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氢能科技 沙蓬绿色种养产业模式 联源科技 超联科技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温州:激活产、城、人、创融合发展“化学反应”

   2024-08-26 创新浙江
24
核心提示:近日,温州市召开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暨环大罗山科创走廊建设推进会。会议提出,围绕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攻坚突破,温

近日,温州市召开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暨环大罗山科创走廊建设推进会。会议提出,围绕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攻坚突破,温州将深化产教深度融合模式推动产业发展、健全产创融合机制推动科技成果落地、打造科教融汇推动人才跨链流动;围绕环大罗山科创走廊提能升级,温州要深入实施“战略协同推进”“平台提能造峰”“产业赛道赶超”“科技企业培育”“创新资源赋能”“创新生态提升”等六大行动。

今年以来,温州全力推进产教融合、科教融汇,产学研用一体联动成效显现,各类创新“活力场”在环大罗山科创走廊多点开花,进一步激活产、城、人、创融合发展“化学反应”,有力推动全市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四个新”增强教、科、人“同频共振”内生动力

深化产教融合改革取得新进展。围绕优势专业培育壮大产业,在温高校至少聚焦1个特色学科助力产业发展,温州医科大学聚焦眼视光和药学领域助力眼谷和基因药谷建设,温州大学聚焦激光与光电等领域助力中国(温州)新光谷和乐清电气产业发展。全市共建设5个市域产教联合体和9个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立项培育40家市级产教融合型企业。推动在温高校围绕重点产业新设专业7个,入选省一流学科建设25个,立项建设市级优势特色专业(群)15个,入选国家级高水平专业群3个。

以高能级平台为牵引的教科人一体发展取得新成效。全市68家高能级科创平台中有45家依托高校建设,占比达66.2%;22家市级及以上的新型研发机构中,依托高校建立的18家,占比达81.8%。按照“十个一”评价机制,实现“5+5”产业高能级平台全覆盖,谋划创新联合体2个,推动“四技”服务收入超3100万元,超1400台总原值约13亿元的大仪设备共享1.8万余次。出台科技特派员工作实施意见,支持温州理工学院、温州职业技术学院、温州科技职业学院、浙江东方职业技术学院等高校资源与区县共建29个特色学院或产业研究院,服务地方产业发展。

科教产联合技术攻关取得新成果。深化企业需求导向的“揭榜挂帅”重大项目攻关机制,聚焦产业培育和转型核心技术,排摸企业技术需求413项,凝练覆盖领军企业到中小微企业的榜单160个,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联合攻关项目占80%以上,带动企业技术攻关投入9.72亿元。推动高校助力企业提升创新能力,联合高校和科研院所开展民营企业家产业素养培训7场,组建百支科技轻骑队,深入企业解决技术难题3800余项,促成委托开发、成果转让等合作项目348项,高校自建或与地方、企业共建孵化器15个,孵化面积达31万方。

人才科技创新创业生态得到新优化。建立校企人才双向流动机制,出台“科技副总”三年行动计划,从市内外高校、科研院所遴选358名科研人员到503家企业兼任“科技副总”,构建“企业出题、政府搭桥、人才解题”的科技赋能体系,工作成效获国办信息录用推广。推动在温8所高校院所将科研人员服务产业成效,纳入专业技术考核和职称职务评聘绩效评价体系,支持5所高职院校与119家企业联合举办102个订单班,精准培养技术技能人才。发挥校(院)地成果转化办作用,征集待转化成果240余项,组织“温州好成果”路演16场,落地百万以上成果57项。探索“拨投联动”“先投后股”等模式,将11所高校院所纳入全国首批“二次救济”成果转化保险保单试点,努力构建科技成果转化良好生态。

“三集聚”点燃创、产、城“聚合裂变”澎湃活力

加速平台集聚,强化科技创新攻关。构建以大分子药物与规模化制备全国重点实验室和瓯江实验室为龙头的实验室体系,推动环大罗山科创走廊以占全市约3.6%的地域面积,集聚全市所有的全国重点实验室、省实验室、省技术创新中心、省级新型研发机构、高等院校与近90%的全省重点实验室。集聚香港理工大学温州研究院等高能级科创平台38家。近2年立项市重大科技创新攻关项目超80%。 加速企业集聚,推动产业发展壮大。深化科技企业“双倍增”“双迈进”行动,在环大罗山科创走廊集聚高新技术企业3106家、占全市72%,省科技型中小企业8724家、占全市62%,省级企业研发机构464家、占全市66%,市级高新技术企业研发中心1423家、占全市71%。1-6月,新招引总投资亿元以上创新型重大项目106个、总投资达692.5亿元,推动科创走廊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增速达35.2%,分别高于全省、全市平均29.9和7.3个百分点,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449.2亿元、占全市77%。 加速人才集聚,蓄势赋能强城发展。强化战略人才招引和青年科技人才引育,环大罗山科创走廊累计引进顶尖人才8人、占全市57%,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80人、占全市54%。实施大孵化器集群战略,孵化面积超410万方、占全市67%,入孵企业累计达5126家、占全市63%。常态化举办“大孵化器进校园”“高校巡回引才”“高校学子温州行”等双向奔赴活动,推动新引育青年大学生3.6万余人、占全市53%。建立百亿科创基金、千亿产业基金,带动各类创投基金为企业投资达91.97亿元。

(来源:创新浙江)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宣传国家科技政策,展示国家科技形象,增强国家科技软实力,参与国际科技舆论竞争,提高国际科技话语权,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网文章及图片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