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氢能科技 沙蓬绿色种养产业模式 联源科技 超联科技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碳”索绿色未来,江苏又创“全国之首”

   2024-05-15 交汇点新闻
44
核心提示:日前,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第一批绿色低碳先进技术示范项目清单,共计47个项目,江苏有5个项目入选,入选数量居全国首位。实施绿

日前,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第一批绿色低碳先进技术示范项目清单,共计47个项目,江苏有5个项目入选,入选数量居全国首位。

实施绿色低碳先进技术示范工程,有助于加快占领绿色低碳技术和产业高地,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提供有力支撑,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绿色动能。这些项目何以入选?江苏又将如何抢占绿色低碳技术和产业高地,赋能绿色低碳发展?连日来,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进行了走访调研。

源头减碳,抓住降碳“牛鼻子”

在江苏入围的5个项目中,有4个项目为源头减碳方向。江苏省战略与发展研究中心能源资源研究所所长涂远东介绍,能源是我国碳排放的主要来源,所以源头减碳是重点。然而,想要实现源头减碳,并非只是简单地摒弃化石能源,而是应该立足以煤为主的基本国情,加快能源结构向绿色低碳转型。要实现这一转变,技术至关重要。

云台山下,黄海之滨,在连云港徐圩新区内坐落着国家级石化产业基地。毗邻石化基地的是全球装机容量最大的核电基地田湾核电站,前不久,全国首个工业用途核能供汽工程——田湾核电站蒸汽供能项目,在这里正式开启联合调试,计划今年6月底实现全面投产。

“该项目的实施标志着我国核电利用在走过单一发电、居民供暖阶段后,进入到工业供汽领域。项目采用田湾核电3、4号机组二回路蒸汽为热源,设计上采用核电厂一回路、二回路及工业蒸汽回路在内的多重隔离,在物理隔绝的情况下,通过多级换热,将蒸汽输送至连云港石化产业基地。”江苏核电有限公司董事长张毅说,同时,项目配套的海水淡化项目规模为省内和全国核电领域最大。

张毅介绍,田湾核电站蒸汽供能项目建成后,每年可为连云港石化产业基地提供480万吨工业蒸汽,相当于每年减少燃烧标准煤40万吨,等效减排二氧化碳107万吨、二氧化硫184吨、氮氧化物263吨,将有效支撑地方石化产业的转型升级。

虚拟电厂是一种基于能源互联网技术的“看不见的电厂”。与传统电厂相比,它没有厂房、机组,不占用土地资源,不烧煤不烧气,能促进可再生能源消纳和有效利用。作为全国首座接受省级电网调度的综合智慧零碳电厂,2022年12月,苏州虚拟综合智慧零碳电厂项目正式启动试运行。

“项目运用虚拟电厂技术,将客户末端负荷、各类分布式能源以市场化手段聚合起来,构建可调负荷资源池,直接接受电网调度,在供给侧、需求侧两端发力,积极探索参与响应服务、辅助服务、电力现货、绿电交易等市场模式,助力区域电力平衡,并大幅提升客户末端服务水平,助力新型电力系统体系建设。”国家电投江苏公司有关负责人介绍,项目全部建成后,能够为苏州区域能源保供提供顶峰能力约1300MW,调峰能力约1100MW,项目全部投产后预计全年可生产绿电量2.8亿千瓦时、减少标煤消耗8.5万吨、减排二氧化碳24万吨。

重力储能是一种机械储能方式,其主要原理是利用新能源产生的富余电能提升重力块进行“充电”,等到用电高峰时,再放下重力块,用重力做功“放电”,从而为电网提供电力。

日前,如东100MWh重力储能项目首套充放电单元测试成功,再过一个多月,项目就将正式投入运行。该项目是全球首个百兆瓦级的重力储能项目,建成后,可形成储能容量约100MWh/天、发电功率26MWh/天的充放规模。

氢能是一种来源丰富、绿色低碳、应用广泛的二次能源。位于南京的航天晨光股份有限公司是国内较早研制氢能储运装备的企业,成功研制过国内第一辆液氢车。公司化工机械分公司副总经理刘海洋介绍,此次入选的高参数化液氢储运装备项目瞄准氢能储运环节,项目研制的液氢罐箱验证用样品目前在做测试,最终的液氢罐箱单台可储运液氢约3吨,计划年内完成产品试制,年底产线具备初步生产能力。

