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氢能科技 沙蓬绿色种养产业模式 联源科技 超联科技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为航运降碳减排提供中国方案

   2024-05-29 中国科学报
43
核心提示:要实现船舶温室气体减排战略目标,目前需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将新型绿色燃料用于发动机;二是采用排放后处理技术。中国船舶集团

“要实现船舶温室气体减排战略目标,目前需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将新型绿色燃料用于发动机;二是采用排放后处理技术。”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第七一一研究所(以下简称七一一所)总工程师王锋近日在接受《中国科学报》专访时如是说。

2023年7月, 国际海事组织海上环境保护委员会第80届会议通过船舶温室气体减排战略,提出了“国际航运温室气体排放尽快达峰,并考虑到不同国情,在接近2050年前后达到净零排放”的目标。在专访中,王锋分析了船舶发动机降碳减排的技术路径,并给出解决方案。

核心零部件改型升级

《中国科学报》:制造一台船舶发动机的成本高昂,我们能否对现有船舶发动机进行合理改造,以适应不同燃料?

王锋:对船舶发动机核心部件进行优化改造,可以使其适应不同燃料的燃烧特性。

2023年,我们在已有的CS21柴油机上通过加装低压甲醇喷射阀和双燃料控制系统,实现了低成本甲醇柴油双燃料改造升级,使甲醇最高替代率不低于60%。后来我们又基于自主研发的甲醇柴油双燃料高压喷射系统使甲醇最高替代率超过95%,同时减少60%的氮氧化合物和99%的硫氧化合物排放。

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改造船舶发动机,以适应其他可以实现降碳减排的新型燃料。

《中国科学报》:对柴油发动机进行加装改造,成本必然会增加,用户为什么愿意花这笔钱?

王锋:国际海事组织是国际航运规则的主要制定者,最新的船舶温室气体减排战略有明确的要求。如果达不到减排要求,船东必然面临惩罚,比如支付碳税,这笔钱比改造费用贵,用户在算清这笔账后就能意识到现在升级改造是划算的。

《中国科学报》:改型升级后的船舶发动机核心零部件产品是否已经投放市场?

王锋:我们自主研发的CS21DF-M甲醇双燃料中速机将于2024年下半年交付示范应用,大部分基于原柴油机的零部件已经通过实船运行考核,燃料喷射系统已完成上千小时平台可靠性试验。

开发碳排放捕集系统

《中国科学报》: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含碳能源仍将占主导地位,有没有既能保留含碳能源的使用,又能控制碳排放的技术方案?

王锋:七一一所很早就意识到这是船舶减排路径上不可避免的一个阶段,因此先后部署了围绕高效二氧化碳捕集、低能耗二氧化碳分离、低温二氧化碳深度液化等关键技术的攻关,并开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船用碳捕集产品,解决了传统碳捕集技术捕集效率低、能耗高、体积大等问题。

我们开发的船载碳捕集系统(OCCS)已有实船交付案例。2023年1月,我们给14000TEU(标准箱)集装箱船加装了脱硫和碳捕集系统,已经成功完成试航。这套碳捕集系统涵盖了二氧化碳吸收、分离、压缩再液化、存储全工艺流程。通过加装碳捕集系统,该船每年碳减排4.4万吨,而项目改造总成本不到甲醇燃料或氨燃料动力改造成本的一半。

今年4月底,该船将在上海洋山港进行C型罐二氧化碳岸端卸载回收,这也是船用碳捕集产业闭环中的里程碑式案例。未来碳捕集系统的加装有望成为航运业实现大规模碳减排的一条有效技术路线。

《中国科学报》:既然碳捕集系统的效果很好,有没有可能实现100%的碳捕集,也就是完全的零碳排放?

王锋:从技术角度来说没有问题,但还需要兼顾成本。以在航行中的14000 TEU集装箱船为例,我们捕集20%的碳就可以满足目前的排放要求,更大比例的碳捕集要增加能耗和存储空间。目前来看,我们的碳捕集系统完全可以达到未来更严苛的船舶温室气体减排战略目标。

提升国际话语权

《中国科学报》:前面你多次提到国际海事组织,能否从你了解的情况谈谈中国在这个组织里处于什么地位?

王锋:国际海事组织是联合国负责海上航行安全和防止船舶造成海洋污染的一个专门机构,总部设在英国伦敦。中国作为国际海事组织的成员国,需要履行国际公约,包括执行相关的减排规则。

据了解,今年3月,国际海事组织船舶系统与设备分委会第10次会议召开,会议共设20项议题,收到各国提案58份,其中来自中国的提案有14份,数量连续6年居成员国之首。

近年来,国际海事组织不断更新规则和标准,中国多次深度参与。2021年国际海事组织第32届大会审议通过了海上安全委员会提交的《关于船舶交通服务指南的大会决议草案》,该修订工作历时5年,这也是我国在深度参与国际海事事务中贡献中国方案、提高规则制定话语权的一项重要成果,提升了我国在船舶交通服务领域的国际影响力。

《中国科学报》:国际海事组织提出的船舶温室气体减排战略的最后期限马上就要到来,如果实现不了怎么办?

王锋:作为该战略的一部分,国际海事组织同意在2025年实施某种形式的排放价格,以缩小化石燃料和绿色能源之间的价格差距。

今年3月,在国际海事组织最新一轮会谈中,34个国家支持对航运业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进行收费,较2023年上一轮谈判的支持率大幅上升,预计明年被国际海事组织采纳。

从科研从业者的角度出发,我们预期将有一批新技术、新工艺投入开发与应用,而且随着这些年来我国造船技术水平的提升,我们对实现船舶温室气体减排战略目标是有信心的。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宣传国家科技政策,展示国家科技形象,增强国家科技软实力,参与国际科技舆论竞争,推广科技企业品牌和产品,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网文章及图片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