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开化县坚持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持续发挥科技企业引领支撑作用,从主体培育、资源统筹、政策支持等三方面精准发力,营造有利于科技企业成长的良好环境,凝聚发展合力,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聚焦梯度培育 提升企业发展“内动力”
持续深化创新主体培育“三色”监测,实施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双倍增”计划,构建“微成长、小升高、高壮大、大变强”的企业梯次培育成长体系,建立动态迭代企业培育库,全面挖掘优质企业资源,促进形成高水平科技型企业集群。成功培育浙江华康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成为全省首批、全市首家科技领军企业,浙江海纳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成为全市第二批、全县首家科技“小巨人”企业;近三年高新技术企业数年均增长超过31%,省科技型中小企业数翻一番。扎实开展“两清零一提升”行动,全力提存量、挖增量。2024年1至6月,开展研发活动的企业占规上工业企业比重达到81.73%。坚持把研究院建在企业,完善企业研发机构梯度培育机制,全县现有省级以上研发机构16家,两大主导产业均实现省重点企业研究院坐镇;依托浙江华康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的全省功能性糖醇绿色生物制造重点实验室被认定为全省第二批、全市唯一的全省重点实验室。
聚焦资源统筹 提升企业发展“协同力”
支持有机硅、糖醇两大主导产业链和光伏半导体、卡牌两大主导产业链链主企业,联合高校院所、上下游优势企业组建创新联合体,构建高效强大的共性技术供给体系。浙江开化合成材料有限公司牵头组建“硅基新材料绿色智造创新联合体”,持续赋能县域硅产业技术创新。深化“校-企-地”合作,实现三者资源有机结合、优化配置。浙江华康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与郑裕国院士团队在浙江工业大学德清校区共建“合成生物学研究中心”,聚焦开展合成生物学研究;开化县人民政府与浙江开化合成材料有限公司共建“硅基新材料创新服务平台”,面向全市有机硅产业开展服务,累计开展中试课题20余项;与浙江农林大学、浙江省农业科学院等高校院所共建校地产业研究院,累计派驻导师和研究生团队120余人,以“揭榜挂帅”形式开展项目攻关10余项。同时,坚持推进以企业为主导的产学研合作机制,迭代“企业出题、高校解题、政府助题”协同创新机制,帮助企业牵线搭桥开展科技资源对接交流,打通从科技创新到产业化的应用通道。
聚焦政策引领 提升企业发展“支撑力”
坚持把政策牵引力作为科技创新的核心驱动,紧盯政策导向,精心谋划储备,构建以大科创政策为核心,若干个管理办法为辅助的“一体多翼”政策支撑体系,通过加大科技创新激励措施,对平台建设、企业培育、产学研合作等方面给予“全链条、全覆盖、全要素”政策保障支持,全面激发企业科技创新动力。创造性推出企业研发投入与其他工业政策奖补挂钩机制,最大化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近三年,县本级财政科技拨款4.83亿元;兑现科技创新政策补助资金4400余万元。加强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全县共有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和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1家、省级知识产权示范企业6家;中国专利优秀奖2项、省级专利优秀奖1项。以政务服务增值化改革为契机,在企业综合服务中心设立科创服务版块,精准对接企业需求,实现“一个口子汇集需求,集成化输出服务”的科创服务模式,在服务企业需求上走出了一条新路。今年以来,累计解决企业重难点问题200余个。
(来源:创新浙江)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宣传国家科技政策,展示国家科技形象,增强国家科技软实力,参与国际科技舆论竞争,提高国际科技话语权,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网文章及图片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