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氢能科技 沙蓬绿色种养产业模式 联源科技 超联科技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宜州区:点燃科技引擎 赋能产业高质量发展

   2023-06-28 河池市宜州区科学技术局
28
核心提示: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近年来,宜州区科技局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抓示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近年来,宜州区科技局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抓示范、转化、建平台、队伍,科技支撑推动桑蚕茧丝绸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

狠抓产业科技示范,助力产业增效提质。抓好桑蚕良种繁育、桑蚕种养智能化省力化机具研发、高效省力化、智能化养蚕技术等科技示范,提升桑蚕高效生态产业示范高质量。广西宜州农业科技园区是广西唯一的以桑蚕茧丝绸为主导产业的科技园区,建成示范基地4个,开展新品种新技术应用示范16项,2022年宜州8.5万农户种桑养蚕,小蚕共育率98.1%,蚕茧产量9.3万吨,农民售茧收入46亿元,园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高于河池市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7%;开展技术培训71期6870人次,发放资料7190份,宜州区桑蚕生产规模连续18年保持全国县域第一。

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助推产业转型升级。近三年,宜州区高企保有量10家,居河池市第一,其中桑蚕茧丝绸产业链上高新技术企业4家;累计实施重大科技成果转化11项,其中桑蚕类成果转化5项;不断壮大科技型中小企业队伍,累计评价入库企业23家,其中桑蚕茧丝绸企业11家;桑蚕茧丝绸类企业拥有国家专利30多项。形成“桑—蚕—茧—丝—绸—服装”“桑树(果)—桑枝(食用菌、生物碱提取、生物发电等)—桑叶茶(桑叶固体饮料)—桑果酒”“蚕沙—有机肥”“下茧(废丝)—蚕丝被”“蚕蛹—饲料(食品)产品”等5条产业链,2022年宜州桑蚕生产、茧丝绸加工及桑茧资源综合利用总产值达45亿元,茧丝加工和桑蚕资源利用能力保持广西县域第一。

搭建科技创新平台,激发产业创新活力。宜州现有6家自治区级创新平台紧紧围绕桑蚕茧丝绸产业提供专业科技服务。广西宜州茧丝绸产业专业孵化器在孵企业29家,EGO科技扶贫创业园入园企业33家,宜州桑蚕产业星创天地入驻企业12家,3家创新创业平台累计开展创新大赛培训、创业路演等活动15期,培训企业科技人员1150人次,先后组织5家企业参加广西创新大赛。广西蚕桑生态学与智能化技术应用重点实验室、蚕桑智能装备与检测广西院士工作站目前申报上级科技项目2项,与企业共同开展技术攻关。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夯实产业发展根基。在宜州农业科技园区,有一支以广西大学赖家业教授为主的教授团队和广西蚕业技术推广站浦月霞、唐亮等6名科技特派员的服务团队在为宜州桑蚕种养技术提升等方面提供技术支撑。同时,宜州43人的乡村特派员团队,每年组织开展“科技支农促春耕”、“科技助力乡村振兴暨科技服务夏管促增产”等特派员集中服务活动,贫困村接受服务的对象增加经济效益5111.8万元。今年上半年,到宜州区开展科技服务的各级科技特派员达105名,服务基地数达357个,服务总天数1023天,服务签到次数983次,开展技术培训 2786 人次,发布信息总条数346条,服务脱贫村1464个次。(黄显卓 宋姗虹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宣传国家科技政策,展示国家科技形象,增强国家科技软实力,参与国际科技舆论竞争,提高国际科技话语权,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网文章及图片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