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月,四川省启动集成授权改革试点,明确9个集成授权改革试点区域,德阳经开区是全省唯一入选的国家级经开区,被省委深改委赋予“以建设世界级重大装备制造基地核心承载地、清洁能源装备产业特色园区为牵引,集成探索财税金融、‘放管服’改革、现代产业体系、园区管理运营等领域的授权赋能和政策支持体制机制”的改革任务。
一年多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高位推动。德阳经开区积极抢抓机遇、解放思想,先行先试、重点突破,专班化调度、清单化管理、项目化推进,34项省级授权和支持事项落实17项,21项市级配套改革事项全部落实,形成集成授权改革典型案例5个,入选全省年度典型改革案例1个,改革试点走在全省前列,全省首次改革试点现场推进会也在德阳经开区召开。
提升政务服务效能
营商环境更优
集成授权改革涉及政务服务、产业发展、土地要素、科技创新、财税金融、对外开放、体制机制等七大领域。为进一步提升政务服务效能,省市授予或下放15项关键权力事项,累计承接省市区权力事项1000余项;市级相关部门下沉权力事项600余项、工作人员48人,实现“办事不出园、园区事园区办”,德阳经开区政务服务中心也成功创成省级园区示范政务服务中心。
在德阳经开区政务服务大厅,“综合窗口”实行市区共建联办、资源共享、系统共融,以德阳城市大脑数字底座为支撑,优化升级综窗系统、业务中台,建成“超级综窗”,设置“无差别”综窗22个,形成市区两级社保、医保、不动产、税务、公安、公积金6类分领域综合窗口和1类无差别综合窗口“6+1”并联运行格局,实现高频审批事项“一站式”办理,园区审批时限平均压缩30%,群众跑动次数平均减少4次。
探索产业项目全生命周期服务,全域推广工业“标准地”,开发上线“经开店小二”应用,实行1个招商专员、1个项目秘书、N个保障专员的“1+1+N”保姆式服务,工程建设项目全流程审批时限压缩至50个工作日以内,审批提速率达90%,推动竣工投产江苏亨通、广日电梯、钢研高纳等重大产业项目15个,开工到投产平均不超过1年。改革试点以来,全区新增市场主体4000余户、总数达2.8万余户,注册企业突破8000户。
在总投资50亿元的江苏亨通精密铜业有限公司年产5万吨电解铜箔项目中,通过“平台公司代建”等方式,项目从开工到投产仅用时10个月。在总投资5亿元的英杰电气充电桩扩能及电化学储能项目中,提前介入企业急需的投资需求,统筹锁定存量土地资源,引导企业参与司法拍卖,成功竞得蜜胺泡沫新材料200亩土地及1.1万平方米厂房。在总投资10亿元的广大特材叶片项目中,锁定闲置工业用地,实施“一地一策”收储,同步启动“招拍挂”程序,项目从洽谈到签约落地仅30个工作日。
一系列创新,不仅盘活了闲置厂房土地,实现了“腾笼换鸟”,更推动了存量转型、产业升级,形成了一套经开区特色的“司法拍卖+平台收储+二级市场转让”“提前介入+司法拍卖+项目约定”“政府收储+项目引进+招拍挂”等产业创新发展经验。
此外,市委市政府还以省委集成授权改革试点为契机,推动德阳经开区代管德阳国际铁路物流港,支持打造内陆对外开放高地,着力补齐园区外向型经济短板。一年多来,德阳经开区加快打造内陆对外开放高地,去年铁路货运量突破300万吨、增长31.69%,进出口总额增长48.3%,利用外资3100万余美元。
加快推进“三化转型”
产业优势更显
近日,在德阳举办的中小型燃机现代产业链共链会议暨2024燃机产业发展大会期间,国内首个燃机智慧制造基地揭幕暨国内首台自主研制15兆瓦重型燃气轮机下线活动在位于德阳经开区的东方电气集团东方汽轮机有限公司本部园区举行。
德阳经开区相关负责人介绍,作为联合国清洁技术与新能源装备制造业国际示范城市挂牌园区、首批“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成德国家高端能源装备产业集群核心区,德阳经开区始终坚持以新型工业化为主导,加快发展机械装备、电子信息两大产业,推进主导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三化转型”,全面打造世界级重大装备制造基地核心承载地,让产业发展优势更显。
推进高端化发展。加快培育清洁能源装备“地标产业”,建设东方电气装备产业园,入选省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2023年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10.3%。锚定新质生产力,发展信息通信终端、芯片等产业,前瞻布局氢能、机器人、新型储能等战略性新兴和未来产业。去年以来签约总投资110亿元的蜀芯半导体产业园等重大项目18个、总投资480亿元,储备电子元器件、芯片、机器人等重点在谈项目46个、总投资900亿元,去年电子信息产值增长32%,成为全区“第二支柱产业”。
