氢贸易网络,为各类市场主体开展氢能产品和衍生品交易健全规则制度,提供场所、设施及相关服务;以氢燃料电池汽车的规模化应用为基础,加快建立氢能在交通等领域碳减排核算方法体系,推动氢燃料电池汽车运行减排量纳入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体系;以重点企业前期方法学研究为基础,从国家层面组织开展氢能领域CCER(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方法学研究,出台氢能交通领域碳减排量化核证国家标准,提升氢能交通领域项目推广的经济性。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宣传国家科技政策,展示国家科技形象,参与国际科技舆论竞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网文章及图片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