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氢能科技 沙蓬绿色种养产业模式 联源科技 超联科技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史上最强内卷”!光伏巨头掌门人最新发声

   2024-06-12 e公司
50
核心提示:时隔一年再见面,光伏产业变化两重天。6月11日上午,协鑫集团董事局主席朱共山在2024 SNEC PV+国际光伏两会开幕式主题演讲中这样

“时隔一年再见面,光伏产业变化两重天。”6月11日上午,协鑫集团董事局主席朱共山在2024 SNEC PV+国际光伏两会开幕式主题演讲中这样表示。

身兼全球绿色能源理事会主席、2024 SNEC PV+国际光伏两会执行主席的朱共山直言,行业遭遇史上最强内卷,供需严重错配,产业步入冰河期,“截止目前,硅料、硅片、电池、组件四大环节,基本上跌破现金成本,全产业链集体承压。光伏产业本轮震荡周期内,整体产能扩大了约3倍,但利润率下降了70%左右。”

他在会上呼吁,中国光伏亟待政府“有形之手”与市场“无形之手”同时施力,进行以提高技术标准和市场准入门槛为主要手段的结构性调控。不过他仍对光伏行业发展前景充满信心,“光伏产业增量空间巨大,长期向好的基本面不会改变。”

“一哄而起,一哄而散不可取”

欧美贸易壁垒导致外需收缩、出口下滑,加剧全球光伏供需失衡。在朱共山看来,光伏上演超级内卷,外因是供给侧同质化竞争、资本盲从、跨界挤压、地方政府招商以及代建驱动、需求端唯低价中标等因素叠加,将产业带入“局部最优”而非“全局胜利”的陷阱。

“透过现象看本质,内卷加剧,与全行业对供需关系的误判,以及行业触碰固有技术的天花板致使准入门槛不够等不无关系。”朱共山在演讲中表示,科技上限决定产业上限,行业现有技术溢价和发电增益边际减小,局部技术改善不足以抵抗供应链失衡的趋势变化,才是产业链被迫内卷的关键。

每一次市场震荡,都在渐进式地孕育重大的产业突变。去年至今,光伏产业在变化中持续重塑新格局。

从材料与制造端来看,大基地替代小基地,低能耗替代高能耗,“智改数转网联”的高端智慧制造替代常规制造,曾经百花齐放的技术路线,改为N型技术一统天下。

从应用端来看,由大资本、大基地强势主导,场景牵引产品,终端定义价格,带来波浪式低价倾轧。“在此背景下,光伏作为赛道火热的战新产业,出现阶段性、结构性供需失衡是必然现象。”朱共山表示。

在朱共山看来,当前中国光伏产业处在最好的时刻与最坏的时刻并存,在阵痛中破茧成蝶的重要转换期。“行业正在经历的,不是以往三五年一轮的周期性迭代,而是光伏大变局时代来临之前的一场预演。”

“搞大呼隆,一哄而起,一哄而散不可取,”朱共山在演讲中呼吁,中国光伏亟待政府“有形之手”与市场“无形之手”同时施力,进行以提高技术标准和市场准入门槛为主要手段的结构性调控。

长期向好基本面不变

尽管面临“史上最强内卷”,朱共山仍对光伏行业发展前景充满信心。

“现有市场错配反馈不影响产业高成长性趋势,光伏需求仍将维持高位增长但增幅略有放缓,我们要坚定穿越周期的信心。”朱共山指出,目前能源变革的趋势没有改变,全球市场需求和发展潜力没有改变,碳中和进程持续加快,以光储氢、电动汽车等为代表的新能源产业仍保持旺盛增长。

如今,光伏“产能+装机”双T瓦时代越来越近,光伏与储能双T瓦时代也正在加快到来。

2023年,全球新增光伏装机446吉瓦,累计总装机超过1600吉瓦,与全球火电同期2130吉瓦的总装机容量只有530吉瓦的差距。

在去年的SNEC大会上,朱共山曾经预测,2027年光伏将超过火电成为全球第一大能源,“现在看来这一速度还要大幅提前。”他认为,按照目前光伏的发展速度乐观预计,2024年全球光伏装机规模有望维持在490-550吉瓦的区间,很快可追平与火电的装机差距。

过去的一年,我国以光伏为代表的“新三样”总产值超过1.7万亿元。光伏新增并网容量216吉瓦,相当于过去4年新增装机总和。截止今年4月底,我国光伏累计装机超过670吉瓦,风光合计总装机达1130吉瓦,与火电非常接近。

“为实现巴黎气候协定目标,2030年全球累计装机需超过5400吉瓦,2040年前,全球光伏发电量将从2万亿千瓦时增长到接近于40万亿千瓦时,迎来20倍以上的增长。”朱共山进一步强调,“光伏产业增量空间巨大,长期向好的基本面不会改变。”

“未来十年,钙钛矿都将处于黄金时代”

如今,光伏产业正在进入新质生产力时期,光伏技术革命性突破窗口期来临,带动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和产业深度转型升级同步发生。

