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氢能科技 沙蓬绿色种养产业模式 联源科技 超联科技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安徽出台开发区企业投资工业项目“标准地”工作指引

   2024-03-01 中安在线
116
核心提示:记者从省发展改革委获悉,近日,《安徽省开发区企业投资工业项目“标准地”工作指引》(以下简称《指引》)

记者从省发展改革委获悉,近日,《安徽省开发区企业投资工业项目“标准地”工作指引》(以下简称《指引》)正式出台,进一步完善“标准地”出让标准化工作流程和配套制度。

据介绍,《指引》有四大亮点:一是坚持重点改革联动。加强与“亩均论英雄”改革、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综合改革联动,根据“十四五”开发区规划提出的亩均效益目标和相关产业发展实际,分产业制订了34类指导性指标,并根据各地发展差异,对固定资产投资强度、亩均税收两个指标设置了区域修正系数,由各市在此基础上制订本地控制性指标体系。二是稳妥扩大改革范围。为同步提升开发区与代管园区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将“标准地”的适用范围推广到开发区的代管区域。在《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全省开发区“标准地”改革的指导意见》提出的“标准地”供地比例“2021年底前实现新增产业用地不低于20%”的阶段性目标基础上,设定了2025年除负面清单外,新供国有用地要全面实现“标准地”供应的总体目标。三是进一步注重为企服务。以提升可操作性、进一步缩短流程时间为目标,围绕供应前准备、按标供应、审批服务、按标施建、对标验收、监督管理等六个主要环节,进一步明晰了对企业的要求,规范了政府服务内容。参照浙江省有关做法,将3大类项目和零星地、边角地和小微企业园项目,列入负面清单管理,将事前审核改为事后监管或事后抽查。四是全方位构建监管体系。对全省新批工业用地“标准地”出让情况进行实施监测、月度统计和年度考核。明确各地相关部门建立“标准地”项目建设、竣工验收、达产复核、股权变更等环节的监测核查机制,完善事中事后监管制度。以信用监管闭环为重点,将“标准地”承诺履约事项嵌入到亩均效益评价中,实现要素差别化配置,探索“保函模式”,强化企业履约责任。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站文章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