“储运方面,国内比较常见的是高压气态氢,液氢密度远高于气态氢,能够以更小体积储运更多氢气。”刘海洋说,目前项目研制的液氢罐箱,单台运量约等于6至8台高压气态氢的运输量,大规模长距离储运成本降低,有利于推动氢能产业化应用。

全过程减碳,打好绿色“组合拳”

事实上,想要进一步实现降碳增效,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绿色动能,光在源头上减碳还远远不够,需要多管齐下,将降碳贯穿于生产的全过程。

去年,国家发改委等十部门联合印发《绿色低碳先进技术示范工程实施方案》(下称《方案》),提出要通过实施绿色低碳先进技术示范工程,布局一批技术水平领先、减排效果突出、减污降碳协同、示范效应明显的项目,《方案》将绿色低碳先进技术按照源头减碳、过程降碳、末端固碳分为三大类。

在过程降碳类方面,《方案》提出工业、建筑、交通3个领域关键技术类别的同时,还提出减污降碳协同和低碳(近零碳)园区2个重点方向,布局一批低碳零碳钢铁冶炼示范、超低能耗建筑、综合交通枢纽场站绿色化改造示范等工程;在末端固碳类方面,方案提出在全流程规模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二氧化碳先进高效捕集示范、二氧化碳资源化利用及固碳示范等3个重点方向建设一批重点工程。

连云港嘉澳新能源有限公司的100万吨/年废弃油脂转化生物质能源示范项目(一期工程)成功入选第一批项目清单,被列为过程降碳类减污降碳协同示范项目,这个项目有何独特之处?

飞机主要以化石燃料为动力源,碳排放量大,并且在短期内该能源结构难以得到根本性改变,可持续航空燃料(SAF)成为备受关注的减排途径。SAF是指满足可持续性标准的,并且原料来自生物质(餐厨废油、动植物油脂、植物纤维素等)或废弃物(城市固废、农林废弃物等)的航空替代燃料。《“十四五”民航绿色发展专项规划》提出,推动可持续航空燃料商业应用取得突破,力争2025年当年可持续航空燃料消费量达到2万吨以上。

“高空温度极低,要保证燃料在零下40摄氏度也不会凝固,还保持液体状态,废弃油脂要经过一系列化学反应,才能达到相关使用标准。”江苏连云港嘉澳新能源有限公司项目生产副总兼总工李元博介绍,项目原料主要是餐厨废油,里面含有各种杂质,需要先经过预处理,再经过加氢工艺去除氧等元素,得到目标碳氢化合物,分类用作航空燃料、生物柴油、生物石脑油等。项目建成后,年产生物航空煤油(组分)约74万吨、生物石脑油约10万吨、少量生物柴油及硫产品。其中,项目一期年产生物航空煤油(组分)约37.3万吨、生物石脑油4.3万吨、生物柴油0.2万吨及硫黄102吨,可助力交通领域每年减少碳排放约192万吨。

“灌云在海边,还有灌河与京杭大运河连通,可以通过海河联运方式把产品以较低的成本运出去,华东地区机场多,海外也有使用需求。”李元博说,2023年10月,欧盟理事会通过了《可再生能源(ReFuelEU)航空法规》,要求到2025年欧盟机场起飞的飞机使用SAF需占总燃料的2%,到2050年需达70%。

破解堵点,走好江苏“双碳”路

如果说基础研究是从0到1的突破,那么科研成果产业化就是从1到10的跨越。在采访中,有业内人士指出,目前我国有很多绿色低碳技术已经成功研发,但想要进一步大规模推广应用这些技术,仍有难点需要解决。因此,加强先进技术的示范引领,至关重要。

“绿色低碳技术在探索过程中有很多技术路线,比如储能,常见的有电化学储能、压缩空气储能、重力储能、抽水蓄能、氢能储能等。但目前没有哪一种储能方式有绝对优势,抽水蓄能建设周期长、场地要求特殊,电化学储能难以长时间储能,氢能储能目前成本较高……这种情况下,更要鼓励各种技术多做示范,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迭代突破。”涂远东说。

