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氢能科技 沙蓬绿色种养产业模式 联源科技 超联科技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南宁市良庆区:突破技术瓶颈 实现产业发展

   2024-08-09 广西日报
27
核心提示:运用先进的生物学技术、现代医学和AI大数据模型开发长寿健康产业,比纳米材料更精细的单原子材料带来的资源利用、节能减排和经济

运用先进的生物学技术、现代医学和AI大数据模型开发长寿健康产业,比纳米材料更精细的单原子材料带来的资源利用、节能减排和经济效益优势,以微米级精度制造显示屏、可穿戴设备的“南宁芯”……

今年以来,南宁市良庆区以“建平台、强主体、抓攻关、聚人才、优生态”为抓手,科技创新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引进建设的14家新型研发机构在辖区组建了814人的研发团队,累计转化成果79项,实现营收6.68亿元。

壮大科技创新主力军

“在良庆区科技局指导推动下,我们以科技创新为核心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充分依托‘广西特有、中国稀缺、世界罕见’的独特长寿资源,聚焦长寿大健康产业的关键技术瓶颈,如微生物制剂、生物医药、健康大数据、个性化医疗等,组织专项研发,实现技术突破,推动产业持续发展。”近日,记者采访广西爱生生命科技有限公司时,该企业董事长、首席技术官罗卫飞博士说。

该公司建成了目前已知的全球最大长寿资源数据库和长寿核心菌株库,分离筛选出数万株长寿人源性功能菌株,拥有近80项发明专利(含申请中)和软件著作权,不仅在五象新区建立了全球首个长寿科技成果转化基地——“爱生智慧长寿工厂”,还在深圳、武汉、上海、四川、云南等地建立了生产研发及销售中心。

持续服务桂电“113工程”,配合加快推动广西桂电技术服务中心建设;由清华海峡研究院建设的清大(南宁)创新中心正式投入运营,6家企业入驻;组织认定一批产学研协同示范企业……良庆区在突出推进高能级创新平台建设、强化科技创新硬支撑的同时,通过实施“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瞪羚企业”科技企业梯次培育计划,开展激励企业加大研发经费投入财政奖补工作,强化创新主体培育,壮大科技创新主力军。

截至今年上半年,良庆区新增广西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入库企业41家,67家企业申报认定2024年第一批高新技术企业。

拓展上下游产业链

“我们成功申报了邕江计划、南宁优秀青年项目、良庆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等5个项目,还获得了场地补助和研发经费补助,为强化企业研发中心、引进高端人才团队提供了坚实的资金保障,推动了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广西联科华新材料有限公司总工程师赵超介绍,他们从最初的提高产品附加值到目前聚焦解决超低金属用量、卡脖子、进口替代等一系列工农业新型单原子材料应用问题,正在上下游不断拓展领域,延伸产业链。

如今,该公司在碧园大厦建立了2000平方米的单原子催化实验室,组建了2间先进原子材料研发中心、1间微生物研究中心、1间水质分析检测中心和1间先进原子材料应用中心,成为国内率先实现量产单原子材料的企业,可生产200余种单原子材料。

据了解,良庆区将进一步壮大主导产业链条,以电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作为城区未来产业发展的增长极,狠抓产业补链延链强链,不断夯实产业基础。

加速产业关键技术攻关

近年来,良庆区还强化创新链产业链融合,塑造发展动能新优势,重点支持华芯振邦、南宁神光等龙头企业联合高校院所开展产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组织实施“COBLED器件的封装工艺优化研究及产业化应用”等城区本级科技计划项目8项(其中重大科技项目5项),总投资3073万元,科技经费投入455万元。

据介绍,良庆区的重大科技项目“氢能动力精密磁阀及其智能制造研发与应用”突破了我国在氢动力新能源汽车用动力精密电磁阀“卡脖子”技术瓶颈,产研神光高端光学材料精密加工项目正式竣工投产。

“华芯振邦是国内极少数能提供晶圆凸块制造、测试、切割、封装等一站式加工的厂商,项目工艺综合了当今全球先进的芯片封装技术,目前已建广西首个集成电路晶圆级封测和集成创新型产业基地,实现月产能1万片12寸晶圆。”华芯振邦副总经理王政雄说。

该公司相继被列入“双百双新”“千企技改”“自治区重点推进项目”等重点名单,在城区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围绕先进制造业的工艺、材料、设备三个领域进行研发突破,加快摆脱对国外技术的依赖。

据了解,良庆区打造聚才引智强磁场,有71人入选2024年第一批广西科技专家库。上半年共兑现各类科技创新奖补资金1036万元;建立44家重点企业常态化服务工作机制,提升科技服务效能,对企业的生产场地租用、人才公寓居住、子女教育等诉求基本予以解决,城区创新生态持续优化。(广西云-广西日报记者 覃海明  通讯员 凌宏娟  实习生 邱如琳)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宣传国家科技政策,展示国家科技形象,增强国家科技软实力,参与国际科技舆论竞争,提高国际科技话语权,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网文章及图片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