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氢能科技 沙蓬绿色种养产业模式 联源科技 超联科技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通威股份CTO邢国强:长期看,光伏产业这轮低谷一定会过去

   2024-06-21 中国企业家杂志
67
核心提示:2024年,光伏行业步履维艰。一季度,多家头部企业由盈转亏,行业整体承压明显。光伏行业一直在快速发展,只是呈现出螺旋式特征。

2024年,光伏行业步履维艰。一季度,多家头部企业由盈转亏,行业整体承压明显。

“光伏行业一直在快速发展,只是呈现出螺旋式特征。每一个周期有每一个周期的特色,但发展是永恒的课题。”谈及“光伏产业周期体感”,通威股份光伏首席技术官邢国强给出了他的乐观答案,“长期看,这个(低谷)周期一定会过去。”

邢国强是在近期召开的“SNEC PV+第十七届(2024)国际太阳能光伏与智慧能源(上海)展览会(即:SNEC光伏展)”上说出这番话的。期间,就“光伏产业周期”“产业趋势”“技术变革”等热门话题,邢国强接受了《中国企业家》杂志等媒体的采访。

来源:受访者

来源:受访者

作为光伏行业风向标,每年的“SNEC光伏展”备受瞩目。据展方透露,在全球光伏产业历经20余年发展之际,本届展会吸引了来自全球超3500家企业参展,其中包括通威股份、天合光能等多家知名光伏企业和宁德时代等知名电池企业龙头。此外,国际展商比例近30%。

当煤炭、石油等不可再生能源频频告急,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开发太阳能资源,寻求经济发展新动力。随着产能的快速释放,全球需求增速也在放缓、同质化问题突出。光伏产业进入新一轮调整期。最好与最坏的时刻并存,无疑考验产业链企业的长线生存能力。

按照光伏行业发展规律,一个技术在成为主流技术大约5年后,会迎来新的迭代周期。光伏企业必须持续投入研发,才能应对日益激烈的竞争。邢国强透露,目前,通威全球创新研发中心已正式投用,“我们有11万平米的研发车间,对未来可能的主流技术都做了布局。”

邢国强还表示,随着光伏市场规模扩大,未来有望消纳更大规模的产能。

以下为采访内容摘要(有删减):

1、谈行业周期:“发展是永恒的课题”

问:光伏行业此轮周期堪称“史无前例”,作为亲历者,有何体感?

邢国强:中国光伏产业经过20多年发展,历经了四次危机,可以说“四起四落”。

事实上,这个行业一直在快速发展,只是它呈现出螺旋式的特征。每一个周期都有每一个周期的特色,但发展是一个永恒的课题。因为全人类对清洁能源的需求是大规模的、一直存在,我们现在面临的环境挑战也一直存在。

可以看到,这些年来,光伏技术不断进步,发电成本不断降低。随着光伏市场规模扩大,未来有望消纳更大规模的产能。长期来讲,这个周期一定会过去,行业一定会更健康、更持久、可持续地发展——这个主题永远不会变。

2、谈产能过剩:所谓“过剩”都是暂时的

问:你怎么看待今年以来中国光伏材料以及组件全球产能过剩的问题?

邢国强:如果将光伏发展的历史拉长一些,从2001年、2002年到现在,各个环节绝大多数的时间都是产能过剩的,但这些产能过剩、技术进步实际上极大地推动了发电成本的降低。所以我觉得,5年、10年、15年后,现在的所谓的“过剩”都是暂时的。

现在大家最热门的一个问题,是太瓦(太瓦,等于1000吉瓦)时代什么时候到来?每年的装机量如果是2个太瓦、3个太瓦,大家算一算,在各个环节对材料,对组件的需求是怎样的。所以我觉得,产能过剩是一个“永恒”的主题,过去20多年光伏行业的发展绝大多数时间都是产能过剩。但相较于全球对光伏发电的长期需求,现有的产能过剩也肯定是暂时的。

3、谈技术创新:“行业永远是质量成本综合考量的平衡”

问:通威怎么在技术创新和成本控制之间取得平衡?

邢国强:通威从2006年起涉足光伏,从多晶硅开始。到2013年,开始做太阳能电池,2022年下半年开始做光伏组件,我们也有一定的拉晶切片的产能。所以我个人觉得,通威对生产运营的极致追求、对技术的不懈追求,是我们的核心竞争力。

过去的11年里,我们多晶硅的生产成本和质量、我们的电池转化效率,都是行业领先的。通威在各个生产环节、各个产业链中,都是最具竞争力的企业之一,我们也有这个信心保持。

关于成本问题,价格是市场行为,本质是供求平衡。赚钱的时候,能赚一笔钱,但是不赚钱的周期也有很长。价格实际上托底的是公司的技术和生产成本,当价格低于bottom line(底线),企业就要亏钱了,而这样的价格是不可持续的。

至于技术创新,过去这二十几年就是技术创新、成本下降、产品快速进步的二十几年。

问:在硅料和电池环节,这两年都存在技术创新,针对不同的技术路线,通威如何选择?

