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氢能科技 沙蓬绿色种养产业模式 联源科技 超联科技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武义:优化产学研协同机制 推动科技成果高效转化

   2024-07-16 创新浙江
49
核心提示:与高校紧密合作,实现智力向产业创造力的转化,是产学研协同的重要一步。2020年底,依托上海第二工业大学的科研实力,结合武义县

与高校紧密合作,实现智力向产业创造力的转化,是产学研协同的重要一步。2020年底,依托上海第二工业大学的科研实力,结合武义县当地的产业优势,武义智能制造产业技术研究院成立。三年来,这个集共建、共生、共赢于一身的智能制造全产业链生态平台,已服务当地数百家科技型中小企业。

针对武义县电动工具产业存在的电机效率不高、装配效率偏低、外观创意缺乏等共性问题,2022年,研究院承接了总额度高达1200万元的产业重大科技专项,帮助产业突破瓶颈。在研究院大厅内,一套先进的直流角磨机自动化装配设备格外引人注目。该设备通过模块化设计和精细化组装流水线,不仅明显提升了生产效率,还可根据需要定制整套设备或特定模块,满足个性化需求。

武义智能制造产业技术研究院副院长 尹明:我们现在已经根据我们的想法做成了一条示范生产线,这条示范生产线采用了一个全新的模块化设计,好处就是它可以实现自动化生产,能把很多企业的一些人工替换掉,机器可以自动安装。

除了解决行业共性问题,研究院还针对不同的企业需求,提供个性化服务。不久前,研究院承接了金华新天齿轮有限公司的数字化转型项目,为其定制了专门的软件和硬件。

金华新天齿轮有限公司车间主任 常象德:我们可以借助他们(研究院)的科研力量,对我们公司的一些产品的特殊性做深入地改造,让我们的产品更具市场高价值。

目前,研究院已累计引进院士、博士等各类人才50余人,为本地超过450家企业提供“一对一”服务,解决技术难题62项,攻克行业共性难题4项,达成项目合作金额超3500万元。

除了搭建校地合作平台开展精准服务,武义县还出台了一系列创新政策,鼓励高层次人才来武义县开展科技成果转化,并给予最高2000万元的专项扶持。目前,武义县已建成院士专家工作站14个,博士创新站6个。作为中国灵芝行业的领军企业,浙江寿仙谷医药股份有限公司以“张伯礼智慧健康创新实验室”和寿仙谷院士专家工作站为核心,组建了“一地二室二联盟三站五院七中心”等多个科研创新平台,围绕“优良品种”“优质药材”“高质量产品”开展灵芝、铁皮石斛、西红花等名贵珍稀中药全产业链关键技术攻关。

浙江寿仙谷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长 李振皓博士:我们主要针对的研究对象是灵芝,灵芝有个很重要的特点就是它里面的多糖、三萜,是它主要发挥药效的成分,然后我们应用一些像细胞图谱以及高内涵筛选的技术,建立了这种功效导向的灵芝育种体系,应该说,我们育成的灵芝新品种,无论是它的抗肿瘤的活性或者是一些免疫调节的活性,可能比以前常规的品种都有显著的提高。

去年,由浙江寿仙谷医药股份有限公司主持完成的“灵芝全产业链高品质加工关键技术及产业化”项目,荣获2022年度浙江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实现全省食药用菌行业零的突破。今年6月,公司与吉林农业大学等合作实施的“食药用菌全产业链关键技术创新及应用”项目,荣获202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科技创新创业环境的日益优化,有力调动了企业研发积极性和创新创业热情。2023年,武义县全社会研发投入22.52亿元,同比增长9%。根据《2022年度浙江省及设区市科技进步统计监测评价报告》显示,武义县科技创新指数达171.1,连续3年位居金华市和山区26县首位。

武义县科学技术局党组书记、局长 陈海林:近年来,我们持续完善产学研协同机制,发挥17家高校技术转移中心和武义智能制造产业技术研究院等平台科技创新作用,通过与本地企业开展精准对接服务,有效推动了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技术难题的攻关突破,我们出台政策并积极衔接,鼓励和扶持企业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的对接,共建技术创新中心和高能级新型研发机构,有效推动了技术成果的转移转化。

接下来,武义县将不断优化科创平台整体布局,加速集聚创新力量,持续深化产学研合作,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推动更多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保障。

(来源:创新浙江)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宣传国家科技政策,展示国家科技形象,增强国家科技软实力,参与国际科技舆论竞争,提高国际科技话语权,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网文章及图片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