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氢能科技 沙蓬绿色种养产业模式 联源科技 超联科技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薪火相传 巾帼英姿耀中华——中铝国际沈阳铝镁院传承“三八”女子测量队精神书写发展新篇章

   2024-08-14 中国有色金属报
61
核心提示:蔡元培曾说过:科学的发明,文学艺术的贡献,有若干妇女,并不逊于男子。在中铝国际沈阳铝镁设计研究院(以下简称沈阳铝镁院)就

蔡元培曾说过:“科学的发明,文学艺术的贡献,有若干妇女,并不逊于男子。”

在中铝国际沈阳铝镁设计研究院(以下简称沈阳铝镁院)就有很多这样的优秀女员工,建院70多年来,她们柔肩担重任,秉志著芳华,始终服务国家需求,奋斗精神薪火相传。

01

建国伊始  红心裹红装

1952年8月,沈阳铝镁院成立了“三八”女子测量队,队员由31位17岁~22岁的青年女员工组成。这是新中国第一支女子测量队。当时,正值新中国恢复建设,第一个五年计划刚刚起步,祖国大地百业待兴,这支队伍以极大热忱投入到新中国的建设中。

据当时测量队队员常瑞敏回忆,那时的工程任务大多急、难、险、重,队伍很年轻又全是女同志,技术设备也很落后,生活条件非常艰苦。她们经常扛着20多公斤的仪器,来往奔走在几十里的山川丘陵地带,有时体力和精力都会透支到极限。即使条件艰苦,全体队员仍以惊人的毅力和顽强的斗志投入到工作中,她们曾经跨过雪山、越过草原,完成和参与了新中国石油、钢铁、军工、航天、铁路、城市规划等众多“一五”建设重点工程测量工作。

辛勤的工作和出色的成绩,受到党中央和国务院的充分肯定。《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国青年报》和《中国妇女》杂志、《人民画报》,以及苏联的《星火》杂志和《真理报》都刊登了我国第一支女子测量队的事迹。

1953年,北京电影制片厂专门拍摄了“三八”女子测量队的事迹,在全国公映后引起强烈反响,从此开启了“三八”女子队的命名方式。如,“三八”女子钻井队、“三八”女子高空带电作业班、“三八”女子架桥班等。

1956年,由于沈阳铝镁院机构调整,“三八”女子测量队完成了自己的历史使命,但她们的精神鼓舞着一代又一代沈阳铝镁院女科研工作者矢志不渝,服务祖国。

02

革故鼎新年代  赤胆映赤诚

20世纪八九十年代,我国提出“优先发展铝”的方针,中国铝工业迎来繁荣发展的春天。沈阳铝镁院的第二代女科研工作者们传承“三八”女子测量队精神,借着改革的春风,全身心投入中国铝工业发展之中。
 

沈阳铝镁院朝鲜族女工程师、全国勘察设计大师李锦莲就是其中的优秀代表。
 

1962年,李锦莲从延边大学毕业,分配到沈阳铝镁院工作,从此踏上了科研与工程设计的征途。因为不懂汉语,李锦莲在工作中既要熟悉业务又要学习语言,肩上的担子比别人更重,但她不畏难不怕苦,在学习实践中逐渐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开始在行业内崭露头角。


  在山西铝厂项目建设中,李锦莲完成施工图40张,检图64张,审核85张,折合539个工作日,相当于一年完成了两年的工作量。她先后8次下现场,常年在项目现场一线工作,被称为放马滩上的“金达莱”。


  为学习先进技术,李锦莲曾远赴法国、希腊等国家进行技术考察,不断开阔视野,为国内铝工业技术革新提供了宝贵经验。她先后获得原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一等奖1项、原冶金部优秀奖2项,并被授予沈阳市三八红旗手等荣誉称号。

03

新时代新征程  丹心守丹青

进入新时代,沈阳铝镁院第三代女科技工作者不忘初心,赓续“三八”女子测量队的红色基因,积极投身中国铝工业技术发展。


  从理论探索到实践创新,从设计图纸到项目一线,她们以非凡的勇气和坚韧的毅力,跨越了知识的边界,将智慧的光芒洒满科研与建设的每一个角落。


  从事科研工作的人都信奉这样一句话——板凳甘坐十年冷。想要在铝工业科研领域有所成就,不仅要拥有扎实的理论知识,还要克服种种困难和恶劣条件,深入现场进行大量跟踪试验。经过不懈努力,沈阳铝镁院的女科技工作者们参与攻克了多项关键技术。其中,“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大型高电阻石墨化炉节能降碳关键技术及应用”项目,荣获2023年度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低能耗高阳极电流密度铝电解槽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项目,填补国内技术空白,实现零的突破。


  近年来,她们共参与国家和公司重点工程及设计项目600余项,完成设计图纸9万余张,获得17项省部级以上科学技术奖,多人获得勘察设计行业最美女工程师、市级三八红旗手等荣誉称号。


  在科研设计工作中,沈阳铝镁院的女科技工作者展现了女性独有的细腻与坚韧,用科学的态度解决了一个又一个技术难题,用行动证明了女性在科研与工程领域同样能够大放异彩。在科研设计工作的广阔天地里,她们将以坚韧不拔的“她力量”,继续书写科研发展新篇章。

(王晶 甘欣鑫)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宣传国家科技政策,展示国家科技形象,增强国家科技软实力,参与国际科技舆论竞争,提高国际科技话语权,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网文章及图片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