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一季度,全国实施水利项目2.35万个、在建规模4.7万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5.8%、12.3%;落实水利投资7787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93.3%。A股市场上,不少上市公司积极布局水利工程建设领域,促进相关业务发展。
一季度水利建设投资提速,多指标实现增长
4月22日,水利部副部长陈敏在2024年第一季度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进展和成效新闻发布会上介绍,今年一季度,全国实施水利项目2.35万个、在建规模4.7万亿元,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了15.8%和12.3%。其中新开工水利项目9683个、投资规模4733亿元,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了33.8%和47.6%。总投资1亿元以上的水利项目新开工687个,比去年同期增长了94.6%。大量项目的实施,为保持水利基础设施体系建设的规模和进度奠定了基础。
在水利投资方面,今年一季度,落实水利投资7787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93.3%;完成水利建设投资1933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了4.4%,为历史同期最多。其中,广东、河北、浙江、福建、四川、山东等6个省份完成投资超过了100亿元,有效发挥了拉动经济作用。
在重大水利工程建设方面,一季度,珠江三角洲水资源配置工程全线通水,南水北调中线引江补汉、淮河入海水道二期、环北部湾水资源配置、太湖吴淞江整治等一批国家水网重大工程加快实施;超前谋划2024年重点推进前期工作的重大水利工程,指导地方建立可研审查审批、前置要件办理、工作责任落实、完成时限“工作清单”,倒排工期、挂图作战,推动项目多开早开。另外,今年已开工长江干流铜陵河段治理、江西乐平水利枢纽、黄河宁夏段治理、北京永定河卢三段综合提升、陕西蒋家窑则水库、江西峡江灌区、湖南梅山灌区等13项重大工程。
在筹集水利建设资金方面,水利部规划计划司一级巡视员谢义彬表示,今年水利建设任务繁重,投资需求大,水利部坚持政府和市场“两手发力”,积极扩大水利投资规模,相关措施中涉及,积极吸引社会资本参与水利建设运营。比如,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通过特许经营、股权合作、战略合作等多种形式参与水利项目建设运营,特别是运用好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新机制,吸引国有、民营企业通过募投建管一体化方式参与。同时,积极推进水利基础设施投资信托基金(REITs)试点,充分发挥水利投融资企业作用,构建多元化、多层次、多渠道的水利投融资体系。
上市公司发力水利工程建设
在企业层面,多家上市公司积极布局水利工程建设相关领域,加快自身业务发展。
正和生态2024年4月23日发布《关于重大项目中标的公告》,公司与北京金河水务建设集团有限公司组成的联合体成功中标“西玉河蓄滞洪区建设项目施工三标段”。该项目具体中标内容包括水利工程、生态环境工程、水生态工程、海绵工程、建筑物工程、灌溉及循环泵站工程、临时工程、建筑物室外给排水工程等,中标金额为1.37亿元(公司实际承接部分的金额以最终签订的正式合同为准),工期为376天。
正和生态表示,2023年度,公司主动调整市场布局,聚焦北京、武汉、宁波、深圳重点城市,通过与地方国企及龙头企业成立合资公司的模式拓展区域市场。其中,在北京地区,公司已与地方国企北京金河水务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推动各区水利与生态、环境、景观的深度融合与发展。
广东建工4月17日在《关于2024年第一季度工程项目经营情况的公告》中披露,截至2024年3月31日,公司“广东省韩江高陂水利枢纽工程PPP项目”已完工,正在结算。
广东建工2023年度报告显示,在水利水电施工业务上,公司承建了广东飞来峡水利水电枢纽工程、广东省韩江高陂水利枢纽工程、北江航道扩能升级项目、四川省通济堰渠、沙湾水电站、珠三角水资源配置工程、环北部湾广东水资源配置工程、引韩济饶水利建设工程等项目。
同时,公司具备抽水蓄能电站上下水库土建、水库库岸防护等工程施工资质、先进技术及丰富经验,先后参与了广东惠州抽水蓄能电站、深圳抽水蓄能电站、清远抽水蓄能电站、阳江抽水蓄能电站、肇庆抽水蓄能电站、海南琼中抽水蓄能电站建设。公司在全国尤其是在广东、四川、湖南等地区具备较高的品牌影响力,是区域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的龙头企业。
2023年,公司水利水电实现营业收入187.45亿元,占营业收入的23.18%;毛利率为7.37%,同比增长1.05个百分点。
重庆建工2024年1月29日在上证E互动上谈道,公司主营业务涵盖水利施工业务,下属全资子公司重庆市水利港航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市政交通公司、二建公司、七建公司等均具有水利工程施工总承包资质,承建了万州区密溪沟至长江四桥消落区综合整治工程EPC总承包项目、南川区洪塘水库项目设计施工总承包(EPC)、重庆市綦江区福林水库工程项目等水利工程。
公司还在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中称,2023年,重庆市外新签合同的工程项目份额主要集中在四川、广东、贵州、云南、河北等地。基建业务中市政道路及管网、桥梁、隧道、公路占比约80%,水利及其他基建项目占比约20%。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宣传国家科技政策,展示国家科技形象,参与国际科技舆论竞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网文章及图片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