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氢能科技 沙蓬绿色种养产业模式 联源科技 超联科技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大型能源企业董事长两会“煤炭之声”

   2024-03-11 CCTD中国煤炭市场网
78
核心提示:全国政协委员,国家能源集团党组书记、董事长刘国跃:两端发力、一个重塑加速发展新质生产力面对能源行业新形势、新任务和新挑战

全国政协委员,国家能源集团党组书记、董事长刘国跃:“两端发力、一个重塑 ” 加速发展新质生产力

面对能源行业新形势、新任务和新挑战,国家能源集团聚焦“三个发力、三大链条”,推动能源行业高质量发展。

其一,要在规模稳定性上发力,加快形成能源安全链。超前布局一批优质煤炭增储产能,加快推动“疆煤出区”新通道建设。持续深化煤炭与煤电、煤电与可再生能源“两个联营”。坚持“煤油气储、油化并举、平急结合”,同时扎实推动煤制油、煤化工“高端化、多元化、低碳化”发展,加快建设陕西榆林、新疆哈密等一批煤基集成创新示范基地。

此外,下一步,我们发展新质生产力很重要的方向是推动能源生产与科技创新和先进的信息技术深度融合,大力发展新能源,推进绿色低碳转型。2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大力推动我国新能源高质量发展,为共建清洁美丽世界作出更大贡献。对我国新能源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为我们新能源发展指明了方向。

当下及未来,国家能源集团坚定落实“双碳”目标,坚持“多元化、快速化、规模化、效益化、科学化”发展新能源,积极推动新能源大基地建设,加速多元供给体系建设,夯实基础保障;培育系统发展新形态,创新模式保障;推动体制机制革新,筑牢制度保障;加速源网荷储科技创新,强化技术保障,加快推动远海海上风电技术、超高参数先进循环、深度节能与调峰改造等攻关,打造一批电力产业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发展典型企业和示范项目,着力推动新能源高质量发展。

全国人大代表,晋能控股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李国彪:全力聚焦行业高质量发展

资源接续紧张风险不可忽视

一是建议国家发改委、能源局等有关部门研究出台相关政策,指导各省区先行配置煤炭资源特别是整装资源,提高准入门槛,向国有重点能源企业倾斜;加快新井建设项目审批手续办理,再逐步关闭退出落后产能,切实保障煤炭资源有序接续。二是研究出台相关政策,进一步支持矿井提能改造、放宽服务年限限制、提升单井规模能力,用最少的安全高效矿井,多出煤出好煤。三是出台落后退出矿井在人员安置、债务处置、公司注销等方面的配套政策及实施办法,加快处理遗留问题,切实减轻煤企负担。

新能源项目提能改造可简化流程

建议国家发改委、能源局等有关部门制定完善相关政策,对区域性过剩的落后煤电机组,支持企业进行产能置换、拆除处置;进一步简化新能源项目提能改造审批决策流程,大力支持有条件的存量新能源发电场站增容改造,推动新能源产业高质高效发展。

加强产业工人队伍建设

一是建议有关部门加大智能化减人提效的考核及配套行业标准修订力度。以“减人、增安、提效”为目标,先行选择技术成熟、安全可靠的主要硐室、主排水、主运皮带等井下固定岗位以及空压机、制氮机、提升机等地面固定岗位,推广应用智能化系统,真正实现减人,提高生产效率。

二是提高煤炭行业薪酬收入水平。研究制定相关政策, 提高煤炭行业人均收入水平。2022年,全国城镇非私营单位采矿业就业人员平均工资12.1万元,低于金融、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等行业,仅与全国就业人员平均工资水平基本持平。“特别是要进一步提高井下一线苦脏累险艰苦岗位工资收入,适时调整提高井下津贴标准。积极发挥薪酬导向作用,引导煤矿地面、辅助人员向采掘一线正向流动,稳定井下一线职工队伍。”

当前,煤矿井下艰苦岗位津贴标准国家层面仍执行2006 年7月出台的相关规定,井下采掘工津贴15-30元/工,夜班津贴6-12元/工。山西省于 2013年6月在国家规定标准基础上进行了调整,井下采掘工津贴40-60元/工,夜班津贴13-20元/工,之后未进行调整。

三是加强煤炭产业人才队伍建设。在政策上进一步支持引导煤炭企业与高校、职业学院实施产教融合、合作育人,创新办学模式,定向精准培养高层次科研人才以及掌握煤矿智能化技术、熟练操作智能化装备的高技能专业人才。同时,将高层次科研人才、工程技术紧缺人才纳入地方人才引进补贴范围,为企业招才引才留才创造条件。

四是依托提能改造实现减人提效。建议大力支持有条件、有能力的矿井实施产能核增和提能改造,进一步提高生产效率,同时引导煤炭企业井下一线全面推行“四六”工作制,并逐步取消夜班作业,减少劳动时间,降低劳动强度。