“液氢温度极低,约为-253℃,要大规模、远距离运输,首先要解决的就是与环境温度差距近300℃的保温难题。”刘海洋解释道,国内目前可预见的最长运输距离大约是5000到5500公里,液氢属于危险品,按照规定运输车时速不能超过80公里,这样算下来路上需要十天左右,要保证全程安全高效运输,不但要解决材料在-253℃下的性能变化和低温冷脆问题,同时要在标准车辆运输外形尺寸限制空间内,采取精巧的支撑及保温结构,既能保证耐受长距离运输及震动冲击的安全性,又能实现超级绝热,减少液氢损耗保证经济性。

为了破解这一难题,航天晨光团队近年来一直在探索攻关。“团队从2021年开始选材研究,突破临氢新材料自动焊接工艺,改进绝热结构设计,优化有限空间高效绝热技术,研发液氢运输的全流程安全监测系统等。关键核心技术实现自主可控,目前液氢罐箱验证用超低温液氦罐箱样品在进行液氦实验。液氦温度更低,是-269℃,可以更好地检测设备主体材料耐受超低温的能力和绝热结构的保温性能。先期采用液氦样箱试验,主要考虑的是安全性,氦气和氢气的密度都远低于空气,并且氦气是惰性气体,如果在实验过程中发生泄漏,不会像氢气那样容易燃烧产生安全隐患。如果通过测试,未来该样箱将用于液氦储运,同时为液氢罐箱优化设计和批量化制造提供真实试验数据参考,不断提升液氢装备性能,助力国内氢能产业发展。”刘海洋告诉记者。

张毅坦言,项目实施的过程中遇到了供水不稳定的问题,需要另外配套建设除盐水供水厂房,此外,外热用户与核电站之间具有一定距离,建设蒸汽输送管线也需征用土地,实现对核电机组的改造,还需结合核安全监管、机组功率调节、机组运行安全等方面的要求实施,存在论证过程复杂、涉及单位多、周期长等困难。后续,公司将广泛开展核能综合利用和多元发展,稳步推进核能供热、滩涂光伏、抽水蓄能、核能制氢等绿色清洁能源项目。

记者注意到,江苏近年来持续加大对绿色低碳创新技术的培育和支持力度,着力于提升经济发展的“含金量”“含绿量”,降低“含碳量”——

今年4月,省发展改革委、省市场监管局两部门研究制定并印发《江苏省(近)零碳产业园建设指南(暂行)》,该指南提出(近)零碳产业园应构建温室气体核算基础能力,并围绕能效水平标杆化、生产过程清洁化、能源供给零碳化、基础设施绿色化、资源利用循环化、运营管理数智化等6个方面开展建设工作,引导产业园分阶段、有步骤推动降碳工作。

日前,省发展改革委、省财政厅、省生态环境厅联合印发《江苏省碳达峰碳中和试点建设方案》,方案提出,要强化创新驱动,围绕节能降碳、绿色制造、清洁能源、循环经济等领域,加强低碳零碳负碳关键技术攻关,创新绿色低碳技术推广应用机制,打造绿色低碳创新载体和公共服务平台,培养专业技术人才。

“江苏科教资源丰富,有很多高校、科研机构可以提供智力支撑。其次,江苏的工业体系完备,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共有41个工业门类,江苏就有40个。除此之外,江苏有一批创新能力很强的龙头企业,可以更好地带动产业链绿色低碳发展。推动示范过程中,要因地制宜,和江苏的能源结构、产业结构吻合,布局有迫切需要和发展优势的项目。”涂远东建议。

省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将进一步布局一批技术水平领先、减排效果突出、减污降碳协同、示范效应明显的绿色低碳先进技术,推进技术应用、平台打造和人才培养,以绿色技术创新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在落实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任务过程中锻造新的产业竞争优势。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许愿 王静 林杉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宣传国家科技政策,展示国家科技形象,增强国家科技软实力,参与国际科技舆论竞争,推广科技企业品牌和产品,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网文章及图片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