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氢能科技 沙蓬绿色种养产业模式 联源科技 超联科技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2024(第四届)中国(山东)储能高质量发展大会暨展览会在济南开幕

   2024-06-06 china5e
44
核心提示: 注入新动能,共享新机遇。6月5日,2024(第四届)中国(山东)储能高质量发展大会暨展览会在济南开幕。大会以聚焦储能发展,共
 注入新动能,共享新机遇。6月5日,2024(第四届)中国(山东)储能高质量发展大会暨展览会在济南开幕。大会以“聚焦储能发展,共创绿色未来”为主题,会议邀请两院院士、专家学者,国内发电、电网、电力规划设计、储能投资建设、能源数字、综合能源服务、数字能源支撑服务等企业相关负责人,储能全产业链供应商、集成商及行业领军人物共700余人参加活动。据统计,开幕当日参会参展人数线下达到3万余人次、线上达到300余万人次。


 

  本次大会由中国能源研究会指导,山东省电力行业协会、山东省电力科学技术协会、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国家电投集团山东能源发展有限公司、中国电气装备集团储能科技有限公司主办,思源电气股份有限公司、爱能森新能源(深圳)有限公司联合主办,山东省电力行业协会储能专业委员会承办,中电建新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山东分公司、山东电工时代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电建集团核电工程有限公司、中储国能(北京)技术有限公司、厦门海辰储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天合光能股份有限公司、新风光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亿恩新动力科技(山东)有限公司、力高(山东)新能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山东浪潮智慧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北京索英电气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山东省储能学会协办。
 


 

  开幕式上,山东省电力行业协会会长、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王志伟首先为大会致辞。他提出,近年来,山东新能源“快速领跑”,带动储能行业“加速跟跑”。身处电力行业、作为电网企业,深切感受到了储能的“环境之优”“发展之快”“作用之大”。今年是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加力提速之年,是山东新能源装机即将率先破亿之年,写好“储能”文章,答好“转型”答卷,面临重大节点、宝贵机遇,也将以此为契机,齐心协力、创新奋进,全力以赴打造储能发展“齐鲁样板”、作出能源转型“山东贡献”!
 

  山东省能源局能源节约和科技装备处处长孟凡志在致辞中提出,山东围绕实现“双碳”战略目标,加快打造胶东半岛核电、海上风电等五大清洁能源基地,能源转型取得显著成绩。山东始终将新型储能摆在突出位置,研究出台全国首部独立储能电力现货市场支持政策,首部长时储能专项支持政策,开展首个配建储能转为独立储能试点,为储能发展营造良好政策环境。本次大会必将推动储能规模化、多元化、市场化高质量发展再上新台阶。愿以此次活动为契机,与各界朋友一道,共同培育储能发展新动能,提升技术创新新能级,拓展储能应用新场景,打造储能发展新引擎,营造储能发展新生态。
 


 

  山东省科协副主席张波在致辞中提出,近年来,山东连续主办四届中国(山东)储能高质量发展大会,大会主题鲜明、层次规格较高、合作成果丰硕,已经成为我省展示储能发展和建设成就的重要平台、储能企业了解山东、选择山东的重要窗口,对推动储能领域创新驱动发展贡献了协会力量。真诚希望中国能源研究会持续关注山东储能事业,指导储能行业及企业开展新材料、新技术、新装备攻关,将更多科技创新成果应用到山东、落地在山东,以科技创新推动储能产业创新,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中国能源研究会理事长史玉波在致辞中表示,为推动“十四五”储能高质量规模化发展,山东坚持以规划为引领、以创新为驱动、以市场为主导、以机制为保障、以安全为底线,高点定位、统筹谋划、科学布局,滚动推动抽水蓄能建设,大力实施电化学储能“百万千瓦”行动计划,探索创新突破压缩空气储能,奋力书写储能高质量发展的山东答卷。山东储能取得较快发展,居全国首列。下一步,中国能源研究会将秉承国家能源战略思想和战略方针,充分发挥能源科技智库作用,紧密联系能源行业产学研用各界同仁,共同探讨和推动我国储能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中国能源研究会愿加强同山东各方面的交流与合作,为推动山东储能产业高质量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主旨报告环节,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理事长,国际电工委员会(IEC)第36届主席舒印彪指出,我国储能产业已经进入规模化发展阶段,储能并网容量快速提升,新型储能多种技术路线协同发展,配套政策机制不断完善。储能是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领域,要持续提升储能产业发展水平,高度重视储能行业可持续发展问题。他表示,新型电力系统对储能发展提出安全可靠、经济高效、灵活智能和绿色环保等基本要求,要统筹规划储能与其他调节资源,通过政策保障机制发挥储能价值,提升储能安全性、循环寿命和能量密度等重要技术指标,探索钠离子电池、固态锂离子电池等多种技术路线,加强长时储能、主动构网型储能等关键技术创新,加快产品碳足迹标准认证体系建设,更好发挥储能对新型电力系统的支撑保障作用。
 


 

  中国工程院院士蒋剑春在主旨报告中提到,储能是国家能源安全的重要保障,也是电动汽车等新兴产业的发展动力,高效储能是新能源发展的必备基础设施和基石,能源存储有巨大的市场需求。蒋院士从超级电容碳材料、钠离子电池硬碳材料、混合型电池碳电极材料等多个维度介绍了储能材料的优势及应用情况。他表示,面对未来储能需求,储能技术可以解决能源的间歇性和不稳定性,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环境污染。尤其是碳基材料具有高导电性、高比表面积、良好的化学稳定性等优点,同时还可以通过改性、复合等方法进一步提高其性能。
 

  6月5日上午,为期三天的储能全产业链主题展览会也正式拉开帷幕。展会邀请了国网、华能、华电、大唐、国家电投、三峡、中核汇能、华润新能源、中国电建、中国电气装备、山东能源、山东高速、浪潮、东营财金、宁德时代、思源电气、爱能森新能源、中车株洲所、电工时代、海辰储能、福建巨电、绿动氢能、南瑞继保、许继电气、汇川技术、长园能源、哲弗智能、力高新能源、天合光能、亿恩新动力、中储国能、新风光、索英电气、盛弘电气、东方电子、创为、山东瑞科、德联软件等全国近300家企业参展。
 


 

  参展企业分别在山东国际会展中心3号馆(思源电气馆)、4号馆(电工时代馆)、5号馆(新风光馆)进行展览展示。在展会现场,观众人头攒动,各家企业展现其独特风采,储能人才齐聚展会,相互交流分享经验。在会议期间,与会领导、嘉宾到展馆参观,并与参展商深入交流,了解参展企业最新产品、最新技术、最新动态。展会现场,观众人头攒动,各家企业展现其独特风采,储能人才齐聚展会,相互交流分享经验。在会议期间,与会领导、嘉宾到展馆参观,并与参展商深入交流,了解参展企业最新产品、最新技术、最新动态。
 

  近年来,山东锚定“双碳”战略目标,坚持把新能源摆在更加突出位置优先发展,加速提升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截至4月底,全省年内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装机达到9829万千瓦,占比总装机的45.3%。其中,光伏装机6111.5万千瓦、生物质装机444.8万千瓦、风电装机2600.4万千瓦,分别居全国第一、第二、第四位。截至目前,全省新型储能在运规模达到468.4万千瓦,比2022年底翻了3番,到2025、2030年将分别突破600万千瓦和1600万千瓦。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宣传国家科技政策,展示国家科技形象,增强国家科技软实力,参与国际科技舆论竞争,推广科技企业品牌和产品,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网文章及图片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