全国人大代表,陕煤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张文琪:推动能源产业绿色低碳创新发展

作为能源大省的陕西,以及我们以煤炭能源为主的企业,都必须做好“稳控转”文章,坚定不移地推动能源产业的绿色低碳创新发展。

一是更加突出能源安全保障。报告指出,要发挥煤炭、煤电兜底作用,确保经济社会发展用能需求。2023年,陕西原煤产量7.6亿吨、同比增长2.3%。陕煤生产煤炭2.47亿吨、同比增长5.9%,产量位于煤炭行业第5位,有力地保障了全省和区域的主体能源供应。下一步,陕煤继续增强能源生产供应能力,提高能源自主保障水平。充分发挥煤炭等化石能源的兜底保障作用,支撑新能源高质量发展,守牢能源供给安全底线。

二是更加突出清洁高效利用。这几年,陕西坚持稳煤、扩油、增气并举,严控“两高”项目,不断提高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水平和综合利用效能,积极打造国家清洁能源基地。陕煤作为陕西的能源头部企业,依靠技术突破和产业布局,先后建成了蒲洁能化煤制烯烃、榆林化学180万吨煤制乙二醇等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示范基地。同时,持续提高煤炭作为化工原料的综合利用效能,用煤化工高端化多元化低碳化材料化的创新实践,推动实现煤炭的清洁高效利用。

三是更加突出结构优化调整。报告指出,要推进产业结构、能源结构绿色低碳转型。最近,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印发了《绿色低碳转型产业指导目录》,明确了绿色低碳重点产业的类别和内涵,为能源产业结构优化调整提供了指导。陕煤按照陕西省委省政府的部署,以“十四五”规划中期评估调整为契机,重点谋划了榆林化学二期煤炭分质利用高端煤化工产业集群,产业结构调整迈出了新步伐。

四是更加突出科技创新驱动。报告指出,要瞄准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产业发展需要,部署实施一批重大科技项目。陕煤按照陕西“一院一所一校一港一企”转化模式,积极融入秦创原创新驱动总平台,攻关了一批传统产业升级项目,示范转化了一批新能源新材料项目,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重点研究转化一批关键性技术成果,培育形成产业升级的新增长点,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

就能源绿色低碳创新发展,在推进低阶煤分质清洁高效转化利用方面,提两点建议:一是建议国家相关部委给予低阶煤分质综合利用更好的发展政策,支持该类项目的立项,以及与煤电产业耦合发展。二是建议由国家相关部门联合立项,由具有技术和产业示范基础优势的头部企业,按照“揭榜挂帅”机制组织各方面力量,从基础研究、技术开发、工程示范、装备研制、技术推广等方面一体化推进,尽快形成全流程工业示范。

全国政协委员,山西焦煤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赵建泽:加强炼焦煤资源保护性开采利用

赵建泽表示,加强炼焦煤保护性开采、精采细采,高效利用好宝贵的炼焦煤资源,对于提升我国战略资源保障能力、推动工业经济体系健康稳定发展意义重大。为此,就加强炼焦煤资源保护性开采利用提出三点建议。

一是大力推广炼焦煤保护性开采技术。建议相关部门进一步完善政策、细化措施,鼓励支持炼焦煤企业研发应用新技术新工艺,全面加强对炼焦煤资源的保护性开采、精采细采;大力推广“110工法”,通过采用沿空留巷等技术,实现无煤柱或小煤柱开采;对“三下”压煤严重矿井,采用充填技术释放压覆资源;加快薄煤层开采技术研发,运用新技术新工艺,做到应采尽采,提高资源回收率。

二是加快提升炼焦煤产业集中度和管理水平。建议制定重点矿区炼焦煤资源保护性开发利用规划,严格控制炼焦煤开采企业的数量、规模、资质等,防止无序竞争和过度开采;继续推进炼焦煤企业战略重组,提高炼焦煤产业集中度;实施炼焦煤生产管理创新和数智赋能,进一步调整生产布局,优化采掘衔接,加大井下数字化和智能化建设与开采力度,从源头上实现炼焦煤资源的保护性开采。

三是全面提高炼焦煤入洗率和精煤回收率。国家发展改革委明确要求,“经洗选加工的优质特殊和稀缺煤类应当优先用于冶金、化工、材料等行业,限制特殊和稀缺煤类作为燃料直接利用”。为杜绝炼焦煤未经入洗直接进入煤炭市场,建议建立炼焦煤入洗监督考核机制,通过行政化手段提高炼焦煤入洗率;加大政策支持和资金奖补力度,引导炼焦煤企业加快先进选煤工艺装备研发应用,提升精煤回收率。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宣传国家科技政策,展示国家科技形象,参与国际科技舆论竞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网文章及图片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