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氢能科技 沙蓬绿色种养产业模式 联源科技 超联科技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出苗率提高5倍!文昌这家企业打破传统石斑鱼育苗方式

   2024-03-26 新海南客户端、南海网
65
核心提示:“经过技术攻关,我们取得了新突破!石斑鱼苗采取全人工工厂化繁育,出苗率提高了5倍,在省内名气很响了。

“经过技术攻关,我们取得了新突破!石斑鱼苗采取全人工工厂化繁育,出苗率提高了5倍,在省内名气很响了。”3月21日,海南海王星水产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王星公司”)副总经理郑培带记者参观了育苗厂房。

文昌市冯家湾现代化渔业产业园。记者 吴岳文 摄

文昌市转型升级打响渔业牌,依托冯家湾现代化渔业产业园,推动近海养殖入园上楼,打造全省近海养殖转型升级的“样板”,发掘高价值的海水养殖品种,不断推动海水养殖提档升级。

在冯家湾现代化渔业产业园3期五号楼的养殖厂房,海王星公司的工人在育苗车间对石斑鱼苗孵化进行养护。“我们正在进行第四批孵化,今年的营收会有一个大的提升。”郑培信心满满。

工人在石斑鱼育苗厂房工作。记者 吴岳文 摄

工人在石斑鱼育苗厂房工作。记者 吴岳文 摄

2023年10月,海王星公司入驻冯家湾现代化渔业产业园。郑培告诉记者,他们的石斑鱼苗采取全人工工厂化繁育,第一、二批因技术不成熟,出苗率不高,他们跟海南大学海洋学院等单位合作,技术人员刻苦钻研突破技术难关后,第三批出苗率有了显著提高。“前段时间,我们出售了80万尾石斑鱼苗,1.6元一尾,货值128万元。这是园区最大规模的一次石斑鱼苗室内全人工孵化。”郑培说。

海王星公司总经理洪宜展介绍,他从事石斑鱼育苗多年,在文昌、乐东等地都设有生产基地。洪宜展在文昌养殖200斤以上的石斑鱼有上百条,可他养这些大家伙,却不是为了卖,而是为了一种体积非常小却很贵的东西,这就是石斑鱼的鱼卵。石斑鱼育苗有室内工厂化育苗和室外池塘育苗两种常见生产方式。室外池塘育苗方式受到自然环境制约较为严重,稳定性不足。在冯家湾现代化渔业产业园区,室内工厂化育苗打破了传统育苗方式,将不可控的自然环境变成了完全人工可调节的环境,大大降低了复杂环境对鱼苗生产的制约,极大地提高了出苗率。

石斑鱼苗。记者 吴岳文 摄

石斑鱼育苗厂房。记者 吴岳文 摄

“‘鱼虾苗上楼’好处多多,我们育苗环境采取的是恒温,这里的海水经过处理后水质好,也稳定,有利于种苗的生长。而且是在室内,也不惧怕刮风下雨。”洪宜展说,他们公司的石斑鱼苗大多销往海南各市县,供不应求。

“种苗问题一直是我们行业的痛点,行业平均出苗率不足10%,通过我们的技术突破,这个环节基本打通,我们全人工工厂化石斑鱼孵化达到60%的出苗率,每立方水体出鱼苗数量达到5000尾。这对我们整个行业和园区的良性发展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示范作用。”郑培告诉记者,有这么高的出苗率主要得益于园区提供的可控可调的养殖环境和该公司科技力量的双重加持。对水温、溶氧、PH等关键参数实时调控,使得鱼苗各阶段发育都在最舒适环境。“今后,我们将加大科技力量的投入和人才的培养,使得整个石斑鱼的各品类达到规模化工厂化育苗出苗。”郑培说。

石斑鱼育苗厂房设备。记者 吴岳文 摄

记者了解到,海王星公司专业从事海洋经济生物新品种和良种开发,以种苗业为核心,着力发展现代渔业、数字渔业、休闲渔业,构建“海陆接力”等新型养殖模式。该公司拥有亲鱼选育与保种、全人工育苗、规模化养殖、养殖示范推广、技术服务、成品鱼加工销售的全产业链条,并先后培育了龙胆石斑、东星斑、木兰斑和蓝瓜子斑等品种,助力推动海南水产养殖业蓬勃发展。

工人在石斑鱼育苗厂房工作。记者 吴岳文 摄

在文昌市冯家湾现代化渔业产业园,除了海王星公司,另有禄泰、鲲诚、渤海等13家企业已经投产,分别在提升育苗存活率、缩短养殖周期、提高土地利用率等方面取得突破,实践验证了渔业转型升级“新路径”。

文昌市冯家湾现代化渔业产业园管委会副主任林尤郁表示,作为我省首创“上楼养殖”模式的园区,冯家湾现代化渔业产业园正不断探索更多渔业品种进入车间养殖、育苗的经验。目前包括东星斑等石斑鱼在内,园区已经成功在车间养出东风螺、南美白对虾、老鼠斑鱼、海葡萄、海马等十多个种类。2023年园区完成产值5.47亿元,增长42%。

编者按:总有一种力量,推动社会高质量发展。今年两会,我们频频听到热词:新质生产力。什么是新质生产力?它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是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当前,我国科技支撑产业发展能力不断增强,为发展未来产业奠定良好基础。

海南拥有“三度一色”。所谓“三度”,是指温度优势,深度优势,纬度优势;所谓“一色”,是指海南的绿色,即生态优势。正是基于对比较优势的科学分析,海南将发展南繁种业、深海、航天三大未来产业,打造绿色低碳供应链产业链,加快推进生物医药、数字经济、石化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高质量发展,“向种图强”“向海图强”“向天图强”“向绿图强”“向数图强”,加快打造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实践地。

未来已来,未来可期。即日起,海南省融媒体中心(新海南客户端、南海网、南国都市报)推出《寻找新质生产力》融媒体专栏,挖掘和展现海南自贸港不同领域、不同行业的“新质生产力”。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宣传国家科技政策,展示国家科技形象,增强国家科技软实力,参与国际科技舆论竞争,提高国际科技话语权,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网文章及图片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