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氢能科技 沙蓬绿色种养产业模式 联源科技 超联科技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工业机器人加速普及进程

   2020-09-14
32
核心提示:  服贸会综合展区展出的仿真服务机器人(右)。记者 任超 摄 伴随着新基建进程提速,工业互联网担负起传

  服贸会综合展区展出的仿真服务机器人(右)。记者 任超 摄

伴随着新基建进程提速,工业互联网担负起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任,在人口老龄化加速与劳动力成本提升的背景下,智能工厂将是大势所趋,这也加速了工业机器人的普及进程。

记者近日调研了解到,今年以来,乘着新基建的东风,一些发达地区的工业机器人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市场开始回暖。与此同时,记者发现,我国工业机器人产业主要集中在中后端,以机器人本体和系统集成为主,外资品牌依托核心零部件优势占领全球市场。业内人士建议,加大自主研发创新力度,关键技术可进一步探索产学研一体化。同时,从中长期来说,人才是创新的根基,需引进加培养并行,进一步集聚更多站在行业科技前沿、具有国际视野和能力的创新人才。

多个领域广泛应用

在天津新松机器人自动化有限公司展厅内,一位特殊的机器“分拣员”尤为吸睛。在上方的摄像头进行视觉识别后,机器手臂快速移动,精准找到对应的字母方块,并在几十秒时间内整齐排列出了“新松”的英文名称。这款机器人能够实现高速分拣,在食品、药品等多个行业场景中发挥效用。

“目前生产的工业机器人定位精度可达毫米级,能够‘记住’并重复工作人员‘教’给它的动作。电脑、手机组装等需要‘精雕细琢’的工程,也可以放心地交给它来完成。”公司副总裁吕忠伟说。

这样的智能化场景并不鲜见。随着智能科技的发展,依托大数据、人工智能、IOT等核心技术,工业机器人应用场景日益丰富,可以替代人类进行焊接、装配、搬码、喷涂、磨抛等各项工作,在航天、钢铁、汽车及工程机械等多领域的生产线中都能见到它们的身影,显著提升生产效率。

在此背景下,不少地区加快工业机器人发展。据介绍,近年来,天津市滨海新区智能科技产业蓬勃发展,初步形成智能安防、大数据、先进通信、智能网联车、工业机器人、智能终端等多条产业链,智能科技产业占滨海新区工业比重超过30%。

在安徽,机器人在汽车、工程机械、家电、建材、农机、化工、铸造、冶金、电子信息、食品加工等行业有了较好的应用。目前,安徽省现有营业收入1000万元以上的机器人本体、集成和零部件企业342家。其中,工业机器人企业24家、服务机器人企业32家、特种机器人企业32家、工业机器人集成企业170家、关键零部件企业7家、配套零部件企业77家。

行业需求持续旺盛

人口老龄化加速与劳动力成本提升背景下,传统制造业已经迎来了“变革”,智能工厂是大势所趋,也是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方向,机器人渗透率提升带来自动化普及是中国制造业升级的必经之路。

数据最有说服力。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0年上半年,我国工业机器人产量93794套,同比增长10.3%。7月份,工业机器人产量持续保持高增长,产量21170套,同比增长19.4%。

9月3日,记者在企查查上以“工业机器人”“成立日期2020年”“在业存续”为搜索条件,共有15395家符合条件的企业,主要分布在江苏、浙江、广东、北京、上海等地。

万联证券研报认为,行业回暖信号明显。据其测算,2018年中国大陆地区的工业机器人密度为65台/万人,低于全球平均水平,远不及欧美日韩等制造业发达地区,我国的工业机器人行业尚有较大的市场潜力。在5G、新基建、新能源等高景气度领域的带动下,制造业投资有望保持上行,带动工业机器人行业持续复苏。长期来看,工业机器人向一般工业领域渗透,产业链迎来国产化良机。

一些企业的表现也证明了工业机器人的市场潜力。南京埃斯顿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2020年半年报数据显示,尽管有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但上半年公司持续快速增长,实现销售收入11.73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72.08%。其中,机器人本体和智能制造业务同比整体增长156.32%,业务比例已经占到公司整体业务收入的70.50%。

减速器是工业机器人三大关键零部件之一。苏州绿的谐波传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要生产谐波减速器,2020年1月至4月,该公司谐波减速器新增订单3.76万台,相较上年同期2.81万台有所回升。8月28日,该企业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8月28日上午开盘后,股价一度攀升至66元以上,较其35.06元的发行价上涨约88%。

加大自主研发创新

尽管长期来看,国内市场潜力大,但我国工业机器人产业主要集中在中后端,以机器人本体和系统集成为主,外资品牌依托核心零部件优势占领全球市场,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整体国产化率仍然较低,尤其是工业机器人的三大关键零部件——减速器、控制器、伺服系统,实现国产替代还有较长的路要走。

“国内企业也可以生产部分核心零部件,但其性能与进口品牌相比仍有一定的差距,在中低端领域上有一定的应用,却无法满足高端机器人的需求。”清研同创机器人(天津)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洪安表示。

万联证券研报认为,随着工业机器人加速向中低端领域渗透,在中低端应用领域占有优势的国产本体企业将迎来发展良机,同时也有望带动国产核心零部件的协同发展。同时,机器人系统集成领域有望率先受益于制造业投资的回暖,但系统集成领域竞争者众多,未来行业将面临整合。

行业发展的关键是加大自主研发创新。陈洪安表示,首先,人工智能关键技术的突破应加大基础研究。其次,政府对科研项目的补贴力度需跟进,尤其是针对科研成果转化项目进行点对点补贴,提高企业研发的动力。关键技术可由科研单位与企事业单位共同合作,有针对性地开展应用软件研发,为产业创新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天津联汇智造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赵福海认为,商业资本逐利的本性决定了其很难花三至五年,甚至更长的时间专注技术研发,因此,需要加大政府产业基金、创投基金对科研型企业的资金支持力度,提高企业研发动力。

埃夫特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许礼进建议,加大智能制造的示范应用,通过示范应用以点带面,全面普及智能制造技术的发展,以智能制造催生出新的动能,促进产业升级换代。

人才是创新的根基。拥有了一流的创新人才,就占据了科技创新的优势和主导权。许礼进认为,应不断完善和实施更加积极的人才引进政策,建立更加灵活的人才管理机制,通过强化分配激励、优化资源配置、营造良好环境等具体措施,进一步集聚更多站在行业科技前沿、具有国际视野和能力的创新人才。(记者 李亭 吴慧珺)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站文章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