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地方美不美,关键要有自己的特色,但是无论里面怎么改造,外貌也要保留九甲风格。”如今,恭城瑶族自治县莲花镇门等村9成村民都盖了新房子,但特有的“九甲风格”并没有被破坏,当地村民成功探索出一条低投入、高效率改善人居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新路子,打造了一个白然美景与风情古居相互交融的美丽乡村。
门等村迄今已有600多年历史,中国传统村落,瑶、壮、汉三个民族在此经历了数百年的交融,各民族的村民约定俗成形成了“人字坡屋面,屋顶凤扳爪,砖挑檐门头,扇形屋檐口,方门圆窗顶,红墙白线条”鲜明的本土房屋建筑特色,具有独特的乡土风格。
门等村的可持续发展道路,主要靠三大妙招,一是坚持把实施乡土特色建设示范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相结合,引导村民进行危房乡土化、环境生态化改造,开展植物爬墙、绿廊等项目建设,在村内空地及房前屋后建设微果园、微菜园、微花园,并对农户厨房、畜圈进行改造。二是投入150万元建设村级垃圾污水处理设施项目,垃圾处理、污水处理实现全覆盖。污水收集系统根据地形地势铺设管网、检查井等附属设施,达到雨污分流效果,确保污水处理系统正常运行。三是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生态经济。门等村推广沼气全托管模式,提升沼气效益,引导村民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生态循环产业,形成了以沼气为中心,推动养殖、种植提质增效。村民现发展有规模养猪场1个,规模养鱼场1个,所有土地都种植了月柿、桃梨等水果,人均月柿种植面积1.5亩,打造了“金山银山”留住了“青山绿水”,形成了产业、能源、环境生态化的新格局。
如今,全村共拆除危旧破房60多间,完成九甲风貌改造房屋256户,村屯面貌焕然一新,“凝聚故土情节、记忆乡愁思绪”的美好意愿变成现实。桂林市科学技术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建设美丽宜居乡村,既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任务,也是桂林建设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的重点课题,门等村成功走出了一条可复制、可推广的低投高效宜居乡村道路,为桂林可持续故事贡献了村美人和的田园画卷。(张俊杰 郜雪)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宣传国家科技政策,展示国家科技形象,增强国家科技软实力,参与国际科技舆论竞争,提高国际科技话语权,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网文章及图片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