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州市2023年通过实施科技“尖锋”项目,突破关键核心技术10余项;全年共转化重大科技成果144项,完成目标任务的332%,完成率和贡献率均排在全区第一位;全市新增国家级科技创新创业平台及基地3个……记者近日从贺州市科技局获悉,贺州市加快推进“科技强贺”三年行动,实施四大举措,不断提高科技支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能力,科技创新工作交出一张亮眼成绩单。
如何打破体制机制藩篱,向创新要发展动力?贺州市有的放矢,聚合创新资源要素,统筹谋划教育科技人才综合改革。“我们成立贺州市教育科技人才综合改革专项小组,将市委人才办、教育局、人社局相关部门纳入专项小组工作架构中,由市科技局作为牵头部门,统筹推动教育、科技、人才的改革工作。”相关负责人介绍。
2023年,专项小组共推出创新改革事项7项,通过协同联动、系统集成、一体发展,实现教育链、创新链、人才链、产业链“四链”融合,为高水平建成东融先行示范区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贺州市科技局在贯彻落实好《广西科技创新条例》和《广西科技体制改革三年攻坚方案》等法规政策文件基础上,进一步优化科技创新制度体系,联合7个部门共同印发《贺州市职务科技成果权属改革试点实施方案》,加快释放全社会科技成果转化活力。2023年,全市共转化重大科技成果144项;登记科技成果263项,登记技术合同78项,技术合同交易额达8919.61万元。
聚焦产业高质量发展,构建集中高效的产业创新体系是“科技强贺”的重头戏。贺州市坚持“产业出题、科技答题”,着力打好重点产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做好强链补链延链这篇大文章。实施科技“尖锋”行动,锁定贺州重点发展的高端碳酸钙、铝基新材料、稀土新材料等产业领域,依托骨干龙头企业,2023年,贺州市共组织实施市本级科技项目134项,下达科技经费247万元;争取上级科技项目30项,获得经费支持5349.1万元。通过实施科技“尖锋”项目,突破关键核心技术10余项,极大提高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水平。根据国家统计部门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贺州市全社会研发投入达2.8亿元,投入强度达0.28%,研发投入和研发投入强度的增长率均排名全区第二位。
值得一提的是,该市重点推进金源稀土、金广稀土、金利新材料等龙头企业扩能增产、提质增效,围绕打造“原矿(外购)—锡锭钨锭—精锡精钨—尖端合成材料”深加工循环经济产业链,稳步提升产业竞争力和产品附加值,培育产业集群。
“我们将提升企业创新能力作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着力点和突破口,推动国有企业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大力培育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高新技术企业和瞪羚企业。”贺州市科技局相关工作人员如是说。
当地瞄准产业发展重点,构建科技企业“微成长、小升高、高变强”的梯次培育机制,重点针对“湾企入桂”企业、规模以上企业梳理重点辅导企业名单,围绕“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瞪羚企业”的成长路径,做好跟踪服务和培训指导,挺起企业创新“脊梁”。
2023年,全市共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92家,完成目标任务的141%,完成率排名全区第四位;备案高新技术企业34家,高新技术企业保有量达到67家,瞪羚企业保有量达到5家。推动市属国有规上工业企业加大科技投入,2023年,智科、通号、软视3家市属国有企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投入年度研发经费418.9万元,研发投入强度达到10.39%。根据国家统计部门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全市规上工业企业中有研发活动企业共42家,占全市规上工业企业的比重达到10.74%,增幅排在全区第四位。
与此同时,贺州围绕高端碳酸钙、金属新材料、大健康等重点产业领域布局科技创新平台,成功转建广西高精铝箔新材料技术创新中心、广西稀土材料深加工技术创新中心、广西重质碳酸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推动天润科技企业孵化器被科技部认定为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2023年,全市共新增国家级科技创新创业平台及基地3个、自治区级2个、市本级6个,目前,全市已拥有科技创新创业平台及基地108个,其中,国家级10个、自治区级44个、市级54个。(李新雄 陈咪咪 何 瑛)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宣传国家科技政策,展示国家科技形象,增强国家科技软实力,参与国际科技舆论竞争,提高国际科技话语权,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网文章及图片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