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氢能科技 沙蓬绿色种养产业模式 联源科技 超联科技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嘉善:发挥科技创新增量器作用 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2024-08-22 创新浙江
22
核心提示:近年来,嘉善县积极抢抓“双示范”建设战略机遇,聚焦聚力“以科技创新塑造发展新优势”,持之以恒实施“315”科技创新体系建设

近年来,嘉善县积极抢抓“双示范”建设战略机遇,聚焦聚力“以科技创新塑造发展新优势”,持之以恒实施“315”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工程,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全力发挥科技创新增量器作用,打造长三角绿色创新发展新高地。

搭建高能级创新平台 赋能产业发展

汇聚科研智力平台。充分借助长三角名校科研力量,以祥符荡科创绿谷为创新主引擎,导入浙大智慧绿洲创新中心、嘉善复旦研究院、祥符实验室、上海大学(浙江)高端装备基础件材料研究院等一批重大科创载体,推动创新要素在嘉善高效聚合。截至目前,四大创新载体均已创成省级新型研发机构,常驻硕博人才360余人,已开展研发项目91项。

建立成果验证体系。依托浙大智慧绿洲创新成果转化验证中心,由组织专家评议团为科技成果进行“把关”,并遴选出成熟度高、适于转化、市场前景宽阔的科技成果给予资金支持,快速成果熟化孵化。目前,已征集项目73个,验证落地“等离子体治疗肿瘤设备”等项目4个,累计资金补助1240万元。

增强院企合作黏度。嘉善复旦研究等创新载体已与格科微、唐人制造等31余家本地企业共建联合实验室,与70余家企业签订技术服务合同,赋能当地产业发展。如上海大学(浙江)高端装备基础件材料研究院与大隆合金、群展精密等企业合作,同时打入广汽、东风、长安等国内知名车企供应链,为企业提供新增产值超亿元。

培育高质量创新主体  打造科技硬核

壮大科技企业队伍。完善科技企业全生命周期创新培育,截至目前,推动高新技术企业总数突破800家,居嘉兴市第一;省科技型中小企业突破1400家,累计认定省科技领军企业2家、省科技小巨人企业3家,推动全县规上高新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比重达85%以上,居全省第五,嘉兴市第一。高新技术企业分类管理服务机制被国家发改委发文推广。

提升企业研发平台能级。推进创新载体与企业共建联合实验室,重点支持龙头企业建立高能级研发机构,推动兰钧全球研发中心加快建设,将汇聚研发人员近千人,全县规上企业研发机构设置率达85.33%,列全省第一。

提高企业技术攻关能力。开辟新能源、集成电路、生命健康等新赛道,设立科技攻关专项资金2000万元,面向长三角地区企业联合攻关,精准提升企业关键核心技术研发能力。近3年全县企业列入省“尖兵”“领雁”项目12个,3家企业进口替代研发成果入选全省重大科技成果清单。构建“4+1+X”的科技成果征集体系,成立嘉兴市首个创新成果转化验证中心,打造多元化中小试平台体系,出台科技成果转专项政策,科技成果产出居嘉兴市第一,全省前列。

推动高效率资源融通  优化创新生态

打通区域高层次人才互认壁垒。会同上海青浦区、江苏吴江区,于全国率先在一体化示范区实现外国高层次人才统一互认,破除“政策壁垒”,该制度创新成果已由国家发改委正式发文向全国推广。截至目前,已办理外国来华工作许可939件。

打造开放的创新资源共享机制。积极推动建立科研机构仪器设备资源库,打破科研仪器信息壁垒,集聚在嘉善研院所的科研设备2482台,总价值超3.2亿元。进一步做好源头供给主动为企业匹配、对接大型科研仪器设备,解决手续繁琐、共享流程不明等困难,让资源有效落实,已为全县近百家企业提供服务200余次。该做法入选2023年全省创新深化改革清单典型案例。

探索推动“科技副总”院企双聘模式。针对科研院校与企业在技术转移、成果转化上的供需矛盾,从科研院校遴选一批专业技术人才,“双聘”到企业担任“科技副总”,加快推动企业技术创新。截至目前,全县已有11名“科技副总”驻企开展科研指导工作,促成签订技术合作协议21项。

(来源:创新浙江)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宣传国家科技政策,展示国家科技形象,增强国家科技软实力,参与国际科技舆论竞争,提高国际科技话语权,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网文章及图片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