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氢能科技 沙蓬绿色种养产业模式 联源科技 超联科技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大败局!是谁将全球电池巨头逼至绝境?

   2024-07-11 中国储能网
47
核心提示:近日,韩国动力电池制造商SK On宣布公司陷入危机。SK On首席执行官LeeSeok-hee公开表示,将全面冻结公司所有高管的年薪直至恢复

近日,韩国动力电池制造商SK On宣布公司陷入危机。

SK On首席执行官LeeSeok-hee公开表示,将全面冻结公司所有高管的年薪直至恢复盈利。“在我们公司已到绝境的情况下,我们必须采取果断行动,以确保SK On的长期生存和发展。”

作为全球第四大动力电池制造商(仅次于中国巨头宁德时代、比亚迪以及韩国竞争对手LG能源),SK On自2021年从母公司分拆上市以来,已连续10个季度亏损。由于西方电动汽车销量远低于预期,该公司同期净负债增加了五倍以上,从2.9万亿韩元增加到15.6万亿韩元(约822.59亿元人民币)。

随着亏损滚雪球般增加,SK On首席执行官LeeSeok-hee上周宣布了一系列成本削减和工作方式改革措施,并将其描述为“紧急状态管理”。同时,韩国SK集团内部也正在讨论更激进的解决方案。据韩国媒体报道,一个正在考虑的选项是将SK On的母公司SKInnovation与SK集团利润丰厚的能源附属公司SKE&S合并,后者专注于液化天然气生产,潜在的合并将在本月董事会层面进行讨论。

美国市场远不如预期

近年来,SK On 为了押注普遍预期的电动汽车需求激增,在美国和欧洲进行了一系列激进的投资。然而,这一系列投资进展并不顺利。该公司已经宣布延长美国佐治亚州工厂的工人停工时间,并推迟了与主要美国客户福特汽车合作的肯塔基州第二工厂的启动。

在美国,包括 SK On在内的非中国电池制造商从拜登总统的“降低通胀法案”中获得了数十亿美元的补贴。但是,美国汽车制造商并未能生产出足够吸引大众市场消费者的电动汽车来实现他们自己看涨的销售预测。

直到去年,通用汽车还预测将在2025年售出100万辆电动汽车,但今年第二季度,通用汽车只售出了21930 辆,这个数字让包括SK On在内的三大韩国电池制造商非常失望。曾任福特工程师的Sung对此表示,去年人们普遍对美国电动汽车爆炸式增长的预期“过高”,但汽车行业从来都不会有直线起飞。一切都是循序渐进的。

目前,SK On 的处境比另两位韩国电池企业LG能源和三星SDI更糟糕,虽然这两家公司也削减了投资,但是作为全球电池竞赛的后来者,SK On之前为客户提供了慷慨的定价条款,现在这些条款让SK On在困境泥潭中陷得更深。

此外,随着美国大选的临近,韩国企业越来越担心,包括美国前总统特朗普在内的共和党候选人为美国大选作出的“废除IRA”承诺可能成为韩国电池行业的重大变数。

业内人士透露,目前韩国三大电池企业(LG能源、三星SDI、SK On)在美国共有16个生产基地,这三大企业的目标是在2025年左右实现其北美生产基地的全面投产。然而,美国前总统特朗普再次当选的可能性越来越大,韩国电动汽车及电池行业的焦虑情绪日益加剧。

显然,如果美国废除IRA,将对韩国三大电池企业业绩造成重大影响,以LG能源为例,如果IRA被废除,LG能源的营业利润可能会减少30%,而深陷赤字危机的SK On将更为糟糕。也就是说,今年美国大选的结果才是决定SKOn生死存亡的致命一击。

韩系电池三巨头整体业绩下滑

7月3日,韩国市场调研机构SNEResearch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1-5月,韩系动力电池全球市场装车量占有率为22.3%,同比下降2.8个百分点。而仅TOP10中的六家中国企业总市场份额就高达64.5%,同比上升3.2个百分点,韩企与中企之间的市占率差距进一步扩大至42.2%。