朱共山指出,以硅料端的FBR颗粒硅,电池环节的TOPCon、HJT、XBC/GBC等N型主流技术为代表,科技、管理和碳链三线推动,催生更低成本、更高效率、更强的发电可靠性,以及更加绿色低碳的光伏产品。其中,非硅技术改善是控制成本变量的重点,电镀铜、银包铜、无银涂布、OBB、双面微晶、降铟等技术加速量产,去金属化成为技术降本的关键。

在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背景下,光伏迎来技术临界变革新范式,重要角色之一就是钙钛矿。

朱共山表示,2024年下半年,随着相关吉瓦级项目投产倒计时,钙钛矿即将实现从0到1的关键一跃。“目前,中国已拥有95%以上的钙钛矿制备生态链,产业配套能力全球第一。”

在朱共山看来,钙钛矿关键设备和主辅材的国产化,以及上下游工艺模块的协同迭代,为钙钛矿有效驾驭“复杂而敏感”的材料,实现稳定的规模化量产创造了良好条件,“以吉瓦级量产线贯通为标志,中国钙钛矿届时将彻底打破高效率、大面积和长寿命的‘不可能三角’,为全球第三代光伏技术呈现具象化的完美样本。”

钙钛矿叠层效率的起点,超过了晶硅组件效率的终点。朱共山认为,未来十年,钙钛矿都将处于黄金时代。钙钛矿叠层转化效率的理论上限是45%,量产效率上限大概在36%左右,按照每年提升一个点的幅度,从今年可突破27%的效率算起,2035年前钙钛矿都将保持旺盛生长态势,“未来五年,钙钛矿叠层电池市场规模有望实现几何倍增。”

朱共山同时透露,在相关国家实验室与企业联合攻关推动下,钙钛矿吉瓦级、10吉瓦级项目全面整合第三代光伏新科技,通过数实融合、流程重构,从原料到终端一体化的超级制造单元即将横空出世。2025年钙钛矿叠层组件产能陆续放量,2026年实现大规模制造,2027年全面实现叠层产能大爆发。钙钛矿将以巨大的后发优势“顶点起跳”,拉动光伏产业走出“囚徒困境”。

中国光伏将从“曲线出海”向全面出海转变

OpenAI让万象新生,也催生巨大的能源需求。预计到2030年算力大概将消耗全球五分之一的电力。

“硅基光伏搭配锂基储能,替代传统UPS+柴油发电机,数据中心绿色化,光储开辟新的增长极。”朱共山表示,电力+算力+数据并轨运行,构建垂域AI能源大模型。通信、算力和电力“新三网融合”,集成卫星遥感、数字孪生、氢能、储能、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商业航天、微电网、虚拟电厂、车网互动等技术,全面赋能电力“发输售配用”各环节,产生数字能源“核聚变”。

朱共山同时认为,在低空经济加速“起飞”的商业情境下,“光伏+固态电池+高效储能+超级快充”,将为低空经济构筑能量底座。分析显示,到2025年,我国低空经济市场规模预计达到1.5万亿元,到2035年有望突破3.5万亿元。包括无人机、eVTOL(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直升机、传统固定翼飞机等在内的低空飞行器,电动化是其动力技术的主要方向。

在地面交通端,固态电池搭载新一代高比能硅碳负极,续航里程可追平燃油车,彻底解决电动汽车里程焦虑问题。

截止目前,在行业的共同努力下,“光储同行”可以做到24小时稳定不间断提供绿电,储能电芯与储能系统价格双双下降一半左右,大电芯、大容量、低成本、高安全储能成为主流,“光储度电成本在江苏可以做到五毛一,蒙西实现三毛九,与煤电价格基本一致,正朝着均价三毛钱的目标迈进,光储平价已经实现。”朱共山在演讲中表示,随着碱性电解槽、储氢罐、输氢管线等重大设备及核心材料国产化,预计到2026年绿氢成本可以实现一公斤十块钱,光氢平价也将实现。

“向内卷越卷越深,走出去才能危中寻机。”朱共山认为,当前全球产业链深度重构,中国光伏全面出海成为必然。据介绍,去年全球光伏吉瓦级市场国家达到32个,今明两年将沿着“一带一路”拓展到50多个。欧美、印度等国愈发重视本国的产业链自主性与可控性,不断挥起的“关税大棒”,倒逼中国光伏从取道东南亚的“曲线出海”向全面出海转变,从单一的技术、产品出海,向包括设备、原材料等在内的产业链抱团出海转变,“我个人预计,三到五年内中国光伏行业将完成第一阶段的全产业链出海,面向美国、欧洲、东南亚、印度、中东、北非、南美等全球重点区域,汲取第一阶段的出海经验教训,合理利用WTO规则,建立全球化运营新优势。”朱共山表示。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宣传国家科技政策,展示国家科技形象,增强国家科技软实力,参与国际科技舆论竞争,提高国际科技话语权,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网文章及图片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