邢国强:通威从2006年开始做多晶硅,到现在为止,我们在多晶硅上做到了全方位的行业领先,2023年平均生产成本也降低到42块钱/公斤以内。现在通威高纯晶硅核心技术已迭代升级至“第九代永祥法”,当然,我们也看到一些其他的技术也在做多晶硅。

我个人觉得,这个行业永远是质量、成本综合考量的平衡(结果)。

通威高纯晶硅占市场份额的25%左右,生产规模、经营成本方面,我们都有足够的竞争力。电池方面,我们充分利用了TOPCon引领P型转N(在硅材料中掺杂磷元素)型。到年底,我们的TOPCon应该会有超过100GW的产能。

在原来的PERC车间里,我们预留了足够的空间,这样可以很快地(投产)做TOPCon的升级。我们是在原车间里,在不牺牲产能的情况下做TOPCon的升级,这也是通威在当前的形势下所有拥有的一个巨大优势。

4、谈路线选择:“谈未来终极技术的问题要小心”

问:很多人都说TOPCon是过渡性的技术路线,您怎么看?如果还有一个技术路线可能会替代TOPCon,会是HJT 吗?或者是什么技术?

邢国强:大家谈终极技术的问题要小心,谈过渡技术也要小心。

因为从研发的角度,我们看不到未来的终极技术是什么。如果看不到终极技术,我们现在用的技术是不是过渡技术呢?大概率是的。因为光伏也是一个泛半导体的行业,从半导体的发展也好,从光伏过去的发展也好,都是技术不断进步、不断迭代的过程。

所以,我觉得TOPCon有它的生命力,能够在这个阶段为光伏行业作出贡献。

问:对于未来的技术创新路线,通威做了哪些储备?

邢国强:去年11月30号,我们启动了通威全球创新研发中心的施工,今年4月26号首批工艺设备进场,6月6号,异质结+铜互连电池首片下线。

在创新研发中心,我们有11万平方米的研发车间,实际上拥有6个研发车间,进行电池+组件技术的研发。我们对未来可能的主流技术都做了布局,包括TOPCon1.0、2.0、3.0、4.0都在持续开发。

再有就是异质结,我们建了行业最先进的、配置最齐全的,未来技术提升途径最多的1GW的研发中试线。在金属化方面,我们有银包铜,同时也有铜互连技术,异质结全面铺开。我们的T2/T3车间进行各类各样的BC电池+组件开发。

我们还有钙钛矿/晶硅叠层,这是有通威特色的技术路线,我们的尺寸直接从210半片开始做起。

5、谈产业协同与竞争优势

问:通威进军组件不到两年,现在做到行业第五,产业上下游协同方面有何优势?

邢国强:通威开展组件业务后,电池跟组件之间的配合,甚至上游,多晶硅跟拉晶跟切片之间的配合,一直在不断加强,我觉得这也是通威管理的优势。我相信在一体化的进程中,通威能够不断强化这一优势。

问:通威在组件这块儿有哪些优势?

邢国强:2022年下半年,通威决定进军组件业务,比如说大家熟知的半片组件。可以说,我们把通威最好的电池与最先进的组件技术结合,做成通威的产品,也可以说我们有后发优势。

因为我们做TOPCon组件用的是行业最先进的生产设备、最先进的生产控制系统。我们的厂房,我们所有的半片生产的产能,也都是在最近这两年建立起来的。

现在,我们已有75GW的组件产能,我们用的电池也是我们通威的电池,通威电池的产能效率各方面都是全球领先的,我们电池的出货量也是连续7年世界第一,我们的效率成本也都是行业领先的。

我们现在TOPCon电池的产能达到66GW,再加上一些PERC的升级,预计到年底TNC电池产能将超过100GW。今年我们的组件产品都以N型TOPCon为主。

同时我们组件的性能,包括组件的温度系数、双面率、弱光响应等都是行业领先的。我们不仅是功率高,并且每瓦的发电功率也比竞品要高,我觉得这是通威组件产品的巨大优势。此外,我们每瓦的发电收益也比较高。叠加起来,这是我们产品的最大优势。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宣传国家科技政策,展示国家科技形象,增强国家科技软实力,参与国际科技舆论竞争,提高国际科技话语权,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网文章及图片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