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秦皇岛经开区坚持抢抓京津冀协同发展机遇,锚定“四地四区”发展定位,深挖招商引资潜力,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持续增进民生福祉,奋力开创高质量发展新局面,计划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以上;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以上;固投计划完成83亿元,增长15%以上;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计划完成98亿元,增长7%;进出口额计划完成335亿元,增长5%;实际使用外资计划完成2600万美元,增长7%。
聚焦招商上项目
夯实发展硬支撑
秦皇岛经开区树牢大抓项目、大抓招商的鲜明导向,形成大项目顶天立地、小项目铺天盖地的良好局面,持续打造项目建设主阵地。
加大“谋”的力度。在争取项目、资源和政策上发力,抢抓超长期特别国债重大政策机遇,聚焦国债投向城镇公共服务能力建设、“三农”建设、战略性新兴产业等7大领域33小项,谋划的81个项目全部录入全省重点领域项目储备库,总投资410亿元,争取更多好项目、大项目进入国省“盘子”。
提升“招”的精度。实施招商引资提效工程,开展重大平台招商推介和重点产业链招商行动,细分领域一链一策制定产业链延伸布局和配套政策,引进一批龙头企业和延链、补链、强链、优链项目。全年力争实现签约项目数量不少于37个,总投资不低于240亿元。
加快“建”的速度。动态更新“四个一批”项目库,全年梳理重点推进项目482个,总投资2594亿元。其中,储备项目379个,总投资2119亿元;开工项目64个,总投资328亿元;建设项目39个,总投资147亿元;投产项目34个,总投资65亿元,形成“储备一批、开工一批、建设一批、投产一批”的良好态势。
聚焦创新强产业
培育新质生产力
秦皇岛经开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培育和形成新质生产力,持续打造科技创新策源地、制造产业新高地。
突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巩固拓展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研发投入后补助等科技惠企政策实施效果,支持企业组织开展创新研发活动,探索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新范式,构建产业科技自主创新体系,力争年内新增国家“科小”40家,高新技术企业5家,科技领军企业1家,省级研发平台3家以上。
推动主导产业集群发展。围绕发展新质生产力布局产业链,不断壮大五大主导产业,其中,推动新能源及高端智能装备制造产业全链条发展,加速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向新能源转型,推进粮油食品精深加工产业走向高端化,提升精密电子信息技术及智慧消防产业竞争力,持续壮大康复辅具及医疗健康产业版图。
加快数字化绿色化转型。聚焦产业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发展趋势,深耕数字经济、人工智能、工业母机等重点领域,制定发展数字经济三年行动计划,依托创业港湾支持一批数字经济企业创新创业发展。
聚焦改革优环境
释放发展新活力
秦皇岛经开区坚持高水平开放,持续打造投资创业首选地、改革开放先行区,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建强综合保税区。加快推进“管委+公司”体制和绩效薪酬体系改革,健全综保公司市场化运作机制,扩展中间品贸易、服务贸易、跨境电商出口,突出发展保税加工业、保税物流业,积极发展新兴业态,推进华恒生物、耀华玻璃出口存储等项目落地,加快公共保税仓、通用保税库建设进度,争取尽快验收,全年力争完成保税业务进出口总值88亿元。
建好山海关港片区。深化与河北省交投集团合作,做实港、区一体化运作和综合交通、开放联动文章,在实现金风科技项目一期供地“争二保三”目标的同时,并联推进金风科技项目二期供地,力争最短时间取得竣工验收合格通知书,全面盘活8000亩地,为全市发展临港先进重型装备制造产业项目提供重要要素保障,打造更高水平对外开放平台。
建优一流营商环境。制定完善优化营商环境若干措施,推出20余项含金量高、符合开发区实际的创新措施,形成2~3项全省复制推广的典型经验做法。拓展项目审批提速服务覆盖面,打造项目全生命周期极简申报、极速审批、极致体验、极效落地“四极”新生态,全力将项目从立项到施工许可的时间压缩到300天以内。
聚焦民生提品质
增强人民幸福感
秦皇岛经开区以产城融合为方向,着力提升城市品质,不断提升区域承载能力和发展水平。
办好办实民生实事。全力以赴稳就业、保民生,扎实推进民生工程,完善就业支持政策,加强养老服务设施、医院、学校、体育馆等建设,并探索创建CCRC社区新模式,持续提升居民获得感、满足感、幸福感。
提升城市形象品质。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完善主干路网,优化城市管网,提升城市承载力。
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以改善PM10和臭氧为重点,加强预警监测、实施精准管控,持续提高空气质量;开展戴河生态园综合治理提升,打造省级“美丽河湖”。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站文章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