推进智能化发展。建成全球首个定子冲片无人车间、国内首个叶片加工无人车间及黑灯产线等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59个,新开工建设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45个,东方汽轮机、东方电机入选国家智能制造试点示范行动,东方电机入选四川省5G+工业互联网标杆项目。大力实施智改数转“一号工程”,打造全省“智改数转”示范园区,目前已入选省级“智改数转”项目11个、总投资5.8亿元;申报全省“智改数转”重点项目3个、占全市的100%,东方汽轮机、广日电梯数字化转型经验被全省推广。
推进绿色化发展。坚持“源网荷储”一体化发展,入选省绿色低碳优势产业重点园区,建成东锅氢产业示范园,研制生产东汽50兆瓦重型燃机、东方风电18兆瓦最大海上风电机组等诸多“首台套”,是两届世界清洁能源装备大会应用场景的“主场地”。深化厅地、央地合作,新培育二氧化碳储能、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FC)、氢能储能等产业,去年清洁能源装备产值754亿元、增长11.7%。
积极发展新质生产力
创新能力更强
作为国家高等职业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核心区、中国装备科技城核心区,职教资源富集是德阳经开区优势。以此为依托,德阳经开区加快建设产教融合新高地,在打造智能制造产教联合体、高能级创新平台等方面成效显著。
目前,德阳经开区已建成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2个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建成国省市各类创新平台134个。牵头组建的德阳重大技术装备制造产教联合体入选首批国家级、省级市域产教联合体。建成四川省装备制造业机器人应用技术工程实验室、德阳(西门子)高端装备智能制造创新中心等产教研平台12个。此外,产教联合体强强联手、协力打造“重装工匠天团”,已累计产生全国技术能手38名、四川省技术能手60名、全国级的大国工匠1名、四川工匠6名。
坚持以产聚才以才兴产,打造装备制造人才集聚地。目前,全区人才资源总量达到5万余人,装备制造专业技术人才达到1.4万人。大专以上常住人口占比32.7%,比全国高17.3个百分点。
政策激励和工业强区同频。配套制定五年人才工作计划,“真金白银”打造一流的人才发展环境。去年,兑现领军人才奖补、急需紧缺人才政策资金1400余万元。招商引资和招才引智同步。围绕装备制造、电子信息两大主导产业,引进三环科技、江苏亨通、钢研高纳等重大产业项目,通过优质项目带动引进20余名博士、500余名硕士、4000余名产业技术工人。
积极建设中国装备科技城,高标准规划建设3.1平方公里的德阳大学科技园,形成“一园八岛”空间布局,包含研发办公、中试孵化、创新转化、科创服务、综合配套等功能,致力于打造立足成渝、服务全国、面向世界的科创高地。目前科创服务中心已投入运营,3.3万平方米、包含9栋科研楼的1号科研岛北区7月将建成投用,签约高校院所5个、合作项目10个,达成合作意向13项。
高质量建设科技领军人才后备军。加快引进战略科学家、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已拥有两院院士9人、国省专家70余人,建成院士(专家)工作站15个、博士后工作站5个。积极融入天府实验室体系建设,积极创建天府(旌湖)实验室,组建德阳产业技术研究院,着力以科技创新赋能产业发展,加快塑造区域智能装备制造创新品牌。目标直指万亿级成德高端能源装备集群。
坚持改革赋能,一张蓝图绘到底。如今的德阳经开区,已从单纯的工业集中区蝶变为产城深度融合、品质蝶变跃升、绿色生态宜居的现代化产业新城,正不断加速向城市综合功能区转型发展。
结合实际,谋定未来。“我们将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进一步聚焦重点领域关键环节靶向发力,集成探索财税金融、‘放管服’改革、现代产业体系、园区管理运营等方面授权赋能和政策支持体制机制,大胆在中国装备科技城建设、清洁能源产业发展、国际铁路物流港大港区建设、全生命周期服务等领域探索形成一批原创性改革,为拓展高质量发展新空间、全市早日‘重返前三’注入改革开放新活力,着力打造支撑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动力引擎,形成具有全省乃至全国影响力的集成改革‘德阳样板’。”德阳经开区负责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