与电池市占率下滑相对应,韩系电池三巨头业绩也大幅下滑甚至亏损。据LG新能源公布的2024年一季度财报显示,其营业利润仅为1573亿韩元(约合8.29亿元人民币),与去年同期相比大跌75.2%。实际上,如果不是依靠美国《通胀削减法案》的1889亿韩元(约合9.95亿元人民币)税收减免,其实际业绩状况已滑入亏损的泥沼,亏损额达316亿韩元(约合1.66亿元人民币)。

中国储能网查阅公开资料发现,三星SDI第一季度营业利润预估仅为2442亿韩元(约合12.87亿元人民币),较去年同比锐减34.9%。而SK On今年一季度的亏损预期约2000亿韩元(约合10.54亿元人民币)。另据韩国产业通商资源部最新统计数据显示,韩国2024年上半年二次电池出口额遭遇重挫,同比下降21.2%,总额仅为39.7亿美元(约合288.67亿元人民币)。

对于韩国电池企业的不佳表现,韩国媒体将其归因于受全球电动汽车市场需求缓滞的影响,以及包括宁德时代在内的中国电池企业具备超强的价格竞争力。目前,不仅具备成本优势的磷酸铁锂电池由中国企业掌握主导权,中国企业还应用CTP技术将能量密度提升至三元电池的85%,成功克服了磷酸铁锂电池性能短板,这让以三元电池为主要技术路线的韩系电池三巨头彻底陷入被动局面。

动力储能电池产业链进入淘汰赛阶段

有市场分析人士认为,2024年,锂电产业链外部需求面临着显著的挑战,SKOn的困境反映了电池企业今天普遍面临的压力,中国电池企业更无法例外。

从需求来看,无论是新能源车的销售增速,还是储能装机的增长节奏,纷纷较先前2-3年有所放缓,终端车企及储能集成企业出现短期观望举动,在价格端不断向中游环节施加压力。从供给端来看,上游碳酸锂、中游材料、电池产能均有明显扩张,产能瓶颈不复存在,电池企业需以谨慎的态度控制库存水平。

以宁德时代为例,虽然宁德时代目前的市场氛围和出货规模都很稳定,但产能的“失速与过剩”仍是宁德时代面临的最大问题。

对于宁德时代来说,2021年,产能利用率高达95%,2022年,产能利用率就下降到了83.4%。到了2023年,宁德时代的产能已经能满足全球80%左右的动力电池需求,但是产能的利用率却只有70.47%。可以说,“产能利用率”已经成为目前所有电池厂家最需要解决的难题。

即便如此,宁德时代却依然持续扩充产能,这无疑是进一步将产能过剩的焦虑放大。于是有了宁德时代高举大旗进军储能电池赛道,结果动力储能双驱动变成了动力储能双内卷,顺便为宁德时代董事长曾毓群赢得了“卷王”的称号。

同时,美国和欧盟也在不断升级贸易保护措施,通过车辆原材料溯源、贸易关税等形式不断给国内锂电产业链施加压力。目前,一线与二三线电池企业在产能利用率、盈利能力等方面已经出现明显分化,但一线企业也并非一定是最后的赢家。SK On今天的困境,标志着动力储能电池产业链已进入淘汰赛阶段,即使是全球电池巨头也无法幸免。

值得一提的是,韩国企业最值得中国储能企业借鉴的,是他们实行多年的海外专家制度:韩国企业将公司内部职员派向海外,这些职员大多有海外教育背景,在海外有丰富的人脉资源,他们不必坐班,也不必去海外分部报到,只需各自体验、独自走访,归国后汇报详细情况。几十年来,韩国企业大约向海外派遣了几千名海外专家,花费几千亿韩元,构建了对全球各区域市场的深入了解,这也许能为中国储能企业增强出海竞争力提供一些新的启发。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宣传国家科技政策,展示国家科技形象,增强国家科技软实力,参与国际科技舆论竞争,推广科技企业品牌和产品,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网文章及图片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